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5
大眾網
徐坤杰
手機查看
海報新聞評論員 徐坤杰
今天是世界睡眠日,關于保障青少年充足睡眠的問題再次被關注和熱議。
全國愛衛辦18日發布《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釋義》,建議中小學生每日睡眠應達8至10小時。
然而,據“新華視點”記者調查,一些中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長不足8小時。甚至,有的孩子睡得晚、起得早,白天全靠咖啡支撐。
青少年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期,保證充足且健康的睡眠至關重要。相關醫學和心理研究都證明,長期睡眠不足不僅影響孩子骨骼發育和免疫功能,也影響孩子學習情緒和專注力,進而影響孩子的學習效率和心理健康。
關于這些道理,其實無需贅述。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當然都知道睡眠對于孩子們的重要性。但正在發生的事實是,很多孩子們的睡眠時長仍達不到標準,且這一現狀一直沒有得到明顯改善。
也就是說,青少年普遍睡眠不足的問題已經被看到,但關鍵之處在于問題本身一直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
孩子們被擠壓掉的睡眠時間都去了哪兒?
學業壓力首當其沖。在問卷調查中,近半數家長認為作業量過大是主因,但問題還遠不止于書面作業。減負政策下,作業看似減少,但預習、復習、打卡等隱形作業也在擠占睡眠時間,加上校外培訓、補習等,“熬夜”成了很多學生們的“必修課”。
與此同時,短視頻和社交媒體的即時刺激,也在悄然改變著青少年的生物鐘,進而影響到了部分孩子的睡眠。值得指出的是,很多孩子將熬夜玩手機視為一天之中自己唯一可自由把握的時間。
如此,深層來看,當下中小學生普遍睡眠不足的背后,仍然是教育焦慮的老問題,是一場教育競爭與成長需求之間的博弈。
要徹底改變這一現狀,仍需全社會做出系統性的努力。
面對困境,很多地方已經在嘗試破局,“作業熔斷”機制的推行便是證明。作為教育減負的有益嘗試,“作業熔斷”機制建立的初衷是好的,然而,能否落到實處并真正產生實效,僅依賴剛性政策顯然不夠,還需學校、家長乃至全社會對教育本質進行反思。
如果說“作業熔斷”機制是治標之策,教育理念的轉變才是治本之道。
特別是在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的當下,社會運行邏輯正在經歷深刻的重構,中小學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起點,其評價模式與方法理念的轉型已成為不可回避的課題,相關議題也多次進入公共討論視野。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中,整治“內卷式”競爭成為熱議話題。反內卷正在取得越來越多的共識,對此,教育更應努力破題。
畢竟,建立在過度熬夜基礎之上的學習本身不可持續,學生應從“知識容器”轉變為“問題解決者”和“創新實踐者”。
因此,當我們談論孩子的睡眠時,實質是在追問:教育的終極目標究竟是什么?這是對教育理念的又一次反省和拷問。徹底改變“缺覺”現狀,讓孩子們睡好覺,理念的轉變是根本。
此外,我們看到,社會也在為孩子們的休息創造和提供更多有利的條件。如各地“可躺式”課桌椅的推廣使用,讓孩子們實現午休“躺睡”,為健康午睡提供保障;對于電子沉迷問題,“青少年模式”也在更多平臺被推行。
教育的目標不是制造疲憊的競爭者,而是培養身心健康的人。保護好孩子的睡眠,就是推動這一改變發生的開始。因為,對孩子們睡眠時長的保護,其實就是在保護孩子們對世界的好奇、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未來的想象。
對此,全社會應形成共識,并為之做出實際行動。讓孩子們好好“做夢”,無論是在深夜的酣眠,還是對未來的憧憬。
責任編輯:牛樂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