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剛需爭奪戰進入白熱化
2012-05-09 08:18:00 鞠培霞 來源:青島日報 我要評論
[提要] 隨著樓市調控的進一步深入,開發商之間對于剛需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特別是臨近年中,為了備戰上半年業績報,開發商們瞄準剛需,借樓市傳統紅5月彎道超車。據了解,首套房利率優惠在其他城市早已 “重出江湖”,如在南京,目前首套房利率優惠銀行已經增加到11個,其中最高優惠幅度達85折。
隨著樓市調控的進一步深入,開發商之間對于剛需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特別是臨近年中,為了備戰上半年業績報,開發商們瞄準剛需,借樓市傳統紅5月彎道超車。從市場來看,開發企業已經由最初的普遍撒網,大規模集團作戰,到了現在步步為營,貼身肉搏的巷戰階段。
2012年是剛需購買年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而隨著樓市調控的進一步深入,開發商之間對于剛需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從最初的普遍撒網,大規模集團作戰,到了步步為營,貼身肉搏的巷戰階段。
和時間賽跑
其實,自島城版樓市限購令落地以來,開發商就已經開始了和時間的賽跑。在此背景下,一個簡單的道理就是,市場上具備購房資格的人將會越來越少。開發商要發掘新購房者的難度將越來越大,出貨速度可能成為這一波 “政策市”中的勝負手。
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所謂的潛在客戶首先要滿足購房條件,不被限購所制約;其次,在房價不菲的情況下,有充足的購房資金,也就是買得起;再次,有購房意愿,或者具有買房的可能性。其中,前面兩項是硬性條件,后面一項則有回旋的余地。一位樓盤銷售代表告訴記者,“最好的客戶當然是具備以上三個條件,此類客戶是我們爭奪的重點。不過,即使客戶沒有購房意愿,只要具備了前面兩個硬性條件,也是我們爭取的對象,我們希望能給客戶創造出購房意愿。”
不過,具備以上三個條件的客戶顯然也是所有樓盤的必爭對象。樓市走到今天,參與其中的房企們已經沒有太多的回旋余地。以往市場所倡導的所謂錯位發展、錯位競爭,在越來越少的購房者面前顯得有些蒼白。如何爭取有限的客戶成為開發商絞盡腦汁思考的主題,在力求生存的環境下,一場激烈的近身肉搏在所難免。
存貨壓力大
根據銳理開創提供的數據,4月底全市住宅存量105819套,持續六個月處于10萬套以上的高位,按照目前去化速度需要兩年多才能去化完畢。
從目前來看,存量較高的區域主要為黃島、城陽、李滄、膠州、膠南,而競爭也主要集中在這些區域,尤其以近郊最為激烈,例如李滄區、城陽區,且以品牌開發商帶頭,如李滄萬達廣場、中南世紀城,城陽區的卓越蔚藍群島、龍湖悅瀾居、青特花溪地、金日紫都、御景尚都等。
“四月份,正陽東郡和御景尚都以每平方米五千多元的價格開盤后,我們的盤就明顯賣不動了”,城陽某樓盤銷售部負責人告訴記者,他現在的樓盤價格早就降到六千多,基本上已經到了成本價,再降可能性不太大,但是跟別的樓盤比還是有差距。“五月份壓力會更大,集團要求我們趕緊甩貨,到目前來看,我們完成的指標還不到全年的30%。”他告訴記者。而據了解,到目前,大多數開發企業連全年指標的30%都沒有完成。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除了存貨的壓力外,由于一季度地產行業遇冷,大多數的品牌房企更將目光集中對準了5月,相比多數失掉一季度銷售份額的房企希望能在5月旺季搶占市場,備戰半年報。
生存第一位
“現在價格就是王道”,業內人士張百忍告訴記者,從四月份成交上榜樓盤來看,前十名樓盤全為降價盤,且降幅都不低于8折。
如成交套數第一名的秀蘭·禧悅山,均價已經達到每平方米6000元左右,而周圍項目基本都在每平方米8000元;成交金額第一名的曉港名城,也由最初開盤時的每平方米1.7萬元降到現在的1.1萬元左右,折扣已經近六五折。
張百忍認為,現在快到決定生存與否的時候了,所以對開發企業來說,價格戰會越來越激烈,要想有成交量,必須有相應低的價格。
“如果說去年年底很多開發商對今年下半年還抱有幻想的話,那么現在他已經徹底絕望了,時間就是生命,誰先把樓賣出去誰就能生存下去,特別是對中小企業來說,這種現象更為嚴重。”張百忍認為。
“新一輪的爭奪戰爭將會呈現三個特點,第一,降價范圍會越來越廣泛,將從現在的城陽、李滄擴展到黃島、膠南、即墨、膠州,因為這幾個區域存量比較大,去化壓力很大,當然,戰區仍以近郊為主;第二,從品牌開發商之爭,范圍擴大到中小開發商加入競爭行列;第三,爭奪的客戶范圍也在擴大,從首次置業的剛需客戶,擴大到首次改善的準剛需客戶。”銳理開創的馬光明如此認為。
樓市成交,剛需成絕對主力
根據青島網上房地產統計數據顯示,4月份,全市成交新房3889套,其中新建住宅3526套,而在新建住宅中,90-120平方米之間的戶型最受歡迎,在所有戶型的比重升至41%。緊隨其后的是60-90平方米之間的戶型,成交量占40%。
