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毛德勛
大眾網濟南3月27日訊 大眾網記者今天從山東省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從2020年起,山東夏季高考志愿填報和投檔錄取模式將由目前的“學校+專業”改為“專業(類)+學校”的新模式。實行“專業(類)+學校”的模式后,將不再設置專業調劑志愿,各專業(類)的缺額計劃通過征集志愿完成。
長期以來,高校招生一直實行“學校+專業”的志愿填報和投檔錄取模式。考生填報志愿時,首先要選擇報考學校,然后再從選報的學校中選擇專業。比如目前我省的本科普通批,每位考生可以選擇12個學校志愿,每個學校志愿內可選擇6個專業志愿和1個專業服從調劑志愿。在錄取過程中,以考生選擇的學校為單位投檔,一個學校作為一個投檔單位,不考慮考生填報的是哪個專業志愿。只要考生檔案投到了某一志愿學校,并且考生填報了服從專業調劑,一般不會因為總分低而被學校退檔。“學校+專業”模式下,每一個招生學校有一條最低錄取分數線。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院長張琳說,“學校+專業”的模式,一方面,考生會經常糾結于優先考慮學校還是優先考慮專業的問題。每年,都會有學生被錄取到自己心儀的學校,但是卻被安排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學生的專業興趣與愛好得不到尊重,影響了學生專業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這樣的志愿填報與錄取方式,容易使高校過度關注自己的最低錄取線是多少,比同類學校高還是低?在最低錄取線的保護下,一般地方院校不論專業辦學水平多高,都無法與大家心目中的“名校”或“重點高校”競爭,學校內的所有專業的差異也被掩蓋,不利于學校的專業建設與發展,不利于高校內部和高校之間的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的競爭。
張琳說,基于上述原因,本次高考綜合改革,實行“專業(類)+學校”的志愿填報和投檔錄取模式。這種模式不是學校與專業的簡單的順序調換,最大的區別是由以往的學校優先變為專業優先,由學校為一個單位投檔變為以一個專業(類)加一所學校為一個單位投檔。
比如,北京大學在山東投放了漢語言文學、金融學等10個專業(類)的招生計劃,清華大學投放漢語言文學、金融學、土木工程、旅游管理等15個專業(類),假設考生選考科目符合專業錄取要求,在規定的志愿數量內,按照專業報考要求,考生志愿填報大致會呈現三種情形:一是可以選擇同一學校的所有專業,如志愿1-10為北京大學的10個專業,志愿11-25為清華大學的15個專業;二是可以選擇同一專業的不同學校,如志愿一為漢語言文學(北京大學),志愿二為漢語言文學(清華大學),志愿三為漢語言文學(其他某一高校);三是可以交叉填報不同學校的不同專業,如志愿一漢語言文學(北京大學),志愿二漢語言文學(清華大學),志愿三土木工程(清華大學),志愿四金融學(北京大學)……,以此類推。
張琳表示,實行“專業(類)+學校”的模式后,仍然按照平行志愿分數優先的規則投檔。為充分尊重考生的專業選擇權,將不再設置專業調劑志愿,各專業(類)的缺額計劃通過征集志愿完成。(大眾網-山東24小時客戶端記者 孫杰)
26日,記者從山東省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7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57μg/m3,比國家下達任務降低了4μg/m3。省環境保護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新聞發言人管言明介紹,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山東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詳細]
記者從省審計廳獲悉,日前,我省2018年省級預算執行審計全面啟動,將重點對省財政廳具體組織預算執行情況、省發改委參與預算資金分配情況、全省地方稅收征管情況、省直部門單位預算執行和績效管理情況、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等展開審計。 [詳細]
《濟南市人口發展“十三五”規劃》近日出爐。根據規劃,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將達到770萬人,城區常住人口規模達500萬人以上,邁入特大城市行列。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穩步提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3%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3%...[詳細]
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展規劃司與云河都市研究院共同編制的《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2017》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正式公開發行。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2017排行榜顯示,北京蟬聯綜合排名榜首、上海位居亞軍,深圳排名第三。[詳細]
根據《山東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和《山東省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試點方案》,繼上海市、浙江省后,我省作為第二批高考改革試點省份,自2017年啟動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詳細]
今天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山東省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試點方案》(以下稱《試點方案》)進行解讀。會后,山東省教育廳發布了“山東省高考綜合改革政策30問”。爆三樣(微信ID:sdbaosanyang)梳理發現,這30問基本可以囊括學生、家長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