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體”指的是美國《華爾街日報》慣用的一種新聞寫作方法。其行文特點是:從某一具體的事例(或人物、場景、細節)寫起,經過過渡段落,進入新聞主體部分,敘寫完畢以后又回到開頭的事例(或人物、場景、細節),有時也用總結、懸念等方式結尾。這種寫法有利于從小處落筆、向大處開拓,引導讀者從個別到一般、從感性到理性地了解新聞事實,所以頗受讀者歡迎。現在這種體裁也常為其他西方報刊所采用。我國新聞界這些年也有人借鑒這種寫法。這里想介紹80年代《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原汁原味的報道,以供研究。
這篇報道敘寫的是美國猶他州威卡特公司開辦沃特福德學校,進行計算機產品試驗的做法和效果。這是一樁“工業和教育聯姻”的新鮮事。而文章的開頭更其新鮮:一個年僅6歲的小作家,正在使用計算機寫她的短篇故事。短短兩段,她那稚氣而又認真的神態躍然紙上,引起了讀者濃厚的興趣。接著一個過渡段點明了這位小作家的身分、所在的學校,自然地引入了新聞的主體部分,展開了對沃特福德學校和威卡特公司層次清楚而又具體生動的敘寫。
所謂層次清楚,不僅表現在對新聞事實步步展開的敘述上,而且還表現在新聞事件和背景材料的組合上。威卡特公司在學校進行產品試驗,是全國范圍的“計算機革命”浪潮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計算機產品在教育領域激烈競爭的一個組成部分。作者把這家公司和學校放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上敘寫,同時又突出它們是唯一進行這類試驗的單位,事件和背景交接自然、相得益彰,從而使報道具有更為深廣的社會意義。
所謂具體生動,不僅表現在對學校環境、學生操作情況繪形繪色的敘寫上,而且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引述的事例具體、確鑿。盡量引用人物的原話,盡量寫出人物的真名實姓,包括校長、家長、眾多的學生,即使對扎著小辮的五歲女孩也不例外,這就極大地增強了報道的可信性和真實感。西方記者忌諱籠統一般、眾口一詞,他們的筆下總有一些具體的有根有據的人物出場說話,唯獨沒有“他們一致認為”、“大家齊聲表示”之類似是而非的新聞八股。在這方面本文也充分顯示了這種優點。
報道的最后幾段,在敘事的基礎上提出了“工業和教育聯姻”的主題,并且以“這是成功的婚姻嗎”的設問,引導讀者去比較、思索。作為一份側重于經濟金融問題的資產階級報紙,它在這里向企業界介紹了一個具有獨創性的做法,提出了一個值得探索的課題。記者決不是在就事論事、作純客觀報導。他是帶著研究分析的目光,在就經濟生活中具有普遍意義的問題發表意見。只不過這一切都是通過事實來說話,通過新聞人物的口來表達的。這種寓思考性于“客觀報道”之中的手法,殊堪回味。
附報道原文:
計算機公司與學校
《華爾街日報》記者 卡里.多蘭
一個很有志氣的小作家,坐在電子計算機終端顯示器前,寫她最新的短篇故事。她對人們說,雖然初學時有點困難,但現在計算機使她的寫作方便多了。
“在幼兒園的時候,我也說不準自己愛不愛用計算機,”她說,“但是打從進入一年級起,我確實愛上了它!边@位六歲的小作家,梅利莎.利.史密斯,按了下鍵鈕,瞥了周圍一眼,取出了一張綠白相間的打印稿,上面印著她的短篇故事。《過多的鸚鵝學舌》。
史密斯小姐上的是沃特福德學校。這所學校是1980年威卡特計算機設備公司創辦的,用來進行計算機產品和微機化教育的試驗。大約有250名一年級到九年級的學生,每天要上機學習一小時。即使幼兒園里的孩子,每星期也要上機兩次,就在他們學習字母表的同時,也來學習掌握鍵盤上那打亂了的字母序列。
家長們的關心
在全國,1984年將有大批計算機售給中小學,其價值估計將達450,000,000美元。隨著越來越多的家長主張讓他們的孩子置身于計算機革命之中,可以預料,計算機市場會日益繁榮。各家計算機公司正在競相爭奪孩子們的市場。
例如,阿普爾計算機公司已經給中小學捐贈了幾千臺計算機,并且正在掀起一場以孩子們為對象的廣告宣傳。國際商用機器公司開始注重孩子們所用的教學軟件的生產,以增加PCJR型計算機的銷路,這種機子的銷路迄今不能使這個公司感到滿意。但是,只有設立在猶他州奧爾良市的威卡特公司采取措施進入一個全日制的私立學校,對它生產的軟件和硬件進行試驗。
