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2
大眾網
陳洋洋
手機查看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陳洋洋 濟南報道
五月的齊魯大地,群山蒼翠,芳草萋萋。
在魯中,有座高山巍巍聳立,山上松樹、柏樹、刺槐等樹木組成的森林延綿不斷。這就是淄博原山林場。
“煙嵐蒼莽,綽有齊封;千里勝概,表為原山。”這是古書中對原山的記載。這座高山歷經歲月滄桑,曾變得滿山荒蕪。如今,它早已變了模樣。
近日,由國家林草局和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森林康養分會共同評選的《依托林草資源發展生態旅游、森林康養典型案例》名單公布。 淄博市原山林場提報的 《山東原山林場新時期新格局,踐行“兩山”理論,當好林場改革排頭兵》案例,成功入選全國40個典型案例之一,也是在轉型升級模式板塊,山東唯一一家入選的國有林場。
回望60多年來,原山人在石坡上鑿坑種樹,從懸崖上取水滴灌,石縫扎根、戰天斗地,終于讓一座座荒山綠起來。
60多年,三代原山人一茬接著一茬干,實現了從荒山禿嶺到綠水青山,從綠水青山再到金山銀山的美麗嬗變。
原山林場荒山變青山
“要飯林場”的轉型故事
群山裸露,滿目荒蕪,狼獾相伴,狐兔奔走在蓬蒿之間。這是原山曾經的模樣。
經過原山人一代又一代努力,這座充滿歷史厚重感的高山,終于變成滿山蒼翠,變成巍巍青山。但種了樹,山綠了,有很長一段時間,人卻依然是窮的。
“最困難的時候,120多家有名有姓的債主天天輪流上門討債。”記者在采訪中得知,原山林場曾一片荒蕪,勤勞的原山人在石坡上鑿坑種樹,讓一座座荒山綠起來。盡管原山人積極探索以副養林的路子,卻因不懂市場,出現虧損,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1996年底,原山林場迎來一個特殊的消息。一級肢體殘疾人孫建博擔任原山林場場長。那時,原山累計負債幾千萬元,職工連續13個月領不到工資,有人甚至靠賣血供孩子上學,甚至有員工稱林場為“要飯林場”。
“正常人都沒辦法,一個殘疾人能怎樣?”這下又來了一個殘疾場長,人們議論紛紛。
“孫建博從小雙腿癱瘓,中學畢業后,看過大門,收過破爛,砸過石子……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他成了博山區民政局下屬福利工廠的一名正式職工。后來由于工作出色,孫建博成了一名讓人羨慕的機關干部。相對安逸的生活卻使他有了一種被國家養起來的感覺,總是感到對社會、對他人沒有什么貢獻。”原山艱苦創業紀念館講解員孫婷婷時常向游客講起當年的困難。她說,孫建博在到原山林場前,就是一個頗受大家關注的“傳奇人物”。
1986年,孫建博毅然“砸”了自己的“鐵飯碗”。他從民政局辭職,承包了原山林場下屬瀕臨倒閉的陶瓷門市部,短短幾年間,把一個只有三間平房、六名待業青年的“麻煩單位”變成了年銷售收入達3500萬元、利潤300萬元、江北最大的陶瓷銷售公司。正當陶瓷生意紅紅火火的時候,1996年底,組織上任命孫建博擔任淄博市原山林場場長。
“債主天天催債,每年有五六十個官司要出庭。”孫建博曾在接受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采訪時回憶說。
這樣一個“爛攤子”,孫建博為什么就有勇氣敢接下?
“當時是有壓力的,但是為什么不能猶豫呢,因為當初入黨的時候,就已經把自己的一切交給了組織,包括自己的生命都交給了組織,交給了人民,那還猶豫什么?”孫建博說。
“這不是敢不敢的問題。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是黨的人,就要堅決服從組織的命令。”孫建博說。
記者了解到,在充滿困難的當年,孫建博的到來,令這個“要飯林場”迎來了一場新變革和新機會。
山上迎來百萬游客
在孫建博的帶領下,原山人開始了向林中“尋寶”。據介紹,他用兩年多的時間,為職工補發了工資,退還了集資,支付補交了養老保險,逐步歸還和消化了全部借貸款。
“林子是我們林業人的聚寶盆,我們可以依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森林旅游產業,建設山東省第一家森林樂園。”孫建博回憶說,1998年他提出了一個“大膽”想法。
他的想法剛一提出,卻遭到了林場內外一些人的反對聲。建設森林樂園,林場人當年辛苦種下的樹一棵也不能動,只能拿錢買周圍村莊的插花地,那資金從哪里來?
