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書·親子家書 我就在你身邊
2012-03-02 07:36:00 傅楚楚 郭愛鳳 來源:大眾日報 我要評論
[提要] 都是法國片,一部受盡了美國人的寵愛,另一部卻黯然失色,其中審美差異文化差異可見一斑。對于《觸不可及》這部電影,一出電影院,我就想“忽悠”所有人去看,它實在太精彩了。這種地域性現實帶來的審美障礙也許是它難以討美國人歡心的主要原因吧,不在其中,難知其味。
□ 傅楚楚 郭愛鳳
媽媽:
法國無聲電影《藝術家》在今年的奧斯卡包攬了五個獎項,創下了“非英美片”的獲獎紀錄。而另一部在法國本土連續九周票房冠軍,被封為“神作”的《觸不可及》卻“申奧”失敗,沒有入圍最佳影片。都是法國片,一部受盡了美國人的寵愛,另一部卻黯然失色,其中審美差異文化差異可見一斑。而且,《藝術家》的主演讓·杜雅爾丹獲得了奧斯卡影帝,但是在法國愷撒獎的最佳男主角的競爭中,卻又輸給了《觸不可及》的主演奧馬爾·希,說明法國人對待兩部影片的態度也有一些分歧。
這兩部電影我都觀看了巴黎的首映,當時并沒有受太多獲獎情況的干擾。我個人的感覺是,《藝術家》的口味顯然更具有“普世”價值,也就是說它是迎合英美電影界的口味的:無論是故事本身——講述一個電影人在時代洪流中的遭遇,相當主旋律,還是表現手法——向默片和好萊塢經典橋段致敬,又或是表演方式——略顯夸張、用力,都是符合奧斯卡的評獎標準的。總的來說,《藝術家》從方方面面來看都是天生的奧斯卡種子選手。說句玩笑話,法國電影人屈膝向好萊塢致敬,美國人能不給足面子嗎?
對于《觸不可及》這部電影,一出電影院,我就想“忽悠”所有人去看,它實在太精彩了。癱瘓的貴族Philippe代表的是曾經傳統守舊的法國社會,而黑人護工Driss代表了移民帶來的沖突和生活困境。一個如此敏感的題材,導演卻用了法國人特有的自嘲式幽默表現出來,引得觀影過程中爆笑聲不斷;同時又不乏內心的溫情脈脈,作者確有舉重若輕的才華。這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在今天移民問題突出的法國,所有人都可以從中找到情感的共鳴,包括我們這些在巴黎生活了幾年的留學生。這種地域性現實帶來的審美障礙也許是它難以討美國人歡心的主要原因吧,不在其中,難知其味。
這部影片的關鍵,已經不再滿足于揭示現實的陰暗和殘酷,因為這已經無人不知,何需重復?一味揭疤,對傷口無益。況且電影藝術本來就是造夢機器,而不是追求血淋淋“效果”的社會新聞。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教授James W.Carey說,他一直試圖“將新聞學拉回到人文學科的行列,而不是聽任新聞學被異化為一種關于效果、決斷和控制的傳播技術。只有那樣的新聞業,才有可能告別冷漠與暴力。”
或許電影也該回歸人文情懷,給人以美好的憧憬。如果法國的新移民和原住民之間存在著相互理解相互信賴的契機,為什么不展現給人們看,讓它發揮溫暖人心的作用呢?改善社會現狀應該從理論批判過渡到尋求解藥的階段了。在微博上叫囂的公共知識分子,形象一個個都垮臺了,為什么?人們早就聽膩了口頭上的揭弊,人們需要措施,需要實實在在的手段。發牢騷誰都在行,但是哪種拐著彎兒抖著機靈的牢騷都不如提出一個可行的方案。當黑人Driss大鬧Philippe的高雅音樂會時,我們看到草根階層的快樂和無所拘束迅速瓦解了上流階層的拘謹和裝腔作勢。《觸不可及》試圖告訴人們,我們之間,有這么一種和解的可能:“觸不可及”的人群其實是可以觸碰的。
楚兒
楚兒:
法國無聲電影《藝術家》在今年的奧斯卡拿了五個獎的消息,國內媒體在第一時間也有報道。我看了新聞又搜了影片看了,但因男主角不帥女主角不靚,我的興趣也就減了。看了你信中提到法國的另一部《觸不可及》,倒有興趣看一下,是不是網上就可以搜到?
或許是女性天性的原因,我對所有展現暴力血腥的影視,心理上都拒絕。前陣子看了一個類似《潛伏》的諜戰電視劇,里面動不動就把黨的地下工作者打得鮮血淋漓。多虧是在電腦上看的,一遇此類鏡頭,鼠標一拖就過去了。可是好好一個故事,被“打”得支離破碎。我猜編劇可能只記得“把美撕給人看”的表層意義,以為越血腥越深刻。而多數時候往往是,越血腥越膚淺。
比起影視,我也認為新聞業更應該注重人文取向。因為新聞比影視更具廣泛的影響力。影視里的鏡頭再逼真,你也可以認為是假的。而新聞里的畫面,因為真實而往往更具刺激性。有些媒體,為了競爭讀者的眼球,熱衷于曝光一些犯罪的過程和暴力現場,不僅少兒不宜,就連成人也不宜。我就聽到一位愛看社會新聞的老讀者評論說:怎么現在社會上這么多殺人的啊!顯然這是媒體放大了陰暗面造成的印象。好在現在國內有責任的媒體已經在倡導“新聞學是人學”,主張新聞要更人文更理性。
其實哪個社會沒有矛盾沒有不公?你說得對,“一味揭疤,對傷口無益”。我也覺得,熱衷于做“憤青”的所謂公共知識分子是很不成熟的。現在國內正再次掀起學雷鋒熱,原先,我也覺得這有點形式主義,后來細看了有關雷鋒的一些資料,便覺得雷鋒還真是值得人人去學。很簡單,就是做個好人,向善,向上,力所能及幫幫人。只不過,真做起來,還真是不簡單。
媽媽

更多新聞
- 公考報名首日擠癱網站 部分崗位已百里挑一
- 東營德州等地降雪 明晚魯中和魯南還降水
- 首個醉駕入刑女司機上訴被駁回 將拘役一月
- 探訪90后"青漂"一族 25住戶蝸居在四合院
- “死嬰”事件:德州婦幼保健院一副院長被免職
相關閱讀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