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濟南9月6日訊(記者 呂華遠 王曉鵬)“云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從今天起,人們又可一睹“天下第一泉”噴涌時的場面了。繼五龍潭、珍珠泉復涌之后,休眠548天的趵突泉于今天上午8時30分復涌,三處泉眼同時噴珠吐玉,此時水位為27.01米。 今早8時20分,3名公園員工將三個泉眼的蓋子去掉,泉眼管口并未出現倒吸現象,但也看不出復涌跡象,圍觀者中發出一陣噓聲。工作人員打開泉池西北出水口處的閘門,泄出部分池水以減緩泉眼管口外的水壓。10分鐘后,趵突泉三個泉眼管口處幾乎同時向外涌水,水面上迅速蕩開三處圓形水紋,層出不窮。圍觀的人群中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在泉池邊,濟南市名泉辦主任李世欣高興地說,趵突泉此次復涌來勢猛,一噴涌即形成景觀,據此可以斷定,今年肯定能出現“泉源上奮,水涌若輪”的盛水場面。 截至昨天,濟南市今年的降雨量已達到771毫米,這在客觀上幫助了趵突泉實現復涌。濟南市市區的地下水位曾在1964年達到過33.92米的歷史最高水位,當年的降雨量是1191.4毫米。但從1966年以后,最高水位再未達到過30米,甚至在1990年下降到歷史上最低點20.83米。趵突泉也自1972年開始時常停涌,最近一次停涌是在2002年3月6日。 泉水復涌還得到了更多的“人助”。《濟南市名泉保護管理辦法》在2001年6月出臺,使名泉保護有了法律依據。另據水利部門測算,過去20多年間,濟南市累計節水4.9億立方米。濟南市城市供水中,地下水與地表水的供水比例由7比3最終調整為3比7。1997年,省委常委擴大會議提出濟南“五年大變樣”的要求,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恢復泉城特色。自1999年起,濟南市先后建設了蓄水量4000萬立方米以上的鵲山水庫、玉清湖水庫和東湖供水工程等。今年8月初,濟南市開始實施封井保泉工程,先后封閉了市區的400多眼水井,減少近1億立方米的地下水開采量。 濟南市的四大泉群已噴其三,專家預測,對地下水位要求最高的黑虎泉有望在五六天后實現復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