“林場沒有錢就自己干!”孫建博堅定地說。很快,冒著寒風,孫建博帶領大家在山上搬木頭、和水泥、砌石堰,干得熱火朝天。第二年6月,山東省第一家森林樂園開園,吸引了全省的關注。
不久,全國第一個旅游黃金周到來,原山人以超前的意識和膽魄,為林場賺取了第一桶金。一時間,全省的國有林場都來原山參觀學習。“當年就把所有投資掙回來了。”孫建博說。
“綠山不等于貧窮,讓綠色趕走貧困,綠色才永不褪色。”經過多年的發展,原山國家森林公園擁有了多個景區,打造“紅+綠+古”旅游品牌。靠著在各項工作中始終不等不靠、主動作為的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取得了許多新發展。從2004年開始,掀起了“二次創業”的高潮,先后制定并實施了五個“三年計劃”,并確立了在全國國有林場中率先實現基本現代化建設,始終將走在前列作為目標定位。
“林業英雄”孫建博
原山林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進一步弘揚生態文明,繼承和發揚艱苦創業的精神,2016年7月,山東原山艱苦創業教育基地正式投入運行。每年接待全國林草系統和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團隊約4000個,參觀學習人數近10萬人次。
今年“五一”假期,一批批游客走進原山游覽。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這家森林公園已迎來了數百萬游客。原山林場通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集生態旅游、紅色教育、森林康養、分時度假、研學旅行等多個層次、多個領域的文化旅游格局。
從綠化荒山到綠化城市
這些年,原山人不但守住“金山銀山”,還不忘積極走出去。
為了讓原山人過上好日子,除了森林樂園,原山人還依托林場優勢,走林業產業化的路子。原山人一步步走出林場,走向市場。從綠化荒山到綠化城市。
“我們從幾萬元開始干,到現在有的年份承接的工程額最多已經上億元了。”原山林場黨委委員、副場長徐立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介紹說,2003年,原山在全省100多家國有林場中第一個成立了原山綠地花園綠化工程有限公司,積極對外承攬綠化工程,大力實施以林養林,成為林場的支柱產業之一,也是未來重要的業務支柱產業之一。
徐立剛介紹說,2015年公司被國家住建部批準為園林綠化一級資質企業,目前,已成為淄博市僅有的三家一級資質企業之一,有的年份承接綠化工程額上億元。
五月夏初,原山新一批的綠化工程陸續進行著。記者了解到,這些年,原山森林旅游、園林綠化、紅色教育等產業的發展,帶動了餐飲、住宿、出租、旅游商品等三產服務業的發展。原山林場通過多種形式合作,幫助周邊的鄉村實現脫貧致富,不僅綠化美化了村莊的荒山、石坡,而且廣泛吸納農民就業、創業,實現了廣大農民的增收致富。僅原山綠化產業一項,每年就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用工達20000多個,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
不僅如此,自1996年以來,原山還先后按照組織的要求,接管、代管了4家瀕臨絕境的困難事業單位。在原山,“一家人一起吃苦、一起干活、一起過日子、一起奔小康、一起為國家作貢獻”的理念深入人心,5個事業單位和1家企業組成的新原山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形成了今天的幸福原山“一家人”。
“我希望我們林場能一家人一起吃苦,一起干活,一起過日子,一起奔小康,一起為國家做貢獻。”孫建博說,如果員工能覺得我們腦子靈活、能帶領大家闖市場,能帶領大家掙錢、發工資,這就是最大的認可。
荒山變“金山銀山”
原山人過上“有房有車”好日子
一片荒蕪的原山變成了“金山銀山”。這里的人民也過上了好日子。
“工作十來年,工資年年漲,還分了一套房子。”原山林場員工張寧感慨說。
記者了解到,如今,原山林場職工每年的最低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職工早就實現了“山上一張床,山下一套房”,在美麗的原山如月湖旁邊還有一套山景房,職工子女到了入學年齡,都能到地區最好的學校接受教育,中考、高考還會給家長放假陪伴;家家都有了私家車,很多護林員開著小轎車到偏遠林區護林、防火……許多在林場干了一輩子的老職工感慨,這樣的生活就像從天上掉下來的一樣。
原山旅游、原山綠化、原山酒業、原山食品……過去負債幾千萬元的原山林場,一躍成為固定資產10億元、年收入過億元的"全國十佳林場"。
“我是個殘疾人,像我這樣的殘疾人在舊社會連命恐怕都保不住,更不用說什么地位和作為了。我之所以有今天,是黨和人民養育了我、培養了我,我的生命之樹,只有深深地扎根在原山,才能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孫建博說,他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都交給了黨和人民,他一心只希望祖國發展更好,更多人能過上好日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60余年來,原山林場三代林業人艱苦創業、改革創新,完成了優化生態環境、保護生態資源、利用生態優勢、發展生態產業的過程。
走進新時代,原山人永遠是“干著今天的,想著明天的,謀劃著未來的”。
2019年,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中國林業經濟學會聯合制定了《國有林場基本實現現代化——原山林場評估報告》,這是全國4855家國有林場中出臺的第一份關于全面建設國有林場現代化的評估報告。2021年4月8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在全國選取了2個國有林場和1個市開展全國深化國有林場改革試點,原山林場列入試點之一。原山林場努力扛起新一代林業建設者的擔當,實現深化國有林場改革試點、推廣、帶動三步走,帶動整個林草系統國有林場“學、研、創、干”在前頭,創造更多人們需要的生態成果。
如今的原山,完成了從荒山禿嶺到綠水青山,再到金山銀山的美麗嬗變,原山林場人一代代傳承著百人傳水、石縫栽苗的艱苦奮斗精神,又在發展中不斷賦予新的內涵。原山人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成為全國林草戰線的一面旗幟和國有林場改革的現實樣板,森林覆蓋率達到94.4%。
據介紹,未來,原山林場將著力建設綠色林場、科技林場、文化林場和智慧林場,實現生產經營、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的現代化,全面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全力做好全國深化國有林場改革試點工作,為全國國有林場改革提供可借鑒、可推廣的成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