前段時間本刊同青島新聞網聯合進行的購房置業調查也顯示,90%的購房者屬于剛需一族,其中,首次置業型購房者占據了高達65%的比例,在首次置業中, “婚房”則是一個強制性很高的購房方式,有不少購房者反映,與其單身購房,不如先租房來著輕松,但是不買房則不成婚。排在首次置業者比例之后的是改善型置業者,他們的比例占到了所有購房者的1/4,這部分購房者通過多年的積累有了比較可觀的資金,而其對于生活的憧憬也需要進一步滿足,此外,因為家庭成員的擴充或成長而亟須改善為大房也是其中原因。
“現在買房子基本上全是剛需族,特別是那些結婚買房的”,我市某房地產企業銷售部經理告訴記者。而從四月份成交排行榜來看,上榜樓盤也基本上都是剛需低價樓盤。無論是秀蘭·禧悅山,還是中南世紀城,其主力戶型定位皆為剛需一族所需要的90平方米以下中小戶型。
保剛需,政策導向很明確
3月22日,青島銀行總部率先在各分支機構實行首套房 8.5折利率優惠的舉動,在青島房貸市場激起軒然大波,而在此前,首套房基準利率甚至上浮已經成為島城房貸市場的常態。
隨著青島銀行首套房85折政策的出臺,日前,包括光大銀行在內的部分銀行已經開始實施首套房優惠利率,當然,對貸款者也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要求。
據了解,首套房利率優惠在其他城市早已 “重出江湖”,如在南京,目前首套房利率優惠銀行已經增加到11個,其中最高優惠幅度達85折。
除了利率優惠外,公積金貸款方面也對首套房伸出橄欖枝。5月5日,廣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重申,首套房90平方米以下最低可用兩成首付;在漳州,單職工家庭公積金貸款(首次使用)最高額度從15萬元上調至25萬元,雙職工家庭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從25萬元調整為35萬元。
地方針對首套房的優惠政策層出不窮,中央政府關于支持首套房的態度也非常堅決。盡管日前住建部相關負責人稱并未剛需新政出臺,但是同時他們也強調,住建部有關 “抑制投資購房需求,支持合理購房需求”的政策一直未變。
我們剛需有力量
樓市調控是把雙刃劍,抑制的不僅僅只是投資客,還有剛需一族,特別是之前首套房認定和優惠利率的取消,讓眾多“剛需族”糾結不已,幸虧現在首套房利率開始有了松動,大部分剛需族看到了希望。
網上一位單身白領的MSN簽名是當下流行的凡客體,百余字的調侃道出了人買房的渴望:愛調控,不愛空調;愛一手樓,也愛二手樓;愛股市飆紅,更愛樓市快點環保。我不是投資客,我只想有間自己的房子,我和很多人一樣,我是“剛需族”。
“剛需族”不僅是首套房置業者,更包括青年置業人群、婚房主力人群、異地創業人群、保障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人群,其中80后所占比例最大。隨著新政威力的逐漸釋放,一些投資型購房需求已經漸漸淡出“置業圈”。在記者的走訪中,各個樓盤的銷售處已經幾乎看不到“投資客”的身影,“剛需”們成為支撐島城樓市的絕對主力。開發商也已經意識到,現在,誰能抓住“剛需一族”,誰就是贏家。
可以看出,新政嚴格“限購”、“限貸”顯著影響了市場有效需求的結構。雖然目前剛性、改善性、投資性需求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縮,但由于剛性需求購房選擇的彈性空間較小,因而變化相對較小;改善性需求與投資性需求由于其選擇較為靈活,在市場預期與“限購”的雙重影響下有效需求大幅減少。
另外,由于新政將二套房產的首付款比例提高,部分購房者由于首付款壓力較大,而選擇了較小戶型、較低總價的住宅。而近期住宅市場中在售的項目諸如青特城、御景尚都、祥泰·正陽東郡等總價相對較低的小區,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低總價住宅的大量成交。
那么,青島哪兒來的這么多“剛需”呢?“探究剛需,探究過去十年地產大牛市的造就,要從中國的人口紅利說起。從房價來看,只要人口紅利沒有結束,只要人口正增長,人們對房地產就有剛性需求。”這是眾多專家、業內人士的分析,“從人口結構數據來看,中國第一個人口出生高峰是1954年至1957年,第二個高峰是1962年至1969年,第三個高峰是1984年至1987年。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正是如日中天的60后和初出茅廬的80后‘剛需’買家,支撐著房價。”
這個時代,許多人都在為房焦慮。多少“剛需族”生怕買不到房,能否付得起錢是其次,能物色到好的戶型和樓層,哪怕是買到品牌開發商的一套邊邊角角的房子,不少人也是心甘情愿趨之若鶩。他們是樓市購買力最真實的群體,在當下,他們只想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畢竟,誰都擁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利。(記者 鞠培霞)

相關閱讀
更多新聞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