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業集團高層座談會
探討當前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趨勢,交流報業集團發展經驗
探討當前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趨勢,交流報業集團發展經驗
大批示威者走上街頭,抗議大陪審團不起訴白人警察的決定。
30輛勞斯萊斯幻影、8輛護衛摩托,"有錢、任性"的婚禮
習主席都去了哪兒、見了誰、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透過基地的鐵柵欄,大眾網記者看到,基地內種著白菜、蕓豆、蘋果、草莓等多種蔬菜水果,外圍用鐵柵欄圍擋,想要翻進去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大眾網記者繼續沿著山路前行,就在爬上大半個山頭時,卻發現了一處足夠兩人通行的開口,順著開口進去,兩側便是果茶基地里密密麻麻的果樹,這些果樹沒有設防,如果有果子,從此處通行的人隨手便可摘到。
青島市農科院官方微博
青島市農科院官方微博關于“蘋果丟失”事件的說明
青島農科院果茶研究所位于北宅畢家村。大眾網記者 李敏 攝
這里的蘋果樹上已覆蓋了一層網膜。大眾網記者 李敏 攝
透過網膜,可以看到紅透的蘋果。大眾網記者 李敏 攝
部分苗木外圍用鐵蒺藜圍擋起來。大眾網記者 李敏 攝
繞了大半個山頭,記者看到此處有一個較大的開口,通向研究基地內部。大眾網記者 李敏 攝
沿著崎嶇的山路下來,可以看到在路兩側種著各種果木。大眾網記者 李敏 攝
在科研基地內,青島蘋果砧木林已結果實,也沒有防護。大眾網記者 李敏 攝
大眾網記者 李敏
近日,青島農科院研究了六年的科研蘋果被盜損失上億的新聞受到廣泛關注。有報道稱,三棵蘋果樹上的果子被盜僅剩三四個,間接損失達上億元。這些試驗蘋果究竟丟失了多少?價值是多大?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丟失?10月22日,大眾網記者先后來到青島農科院、青島農科院果木科研基地、基地所在的嶗山區北宅街道畢家村以及辦理本案的嶗山區公安分局進行調查。農科院官方微博稱,本次丟失的是三棵果樹的全部產量共150公斤;而警方稱,本次丟失的并不是三棵果樹上的全部果子,只是一棵果樹的部分果子,被盜蘋果的價值有待評估;大眾網記者在科研基地及其附近村莊調查發現,基地的柵欄存在缺口很容易進入,但當地人對基地和里面的蘋果并不了解,蘋果在素有“小水果之鄉”之稱的北宅街道,其知名度遠不及櫻桃。
丟失試驗蘋果數量、價值調查結果懸殊
農科院:三棵樹全部產量150公斤 警方:一棵樹的部分果實
10月20日,一則關于青島農科院果茶研究所科研蘋果被盜的消息在網絡上不脛而走,有報道稱:被盜的是研究所精心研制了六年的品種——不用套袋就能長得很漂亮的那種,三棵果樹被盜得僅剩下三四個蘋果。由于本次科研即將進入收尾階段,如果投入市場估計每畝將為果農節省經濟投入3000元至4000元,新產品共有一百多畝。報道中,該所的一位負責人稱:青島地區共有50萬畝左右的蘋果種植面積,全省大約在500萬畝,這種新品種如果投入使用,每畝可為果農節省經濟投入3000元至4000元,即便只是青島地區使用,“損失也是以億元計量的。”
就在這則報道發布的同一天,青島市農科院官方微博發布了關于“蘋果丟失”事件的說明,就試驗蘋果丟失的情況做出了解釋。說明稱:丟失試驗品種為“唐木甜”,研究內容為“無袋蘋果栽培技術”,即通過適宜品種選育、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技術措施,改變蘋果生產的套袋模式,達到套袋蘋果的質量,減少果袋和人工投入。對于此次事件的損失,微博解釋為:蘋果丟失,實際直接損失為三棵果樹的全部產量約150公斤和2014年的部分試驗數據。
