初審編輯:魏鵬
責任編輯:高娜
飲虎池北面一墻之隔,就是趵突泉公園里有人負責管理的白龍灣。 齊魯晚報記者 王皇攝
飲虎池近日池水變渾變紅,備受市民關注。齊魯晚報28日B08版《飲虎池水質變清了》報道飲虎池27日完成了清淤和換水。記者采訪了解到,飲虎池是重建的,而原先的飲虎池上世紀九十年代修路時已被填埋。重建的飲虎池沒有泉眼是否該保護,該怎么保護?有市民建議,飲虎池可與趵突泉公園內的白龍灣形成循環的活水。
齊魯晚報記者 王皇 見習記者 張曉燕
拓寬濼源大街時
泉池處路中間被填埋
28日,記者在飲虎池邊看到,泉池上有3只石虎,泉池沒有地下水冒出,池子的西北角有兩個水管進出口,但已經沒有水流入,北邊約三四十厘米就是趵突泉公園的白龍灣。
飲虎池雖然并沒有泉水,但仍不時有路過的市民在泉池前拍照留影。楊先生是附近的老住戶,他對老飲虎池印象很深。他拿出手機里保留的老飲虎池照片——泉池在一條南北路的東側。“南北向的這條街當時叫飲虎池前街,飲虎池南邊就是西青龍街,大概就是在那個位置。”楊先生指著濼源大街與飲虎池交叉口,快車道北半幅邊緣的一處井蓋。
在80歲的張老先生眼中,老飲虎池給周邊人的生活帶來了活力。“飲虎池是這片很有名的地方,人氣也旺,很多做小生意的人都圍在泉池旁賣東西。”張先生說,當年的飲虎池有地下水冒出,泉池很清澈,周邊的住戶還喜歡來池子邊洗菜、洗衣服,池子里還有魚和蝦。
不過,在上世紀90年代初拓寬濼源大街時,飲虎池泉池正好在十字路口中間,修路時就被填埋了。道路拓寬后,上世紀90年代中期,回民小區的住戶們回遷時,就在現在的位置重建了飲虎池。“重建的飲虎池多了3只石虎,也成為一種景觀,不過當年的飲虎池沒有石虎,只是有過虎來喝泉水的傳說。”楊先生說,飲虎池已經成了周邊住戶們深刻的地名記憶。
只要有人換水
就是休閑好去處
如今的飲虎池不是當年帶著泉眼會冒泡的泉池,而是一個不換水就會變成死水的人工水池。“既然保護這么難,還有必要對這個‘假泉池’進行保護嗎?”有市民提出這樣的疑問。而飲虎池出現水發臭變渾的情況,也與對飲虎池保護不夠重視有關。
楊先生說,雖然飲虎池不是老池子了,但是既然有了新池子,就應該把這處景觀維護好。池子周圍都有大樹,而且一墻之隔就是趵突泉公園,維護好了也是一個休閑的好去處。“只要有人換水,就不是什么很難的事兒。”
飲虎池雖然是重建的,但在濟南市城鄉水務局泉水管理處一位不具名的工作人員看來,它已經是泉水文化景觀,即便沒有泉水,也是城市的記憶,應該好好保護。而且《濟南市名泉保護條例》修訂時,重建后的飲虎池就在名泉之列,這也說明重建的飲虎池也應該依照條例進行保護。
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也持同樣觀點,他認為,在城市發展的歷史進程中,雖然曾經出現了對飲虎池保護不足,建設時進行填埋,但也及時進行了糾正,在老泉池旁十多米的位置重建了飲虎池。所以這處飲虎池也是對歷史的尊重、傳承和保護,對它的保護非常有必要。泉水保護部門更應該充分利用好這個重建的飲虎池,做好泉水文化傳承的文章。
“還可以在泉池旁設立一些標牌或展板,放上飲虎池的老照片,把飲虎池的歷史演變、老泉眼在哪里都進行介紹。這也是保泉的一種方式。”李銘說,針對飲虎池目前是死水的狀況,也可以利用技術手段實現活水流動。在濟南的泉水保護規劃中,飲虎池的保護是納入趵突泉泉群的。雖然飲虎池在趵突泉公園外面,但他建議,濟南在考慮飲虎池的保護時要擴大保護面,從整體出發進行保護規劃。
新聞鏈接
與白龍灣或能相通變活水
飲虎池有望納入泉水文化展館景觀
重建后的飲虎池也并非一直沒有換水。“去年之前,池子西邊有一個公廁,也有人在里面做生意,他們會時不時扯個水管從趵突泉的白龍灣抽水到飲虎池里。”楊先生說,飲虎池里有溢流的水管,如果抽來的水多了,原先的水就會溢流出去,這樣也是一種人工循環。不過,去年拆違拆臨時這處公廁被拆除了,池子里的水也就沒有人換了。
“隨著氣溫升高,這里的水如果不流動,更容易變臟變臭,還有周圍的空地也應該好好清理維護。如果能和趵突泉公園的白龍灣接通,實現水流循環,飲虎池的景觀會更好。”楊先生說。記者注意到,白龍灣與趵突泉僅一墻之隔,白龍灣湖面較大,不過目前也漂著落葉,不太清澈。
對這一方案,趵突泉公園的工作人員表示,因為飲虎池目前在趵突泉公園外,要實現與公園泉水互通,還需要根據相關規劃來推進。市中區園林局則表示,根據屬地管理需要向街道辦咨詢。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此前曾有在飲虎池西邊建泉水文化展覽館的方案,該方案將飲虎池與白龍灣互通,未來,飲虎池有望納入泉水文化展覽館的景觀中。不過,記者在現場看到,飲虎池西邊仍有一處建筑。
齊魯晚報記者 王皇 見習記者 張曉燕
日前,省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提出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到2020年基本實現天然氣供應“鎮鎮通”、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60%以上的村莊達到綠色村莊標...[詳細]
日前,省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根據《方案》,我省要編制實施“兩圈四區”都市圈(區)發展規劃,提升重要軸帶要素集聚水平,增強網絡節點支撐能力,鞏固全國第四大城市群地位。[詳細]
根據3月27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印發山東省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試點方案的通知》,從2020年起,春季高考統一考試招生實行“文化素質+專業技能”考試模式,進一步規范技能測試形式和內容,調整春季高考統一考試招生專業類目。[詳細]
3月27日,記者從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山東省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方案》提出規劃建設以濟南、青島為中心的市域(郊)鐵路,建設“九縱五橫一環七連”的高速公路網,以濟南、青島兩城市為核心,協同...[詳細]
答:高考綜合改革后,志愿填報和投檔錄取模式由“學校+專業”變為“專業(類)+學校”。答:2020年起,全國統一高考科目的語文、數學、外語科目試題由全國統一命制,等級考科目試題由我省獨立命制。[詳細]
(記者張萍)3月28日,市人社局舉行“全人全責”新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以下稱“護理保險”)相關配套文件解讀通氣會。10月1日后,根據本人實際評估等級享受生活照料待遇,其中,重度失智人員按照失能人員評估等級五級享受生活照料待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