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張艷
責任編輯:王曉亮

有一個成事的哲學思維,叫做“天幫忙、人努力”。對于缺水的濟南而言,要想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實現泉群持續噴涌,這句話同樣適用:之于天,是及時有效的降雨;之于人,那就是依靠水利工程,實現水資源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近日,幾場“知時節”的好雨,如甘露一般滋潤著春季干燥的濟南,與我市正在實施的滲漏補源等一系列綜合性保泉措施一起,合力托頂著地下水位,緩解日趨嚴峻的保泉壓力。五庫連通工程就是其中的一支“生力軍”。
記者采訪了解到,2017年我市降雨雖較常年同期有所增加,但進入3月份后,受農業灌溉等影響,趵突泉地下水位持續下降,據統計,最低時降至28.02米,接近28米橙色警戒水位。面對春季泉群水位不斷下降的形勢,我市果斷決策,提前行動,主動作為,迅速啟動保泉工作,在強化水政監管力度、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之余,依據水庫水情,通過五庫連通工程,實施多源、多點滲漏補源。
截至目前,五庫連通工程共向玉符河、泉瀘-錢家莊、興隆-土屋、漿水泉、龍洞等泉域強滲漏帶放水補源1700萬立方米,有效地頂托了地下水位,助力泉群持續噴涌,讓濟南人“節水保泉”的底氣更足了。
打通五座水庫渠道 拼湊濟南水網版圖
在濟南南部山區,提起臥虎山、錦繡川兩個水庫,估計沒有幾個濟南人不知道。這兩座水庫以地表水、黃河水、長江客水為水源,常年水量充沛,發揮著防洪、供水、農灌等作用。而在濟南的東部,興隆、漿水泉、孟家這三座水庫也被人們熟識,這三座水庫常年“靠天吃飯”,水源沒有保障。
這五座水庫在城市不同的地方,多年來各自發揮著自己的作用。而如今,五庫連通工程的到來,徹底改變了它們的“命運”,讓他們的力量和作用都更大了。
“連接、貫通”是該工程的主要任務。通過新建隧道、管道、泵站等,五庫連通工程將散落在各處的五座水庫連通起來,由臥虎山、錦繡川兩座水源可靠的水庫,依靠自流、加壓等方式,“兵分兩路”向其余三座水庫進行生態補水。一路水從臥虎山水庫出發,通過南康泵站、興隆泵站二級加壓,流向三座水庫;另一路水從錦繡川水庫出發,借助新建管道,流向三座水庫。
記者近日來到孟家水庫看到,原本污水橫流的水庫如今宛如一面明鏡,水量充沛,在春雨中水汽氤氳,水庫兩邊垂柳依依,好似仙境。
而改變最大的還要數興隆水庫。記者近日在興隆水庫看到,水庫水面碧波蕩漾,水量充沛。“原來這個季節,水庫是干的,都是‘靠天吃飯’,下游河道也沒水,今年水這么多,真是稀罕。”住在附近的一位市民對記者說。記者了解到,興隆水庫本身就是一個強滲漏帶,到了汛期下的雨在這都存不住,很快就會漏到地下,通過‘五庫連通’工程,錦繡川水庫對其進行補水,不但使水庫水充足了,還能直接緩解地下水下降趨勢。
五庫連通工程是我市南水北調續建配套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市“六橫連八縱,一環繞泉城”水網的重要版圖。該工程于2014年10月啟動建設,2015年12月主體工程基本完工。順利完成維修加固原有供水線路8.07公里,新建隧洞6.38公里和管道9.94公里,改建南康泵站,興建興隆泵站等全部建設任務。打造“5248”水系連通格局多點補源助力泉群噴涌隔斷被打通,不僅僅讓五座水庫常年水量充沛,還惠及了水庫周邊的水廠、河道,以及促使泉群噴涌的強滲漏帶。
在兩路貫通五個水庫的渠道上,分布著南郊和分水嶺2座給城市供水的水廠,以及邵而—展村、大澗溝等城區南部8處泉域強滲漏帶。而在五座水庫的下游,還有興濟河、全福河、洪山溪、大辛河4條城市河道。
記者近日來到大辛河看到,河道內水流不斷,清澈見底,在河道斷面處形成一個個小瀑布,看著清爽怡人。很多附近的居民因為在這個季節看到河道有水而感到“稀奇”。“平時都是雨季河道里才有水,而且雨停了水就干了,存不住。在春天見到河道有水還是頭一回。”家住海爾綠城的趙女士說。
大辛河的水是從孟家水庫“補充”過來的,而像大辛河一樣,因為五庫連通工程使五座水庫水量充沛,水庫下游的河道也一并“滋潤”起來,保持常年有景觀、生態用水已成為現實。
對于保障泉群噴涌來說,依靠泉域強滲漏帶補水是最為有效的方式。而在五庫連通的“路”上,就有8處強滲漏帶,水流源源不斷流向水庫,也同時滲入了滲漏帶中。目前,我市通過五庫連通工程的正、反向調水功能,可根據地下水位實際情況,適時向沿線的大澗溝、分水嶺等8處泉域強滲漏帶補水,由過去的單源單點變為現在的多源、多點的精準補源,有效補給地下水,助力泉群持續噴涌,從而緩解了地下水下降趨勢,“托頂”著泉群噴涌。