大眾網記者采訪了解到,試驗蘋果丟失事件發生在10月18日,事件發生后,農科院向當地派出所報案。
10月21日,大眾網記者從青島市嶗山公安分局了解到,接到報警后,嶗山公安分局北宅派出所民警立即趕到現場。通過調查,民警了解到,被偷的其實是三棵科研蘋果樹中的一棵,被盜果樹上的蘋果也沒有被全部摘走,而是部分果實丟失。“并非網傳的三棵樹全被偷光。”辦案民警告訴大眾網記者。對于涉案價值,民警說,由于丟失蘋果的具體數量、重量沒有查實,并且需要根據這種水果的市場價值估算,因此涉案價值還在進一步調查中,網傳涉案價值上億元還有待核實。
試驗基地安保措施有待加強
記者:鉆過柵欄開口抵達基地 農科院:安保確實有漏洞
即使不是天價蘋果,研究了六年的科研成果丟失也確實令人心焦。這些科研對象究竟是怎么保護的?10月22日上午,大眾網記者首先來到位于青島市李滄區萬年泉路上的青島農科院,然而,果茶研究所辦公室大門緊閉。臨近辦公室工作的人員告訴大眾網記者,果茶研究所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北宅研究基地辦公。隨后,大眾網記者又輾轉來到距離農科院大約20公里的嶗山區北宅街道畢家村,尋找果木科研基地。
農科院科研基地位于一個山坡上,大眾網記者爬上山發現,基地大門緊閉,辦公樓外也沒有人員出入。大眾網記者隨后撥打該基地辦公電話,也沒有人接聽。
透過基地的鐵柵欄,大眾網記者看到,基地內種著白菜、蕓豆、蘋果、草莓等多種蔬菜水果,外圍用鐵柵欄圍擋,想要翻進去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大眾網記者繼續沿著山路前行,就在爬上大半個山頭時,卻發現了一處足夠兩人通行的開口,順著開口進去,兩側便是果茶基地里密密麻麻的果樹,這些果樹沒有設防,如果有果子,從此處通行的人隨手便可摘到。
大眾網記者繼續往山下走,沿途的果樹林看起來要“珍貴”很多,道路兩旁增設了鐵網圍擋,圍擋頂部新安裝了鐵蒺藜,里面的蘋果樹上還加了一層透明網罩,遠遠能看見樹上碩果累累,誘人的大蘋果已經成熟。
大眾網記者隨后來到辦公樓,敲開一處有聲音的辦公室,一名身穿“青研”工裝的女工作人員得知記者來采訪,稱領導都在農科院。大眾網記者說剛從那邊過來,該女子又稱“領導不在,都開會去了”,并表示拒絕接受采訪。對于大眾網記者的提問,該女子均以“不知道”來答復。
在20日發布的微博中,青島市農科院對基地的安全管理問題也做出了回應,承認“我院在基地的管理上還存在漏洞”,并稱:鑒于基地的實際情況,我院和果茶研究所已經著手制定更加詳盡的安保措施。除了加強人防工作以外,還將緊急設立紅外線監控等技防措施,確保做到24小時晝夜有效監控,保障科研工作的順利進行。
科研蘋果在當地村民中并無知名度
附近村民:與科研基地無交往 街道辦:當地蘋果排名在櫻桃之后
由于農科院科研基地地處偏僻,大眾網記者一路打聽才找到了地方。大眾網記者發現,一路上,知道科研基地的人并不多。
幫記者指路的畢家村一位李姓村民說,他們看了新聞以后才知道培育基地丟了蘋果,至于那里的蘋果和普通蘋果有何區別,因為他們基本和基地的人沒什么交往,因此也不知情。對于科研蘋果被偷,他們也感到很詫異。
據嶗山區北宅街道有關人士介紹,包括畢家村在內的北宅街道是青島著名的小水果之鄉,尤以櫻桃聞名,根據種植面積、產量和收益計算,蘋果的排名要遠遠靠后,對于位于畢家村的青島農科院果木培育基地,他們了解得也不多。
截至記者發稿時,青島公安部門對此事的調查仍在進行中,大眾網將繼續關注。
初審編輯:陳鳳祁
責任編輯:余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