開辦這所學校,是一伙教育工作者的主意,他們在1977年建立了威卡特社團。這是一個非營利性的研究團體,旨在研究運用科學技術改進教學的途徑。1980年,這些教育工作者決定開始營業,組成了威卡特計算機設備公司來生產計算機和軟件。大致在同一時間,這所學校在私人贊助者的支持下,作為一個非營利機構開辦起來了。最近兩年間,這家公司是虧損的。
沃特福德學校同威卡特公司關系十分密切。學校的女校長南希.休斯頓是威卡特公司主席達斯廷.休斯頓的妻子。公司同學校簽訂了合同,讓學生進行軟件運用的試驗。而這所學校又是威卡特公司唯一最大的股票持有者,擁有該公司已經售出的2,000萬份股票的20%左右。
這項實驗是在一幢磚瓦結構的平房里進行的,那兒原來是所天主教學校,座落在一座雪山腳下。門廳里邊橫七豎八地堆放著壘球運動衣、背包和午餐飯盒。音樂室里傳來叮咚作響的琴聲,彈奏著《山谷里的農民》的曲子。穿過大廳,在那計算機房里,打印人員正在大聲念著程序設計。
一陣鈴聲響過以后,二年級學生一窩蜂似地擁進計算機房。男孩們都穿著藍色的運動衫,女孩們一律穿著方格花紋連衫褲。一個個急急忙忙地走進分隔開的白色小間,在按照高矮順序排列的椅子上坐下。這時終端顯示器發問道:“你叫什么名字?”學生們寫下自己的名字,于是課程就開始了。
當然,這里也不是一切都已電子化。當計算機提出附加題目時,有些孩子用鉛筆在草稿紙上運算,也有些扳著指頭計數。有個孩子在鍵盤上打下正確的答案,得到計算機的贊許,他露出了一張笑臉。他的另一個答案錯了,結果得到一個“x”;他朝著計算機伸出舌頭,做了個怪相。
這些孩子(有很多人的家長就在威卡特公司工作)似乎很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一遍又一遍的測試也許會把你弄得頭暈目眩。但是,我們是第一批使用機子的人,所以我們要確保機器沒有一點毛病。”一個11歲的孩子克拉克.紐厄爾說道,“我們必須確保這是一種完善的程序,使它能暢銷無阻!
“太粗劣了”
學生們也要對程序的內容進行評價,這些程序是為各種課程(從打字、數學以至公民學)編制的!坝袝r候內容編得太粗糙了,我們要他們把它從程序中抽掉”,五年級學生萊斯利.普里特這樣說。另一個同學抱怨說,“在某些程序里,我們被安排來同計算機爭論政治問題,真叫人厭煩,我們不愿為政治之類的材料傷腦筋!
對大多數學生、特別是那些年紀最小的學生來說,學習計算機似乎并不比學習其他東西來得困難。一個扎著小辮的五歲女孩伊萊札.米勒執拗地說:“美術比計算機更難學,你得要畫直線、涂顏色,計算機比那玩意地容易多了。”一年級孩子上機時感到最難辦的只是要把小手指伸長,以便夠到那個清洗鍵。
學校負責人說,計算機提高了學生的考試成績。不過,孩子們在學業上的成功,也可能是班級。堪25人)以及學校的實驗氣氛帶來的結果,這種氣氛會激勵學習情緒。但是,實驗氣氛也不是對任何人都有益的。例如萊思和伊萊恩.史密斯夫婦有兩個孩子在沃特福德學校,他們感到這所學校有長處也有短處。他們的大孩子喜歡這所學校,學得很好;可是小的明年打算回公立學校去讀書了。“這里確實有許多壓力,”史密斯先生說,“孩子們被要求執行某種任務,如果他們跟不上,就會感到沮喪。”
這是成功的婚姻嗎?
沃特福德學校的女校長休斯頓夫人說,學校教職人員決不會為實驗而使學生受到損害!拔覀冋嬲P心的東西是教育,”她說,“但是檢驗這點的唯一途徑是公司是否會獲得成功。我們不得不讓工業和教育聯姻!
這樁婚事的成敗如何還有待觀察。到今年3月31日為止,威卡特公司作為股票上市公司已滿一年。在這一年里,公司總收入約為2,300萬美元,虧損1,300萬美元。公司的股票已從每份18美元跌到3美元。有人還提出訴訟案,指責公司的創辦說明書造成了錯誤的印象(威卡特公司則認為這種論斷是沒有依據的)。
威卡特公司曾向商行和政府出售整套計算機裝置,通常用于培訓課程。但是該公司認為它的優勢在于軟件程序,每套生產成本約為100萬美元。這些程序包括各年級基礎科目的全部教學內容,當然這也都經過少年教育專家在沃特福德學校測試過的。
不論這項實驗的長遠前景如何,休斯頓夫人希望孩子們懂得:他們的貢獻是值得贊賞的。她說,在威卡特公司簽訂了一個650萬美元的合同去為得克薩斯州的一個學校區裝備電子計算機之后,“我們號召整個學校向孩子們表示感謝,并且向他們闡述我們的計算機裝置進入公立學校這件事的重大意義。然后,我們一起吃了一餐炸面餅,表示慶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