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
16日下午4點10分,大眾網記者與兩位委員和網友代表驅車從濼源大街出發,前往經四路順河高架下橋口體驗交通擁堵情況。而在去調研的路上,我們其實就已經踏上了交通擁堵的征程。網友代表權威感慨說,現在濟南桿石橋、趵突泉東門及各大商場、火車站等已成了公認的知名擁堵路段,還沒到交通高峰就這么堵,要是高峰時段堵在路上,這對下班開車回家準備休息的市民來說,又是一次精神上的磨難。
雖然這段市區的路程只有4.5公里,并且距下午5點的交通高峰還有一段時間,但我們驅車足足40多分鐘后才順利到達目的地。而在隨后的停車過程中,我們又遇到了難題,去哪兒停車呢?同行的人中有人建議把車停在萬達廣場有人建議把車停在副道的泊位上,但這些地方的車位已滿。經過了激烈的爭論,在陳華委員的指點下,我們發現高架橋底下的一處小型停車場,而且里面還有最后兩個泊位。停車繳費后,記者與委員和網友代表與早已等候在此的市中區交警大隊大隊長段富勇等相關領導匯合,開始了調研。... ...
校車
“這車真是夠結實的!”省人大代表馬廣業用手用力地在車身上拍了兩下,不由發出這樣的感嘆。“你看,這校車的四周都貼著反光條呢,這樣就算在晚上或者陰天的時候開在路上也很醒目。”細心的省政協委員何愛華發現了這個細節。
在校車旁邊,豐齊村黨支部書記呂剛之介紹說,這兩輛“大鼻子”校車是村委會今年1月份剛剛花80萬元新購入的,買來后,村里又辦理了校車的各項手續,經過努力,這兩輛校車終于在孩子們新學期開學之際正式投入使用了。豐齊村距離黨家中學有32里路的距離,就算是距離相對較近的豐齊小學,也有四五公里的路程。村里新購進的這兩輛校車,符合國家的各項校車的標準。車體很結實,座位上也有安全帶,司機是從村里精心挑選的兩位專職司機,行駛過程中還有老師跟車,對乘車學生進行全程管理,孩子們坐上它就像進了一個‘安全島’,家長們不但放心多了,而且還省出來原來接送孩子的時間。... ...
蟻族
因為都市的繁華、政治經濟優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背井離鄉外出打拼。因為工作之初收入較低,他們只能在遠離居住在遠離城鄉、環境簡陋的城鄉結合部,租住一間10平米左右的單間作為安身之所,因此被網絡形象地比喻為“蟻族”,有關解決“蟻族”居住問題的“膠囊房”、“一元公寓”也相應而生。
在后龍村的最里側,代表、委員找到了房東劉大姐,跟她上了2樓后,她告訴記者一行還是來早了。“大部分沒有回來,他們每天都得到8點多才回。”
果不其然,二樓的7個單間只有一家亮著燈,房間男主人小趙正將電鍋蹲在門外的板凳上燉菜。今晚是小趙一家每周的“生活改善日”,小趙的老婆和3歲的兒子正等著他把土豆燉雞端上飯桌。跟著小趙,代表、委員以及記者走進了他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