這些河道、滲漏帶、水廠和五座水庫一起,構成了五庫連通工程“5248”水系連通格局。2016年4月,五庫連通工程順利完成階段性試通水,初步發揮工程優化水資源配置、完善城市生態水網、改善河道生態環境和保持泉水持續噴涌等方面的工程效益。
多水源聯合調度 打造綠色生態廊道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干線工程,以及田山灌區與濟平干渠連通工程的建成通水,為臥虎山水庫帶來了長江、黃河客水資源,為水資源優化配置提供了良好的契機。而隨著五庫連通工程投入使用,興隆、漿水泉、孟家3座水庫也改變了水源單一、調節能力小、蓄水量少的狀況。與此同時,臥虎山水庫擴庫增容等工程的實施,進一步加強了各水庫調蓄庫容的聯合運用,互連互通,豐枯調劑,為城市供水、地下水置換、回灌補源及城區生態用水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
依靠五庫連通工程,我市實現了黃河水、長江水、當地地表水、地下水、非常規水多水源在全市的優化配置和聯合調度。
不僅如此,該工程還在我市構建綠色生態廊道方面發揮作用。在五座水庫下游的興濟河、全福河、洪山溪、大辛河4條城區河道非汛期無水源補充,一季行洪、三季干涸,生態景觀效果差。五庫連通工程的建成投入使用,形成了一個調引長江黃河客水,連通市區南部多座水庫,補給城區季節性河道,覆蓋重點泉域強滲漏帶的生態水網。在枯水期,生態水網通過水資源配置,可顯著增加沿線水庫蓄水量,保持水庫高水位、大水面,有效改善庫區生態氣候。此外,通過工程預設出水口,適時向下游河流進行生態補水,完成了補源水源由單一地表水向多水源補給、補水周期由短期階段補源向全年常態補源的巨大轉變,進一步提升河道景觀,改善水生態環境,打造綠色水生態廊道。
五庫連通延伸工程將“補源”CBD綢帶公園
為充分發揮五庫連通工程互聯互通、聯合調度的功能,強化工程在打造河道生態景觀、保持泉水持續噴涌中的作用,為泉城市民營造更加舒適的水生態、水環境,五庫連通延伸工程應運而生。
五庫連通延伸工程根據我市“四線劃定”成果和保泉工作要求,在現有工程基礎上,增加關鍵的“點”、延長調水的“線”、擴大覆蓋的“面”,通過新建水源連通工程和實施河道修復工程,打通五庫連通與8處強滲漏帶和韓倉河之間“最后一公里”,實現生態修復和環境改善,促進強滲漏帶生態系統的良性運轉,完善東部城區生態用水補給線,為中央商務區綢帶公園提供充沛的生態水源補給。同時,也為我市“廣蓄水、儲客水、保泉水”的新時期治水思路,以及“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提供重要水源支撐與保障。
山東取消不適應發展需要的職稱系列,對職業屬性相近的職稱系列進行整合,增設新興領域的職稱系列。對現有未設置正高的系列,要按照“成熟一個、完善一個”的原則,會同有關部門設置正高級職稱,拓展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空間。 [詳細]
4月19日深夜,濟南限購政策再升級。20日起,濟南本市戶籍購買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至60%,非本市戶籍家庭首套房貸款比例提高至60%,商貸最長年限都縮短至25年。與此同時,長清章丘也納入限購范圍,限購區域內購買的住房,要在不動產證滿2年后才能上市交易。 [詳細]
4月19日,全省城市建設管理工作會議在濟寧召開,省住建廳廳長王玉志指出,我省將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濟青今年建成108公里,到2020年全省建成300公里以上。據介紹,全省目前在建軌道交通線路8條、總長度308公里,省內首條軌道交通線路——青島地鐵3號線也已全線運行。[詳細]
4月19日,青島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透露,青島采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聯合專業機構研發設計的青島市餐飲服務單位導航系統——“食安笑臉地圖”正式上線。該地圖為我省首張“食安笑臉地圖”。 [詳細]
近日,在順河高架南延英雄山路段,隨著橋下道路最后一層瀝青鋪設完成及交通標志線噴畫到位,交通恢復暢通。目前橋下快車道設置為雙向8車道,最外側車道靠近路口處畫有黃色網格線,禁止車輛停靠。[詳細]
19日下午,記者在民權大街和建國小經六路道路兩側看到,上百個攤位占道經營,附近居民駕車很難通行。5月8日起,由區城管執法局牽頭,組織區公安、交警、工商、食藥監、濼源街道辦、桿石橋街道辦等單位成立聯合執法組,針對沒有搬離集市的攤販,依法予以取締。[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