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被治癱案":湖北一鑒定中心遭16人次投訴
28日下午,根據大眾論壇網友“項微”的爆料,大眾網記者電話聯系了部分實名發帖舉報者。湖北襄陽市襄城區的汪培說,四年前其丈夫路德富因打架被起訴,由公安機關、人民法院委托區、市、省三級法醫鑒定機構三次鑒定結論均為輕微傷,對此鑒定雙方均未提出異議。但在去年,湖北同濟法醫學司法鑒定中心又對該案件進行了重新鑒定,鑒定結果由輕微傷變成了輕傷,路德富因此被捕入獄。... ...
慘劇:靜脈曲張小手術 患者術后竟下肢癱瘓
11日下午,爆料的網友丁先生告訴記者,去年2月份,他的父親到青島醫學院附屬醫院,因下肢靜脈曲張進行手術。原定實施麻醉的簽字麻醉師是李某,但在術前麻醉時,卻臨時換成了副主任董某。在麻醉過程中,麻醉師對他父親進行了多次穿刺,造成了穿刺部位血腫。
手術后第三天,家人突然發現他父親大小便失禁,下肢完全喪失活動能力。經醫院檢查是因麻醉針眼部位形成血腫,壓迫主神經導致,雖經二次手術,但終因壓迫神經時間時長,導致他父親癱瘓至今,生活不能自理,不算陪護費用,僅康復治療一天花費200多元。
今年4月份,湖北同濟法醫學司法鑒定中心對這一醫療事故進行了鑒定,結果醫院的過失參與度被定為40%,也就是說,如果法院在判決時采納了這一鑒定意見,在康復治療過程中剩下60%的費用,很可能要由患者自己承擔,對于鑒定結果的客觀性,丁先生的家人提出了質疑。... ...
疑問1:術后不能立即用抗凝藥 醫生有沒有叮囑?
丁先生說,按照臨床手術規定,多次穿刺引起血腫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特別是血管手術術后不應使用抗凝藥物,麻醉師在記錄中對此加以特別注明, 讓臨床大夫引起特別注意, 合理用藥。但自己的父親正是在手術后被立即應用了抗凝藥物,導致硬膜外血腫壓迫神經導致癱瘓。
在丁先生看來,麻醉師和臨床大夫在工作銜接上出現了失誤,導致其父親在錯誤的時間應用抗凝藥物導致癱瘓這一過程,但在司法鑒定時,鑒定人似乎有意無意地“遺漏”了,《鑒定書》中沒有任何形式的陳述。... ...
疑問2:錯過最佳救治時間 術后診治合理嗎?
丁先生說,手術后的第21小時,他父親出現臀部劇痛,家人馬上咨詢值班醫生,被告知讓病人活動一下、按摩一下即可。但一直到第26小時,父親的持續劇痛仍然不能緩解,再次報請值班醫生,醫生當時也很納悶,說下肢血管手術不會出現臀部劇痛,但仍未報請上級醫師,只用了杜冷丁止痛。
又過了一小時后,劇痛仍未緩解,第三次報請值班醫生,醫生讓病人服用中強止痛的口服藥奇曼丁,并且拔除尿管。但直到第二天病人一天仍未解小便,在丁先生看來,所有這些異常表現都是神經受壓迫的典型表現,值班大夫卻一個勁兒讓服用止痛藥,而沒有去找產生疼痛的原因,而且做了這些處置后,病理記錄卻仍為完全正常。
丁先生說,事后他曾咨詢醫學專家得知,血腫壓迫神經導致臨床癥狀后8小時稱為”黃金8小時”, 此期間及時處置, 解除血腫壓迫可將神經損傷降至最低, 但多次將病情報請值班醫生,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最終釀成悲劇。... ...
疑問3:未提及是否“回訪” 疏忽還是有意為之?
另外,對于在手術后主治醫師和麻醉師有沒有及時回訪,病人家屬和醫院之間也存在爭議。丁先生說,父親手術后他一直在病房陪護,按照醫院的有關規定,病人手術后的第二天,手術大夫和麻醉師要到術后的病人那里回訪。而事實上,手術大夫和有關醫務人員沒有回訪,但在司法鑒定結果對此沒有提及。對此,丁先生和家人表示十分詫異。... ...
鑒定中心:醫院過失40% 是否回應質疑由領導定
根據湖北同濟法醫學司法鑒定中心對此案作出的鑒定意見,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在醫療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過失,其過失與被鑒定人不良后果發生之間存在部分因果關系,過失參與度40%(僅供參考)。而正是40%這一過失比例引發了病人家屬和網友的質疑。
12日下午,幾經周折,大眾網記者終于聯系到了隸屬于華中科技大學法醫學系的湖北同濟法醫學司法鑒定中心。作為鑒定人之一的張玲莉表示,對于網友提出的疑問,需經法醫學系辦公室代表鑒定中心做出官方回應。隨后,記者又聯系了華中科技大學法醫學系辦公室,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表示,將把網友提出的問題向鑒定中心負責人匯報后,再向記者答復。但截至發稿時,湖北同濟法醫學司法鑒定中心仍沒有任何消息。... ...
青醫附院:該擔的責任一定擔 否認手術后沒回訪
另外,對于治療過程中是否存在過失,青島醫學院附屬醫院宣傳科的董主任說,根據司法鑒定結果,醫院確實存在一定失誤,但對病人家屬提出的手術后醫生沒回訪的問題,院方予以否認。同時,董主任還表示,醫院將根據法院的審判結果承擔相應責任,該擔的責任一定擔。
目前,該事件中受害人的家屬已將這一醫患糾紛上訴至青島市市南區人民法院,病人手術后意外致癱誰來擔責?司法鑒定意見是否客觀公正?本網將繼續關注。... ...
【記者手記】媒體的無奈凸顯監管空白
我憑什么對網友的質疑作出回應?這是鑒定機構始終堅持的態度,也是采訪中遇到的最大阻力。隨著事件的發酵,又有其他網友爆料,近幾年來,該鑒定機構竟遭網友16人次實名舉報,但面對萬余名網友質疑和媒體的追問,該鑒定機構始終保持沉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