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注重個性和自我的年輕人而言,“打工人”的調侃更像是一種平衡藝術——既有面對重負的敏感脆弱,也會適時的自我減壓;既有融入社會的自覺,也有對個體價值、個體尊嚴的尊崇和追求;既有認清現實的妥協,也不乏美好憧憬、積極用汗水走向未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境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流行詞里,往往隱藏著當代年輕人的思考。透過它們,能夠讀懂年輕人的倔強和自豪,讀懂他們的追求和夢想。在集體調侃中,時代的情緒得以釋放,人們繼續為生活而奮斗不息。加油,打工人!

2020-10-28
“早安,打工人!”最近,你一定在朋友圈刷到過這樣的梗。“打工人”仿佛一夜之間成為網絡一個熱詞。也許這種類似自嘲的語氣刺中了職場壓力下廣大網友的心靈,不論是流水線上的工人,或是辦公室里低頭苦干的白領,他們紛紛以“打工人”自稱,互道“早安”,加油打氣。針對這一現象,有網友解釋:這不過是年輕人對自身巨大壓力的一種調侃。也有網友認為,這個“熱詞”不僅表現網友對自身的自嘲,還能看出他們對現實的無奈,對未來的向往。對此您怎么看?

媒體發聲
中國青年報 2020-10-28
不論我們是否自認為是“打工人”隊伍中的一員,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該對這種現象及其背后的成因有所認識。工薪收入者既是勞動人口結構的絕對主體,也是社會運轉的中流砥柱,當工薪收入者開始集體自嘲的時候,社會理當有所警惕,及時作出相應調整與反饋。在這件事上,除了高喊“致敬打工人”“打工人加油”之類的口號,更要問一問“打工人”到底需要怎樣的保障與支持,為他們解決一點眼前的問題。畢竟,“打工人”需要的是社會的傾聽、理解與行動,而不僅是口頭和精神上的“鼓勵”。
北京日報 2020-10-28
自我玩笑無傷大雅,過度解讀大可不必。而更重要的,是透過這一場場網絡狂歡,我們可以清晰看到,即便社會分化、觀念多元,相信奮斗、勉力奮斗始終是這個社會的價值坐標。時代的列車快速向前,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水漲船高,奮斗之路注定是一個不斷自我磨礪、自我提升的艱辛過程。在這樣那樣的困難面前,吐槽、抱怨、調侃,都是自然而然的心理反應,然而無論現實如何骨感,生活總要繼續,揚起夢想的帆、走好腳下的路,自然會有大寫的人生。與此同時,全社會也要多多為奮斗者、打拼者解決后顧之憂,以更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讓他們輕松上陣,給他們更多施展才華的機會。
荊楚網 2020-10-28
我們除了要致敬新時代“打工人”的獨立、敬業和樂觀精神,更應該看到當下勞動者面臨的生活成本高、就業壓力大等現實問題。還應該看到,許多年輕人為生活奔波,忍痛將夢想讓步給現實,對他們而言,“選擇的權利”很多時候并不在自己手中,想要實現夢想難度很大。因此,讓“打工人”真正發揮潛力、實現人生價值,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我們呼吁,全社會要大力倡導昂揚奮斗精神,更多地關注年輕群體的發展,打造各種創新創業的平臺,為年輕人提供一試身手的機會;同時,要堅持社會公平正義,排除阻礙勞動者參與發展、分享發展成果的障礙,努力讓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
紅網 2020-10-28
請讓“打工人”在自嘲這兒停下吧,牛津大學社會人類學教授項飚說道:“真正的英雄不是改變世界,而是改變自己生活的每一天。”努力或許不會讓我們變得更好,但至少不會讓我們變得更糟,既然逃不掉,那不如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去面對,不懼“內卷化”,果斷地向前,做自己生活中的英雄。

本網觀點
對注重個性和自我的年輕人而言,“打工人”的調侃更像是一種平衡藝術——既有面對重負的敏感脆弱,也會適時的自我減壓;既有融入社會的自覺,也有對個體價值、個體尊嚴的尊崇和追求;既有認清現實的妥協,也不乏美好憧憬、積極用汗水走向未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境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流行詞里,往往隱藏著當代年輕人的思考。透過它們,能夠讀懂年輕人的倔強和自豪,讀懂他們的追求和夢想。在集體調侃中,時代的情緒得以釋放,人們繼續為生活而奮斗不息。加油,打工人!

網言網語
年輕人自嘲為“打工人”,其實也挺好,也并不是說真正放棄自我接受平庸,相反他們都很踏實、也很努力,只是對眼下無法改變現狀的一種躺平式自嘲,他們需要一個出口,這也是對職場壓力的一種集體釋放。相比那些完全放棄自我的低欲望“家里蹲”、“廢宅”,“打工人”已經積極幾百倍了。
打工人梗為什么會爆火?曾經流行創業,地鐵里電話一響,人人都是某老板。當年有一批年輕人求職,第一要行業好聽,第二要頭銜唬人,第三才看收入高低。到了年底一盤賬,往往是“老板們”掙得最少。這種職業虛榮心挺耽誤人的,在最該踏踏實實積累經驗的年紀,全用來顯擺了。你看現在打工人火了,這是小人物的自信。
小時候,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長大后,打工,真香!
都是年輕人對于自身巨大壓力的一種調侃罷了,現在房子車子的壓力真是壓得年輕人喘不上氣。我記得有句話,每個男孩子小時候的夢想都不是買一套房子。

往期回顧
第20期:該怎么填平虛假房產廣告這個坑?
2020-10-15第19期:“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您喝了嗎?
2020-09-30第18期:“兒童版微信”要來了,您會讓孩子用嗎?
2020-09-23第17期:推出“多等五分鐘”功能,你贊成嗎?
2020-09-11第16期:女校長吃光學生剩飯,是為人師表還是作秀?
2020-09-07第15期:“蝸牛獎”是批評還是鞭策?
2020-08-31第13期:打響制止餐飲浪費的“全民戰役”
2020-08-14第12期:8歲女童當評委,成就兒童還是消費兒童?
2020-08-12第11期: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算不算佳作?
2020-08-07第10期:女主角住進我的家,豈能此般“廢物利用”
2020-07-30第9期:久違了,電影院!
2020-07-21第8期:快遞員成高層次人才,打造新時代新型人才觀
2020-07-09第7期:云上廣交會,創新帶來新精彩!
2020-06-18第6期: 疫情之下,如何過好這個年?
2020-06-18第5期:又是一年省兩會,新風正氣撲面而來
2020-06-18第4期:當武磊攻破巴薩球門,中國足球收獲了什么?
202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