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催生農產革命 白朗成西藏首個機械化示范縣
2012-05-08 07:30:00 曲濤 來源: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5月初的后藏大地,田野上處處生機。在素有“日喀則糧倉”之稱白朗縣,傳統的“二牛抬杠”式耕作已經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臺臺穿梭在田野中的現代農業機械。這批由山東省捐贈的科技含量高、適應性強、機械性能好,總價值達400萬元的農機設施,將助力日喀則地區白朗縣成為西藏自治區第一個農業機械化示范縣。如同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西藏農村以鐵犁替代木犁一樣,打造農業機械化示范縣是一個“革命性的變化”,標志著西藏的農業生產進入了一個新時期。
援藏催生“農產革命” “二牛抬杠”一去不返
白朗縣成為西藏首個農業機械化示范縣

日喀則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許雪光(右)代表日喀則地委、行署接受山東省400萬元農機物資捐贈。

自治區有關領導,日喀則地委、行署領導和各屆代表共同為白朗縣現代農機化示范縣項目奠基。

山東省捐贈的400萬元農機設備。

山東省捐贈的農業機械穿梭在白朗縣彭倉村田間地頭。

農業機械開始在白朗縣彭倉村投入使用
大眾網5月8日訊 5月初的后藏大地,田野上處處生機。在素有“日喀則糧倉”之稱白朗縣,傳統的“二牛抬杠”式耕作已經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臺臺穿梭在田野中的現代農業機械。這批由山東省捐贈的科技含量高、適應性強、機械性能好,總價值達400萬元的農機設施,將助力日喀則地區白朗縣成為西藏自治區第一個農業機械化示范縣。如同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西藏農村以鐵犁替代木犁一樣,打造農業機械化示范縣是一個“革命性的變化”,標志著西藏的農業生產進入了一個新時期。
為高原“量身定做”新設備
白朗縣位于年楚河畔,地勢平緩、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西藏自治區商品糧油基地。山東省第六批援藏干部進藏以來,不斷調整思路,決定以白朗縣為試點,大力推進現代特色農牧業發展,積極開展科技推廣,農牧業新品種種植養殖試驗,開展園區建設和農機化示范,為建設現代農機化示范縣奠定了基礎。
去年7月,在慶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之際,山東省決定向白朗縣捐贈價值400萬元的農機設備,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今年3月,從山東特別定做的農機設備歷經十余天運抵白朗,春耕期間在白朗彭倉村開始試點應用。
這批農機設備包括40臺雷沃拖拉機及300余臺套旋耕機、播種機、翻轉犁等。據山東省發改委對口支援西藏處處長顧煥斌介紹,為保證這批物資在高原高寒地區用得上,用得住,用得好,發揮最大效益,負責生產農機的福田雷沃重工采取特別制造,為拖拉機等特別配備了渦輪增壓發動機,以適應高原空氣稀薄、含氧量少等環境下的各種作業要求。
同時,為保障做好后續的培訓服務工作,讓西藏日喀則地區的農牧民用上放心的農業裝備,山東福田雷沃重工在日喀則地區設立的兩個配件庫,為農機用戶提供配件支持、維修服務等“一站式服務”,并開展農機化技術和農機安全生產知識等培訓,為日喀則培養一批懂知識、懂技術的農機手。
培育西藏現代新農民
“以前用畜力耕種,地翻得很淺,大量的肥力都流失了,每畝青稞才能有300斤的收成。現在用大型農業機械,每畝青稞的收成可達到700斤以上”,當地干部、白朗縣農牧局局長高紅斌介紹說,四五月份正是青稞播種的時節,山東援助的機械在今年的春播中大顯身手,顯著提高了春播效率。正在田間忙碌的彭倉村農民邊巴頓珠充滿期待地說:“我家有43畝地,以往用兩頭牛,要用一個月才能耕完。現在,用播種機和拖拉機,不到一天就能耕完,不到一個星期就能全部種完,而且一畝地還能節省7斤種子。”
農機設備的應用把農牧民從高強度的勞作中解放出來的同時,也為增收創造了空間。白朗的大棚蔬菜是優勢重點產業,每年八月底是廣大農牧民種植大棚蔬菜的時間。可由于秋收農忙,很多農牧民錯過了蔬菜種植的黃金時間。以往青稞從收割到脫皮要用40多天的時間,使用機械化耕作后,不超過半個月就可以顆粒歸倉。這樣,每年八九月份,從繁重的農忙中解放出的勞動力可以有從容的時間料理蔬菜大棚。“據保守估計,每個大棚將至少讓農牧民增收1500元”,山東援藏干部、白朗縣委書記李季孝說:“這樣一來,土地不再是農牧民唯一的謀生手段,農業設備的廣泛應用將使傳統農牧民轉身為現代新型農民。”
打造現代農業新模式
對于實施農業機械化這一新鮮事物,如何讓農牧民群眾接受得了,如何服務得好,讓農機化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援藏干部重點思考的課題。為此,結合白朗農業現狀,援藏干部經過廣泛調研,充分征求當地農牧民群眾的意見,最終確定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全新模式,引入珠峰農機公司等企業,進行市場運作,將大中型農機設備集中管理、應用,將青稞、冬小麥、油菜花等進行區域化耕作,以增強社會化服務能力,提高農忙搶種搶收的速度和質量,適應農業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需要。成立11個農機化合作社,在管理、政策、資金、服務、信息等方面提供便利,加強對農機市場管理,在整合資源優勢,實現抱團發展,推進農業產業化等方面發揮作用。
以此管理為模式,援藏干部圍繞示范鄉、區、村為重點展開示范點建設,將白朗縣巴扎鄉作為示范鄉,打造彭倉村示范點,在嘎東、洛江兩個鎮各確定3個村為示范區,在強堆、杜瓊、曲奴、瑪等4個鄉各確定1個示范村,使群眾看到實施農機化在節省人力、物力及標準化耕作方面的諸多優勢,并引導群眾在思想上接受并逐步向現代耕作模式轉變。
在彭倉村示范點,村民拉巴扎西算了一筆賬:“按照市場價格,春耕每畝28元,播種每畝18元,60%由政府補貼,我們只拿40%。這樣低廉的價格,比飼養兩頭牛費用還低,讓我們使用農機設備都很踴躍。”
據山東援藏干部、白朗縣常務副縣長郭象崢介紹,今年全縣計劃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12.74萬畝,其中機耕面積達到11.2萬畝,占總播面積的88%,機播面積達到10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78%,機收面積達到7.1萬畝,占總播面積56%。“前兩年試點,后三年推廣,將利用5年的時間,實現白朗縣平原地區全部實現農業機械化”,郭象崢說。
隨著本次山東省援助的農機具的投入,山東援藏中心管理組黨委把更加注重發展現代農業,更加突出改善農牧區生產生活條件、改善農牧民生活當作援藏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要以白朗縣為試點示范,加快全區首個國家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積極探索日喀則高原地區現代農業和農機化發展的新機制、新模式、新路子,逐步擴大試點示范輻射力度,加快高原現代農牧業發展,讓農業機械廣泛應用于日喀則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5月4日,在山東省農業機械捐贈暨白朗縣現代農機化示范縣項目啟動儀式上,山東援藏干部領隊、日喀則地委副書記張寧波說。(曲濤 攝影報道)

相關閱讀
更多新聞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