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2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手機查看
圖為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記者王健供圖)
政府工作報告解讀·堅定不移強化科技創新
□ 本報記者 付玉婷 李振 毛鑫鑫
百年變局加速演進,迫切需要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攻克一批創新技術、搭建一批創新平臺、壯大一批創新企業、引育一批創新人才……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定不移強化科技創新,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支撐。
如何更高效地把科技創新“施工圖”變為“實景圖”,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塑強科技創新關鍵力量 加速產業鏈創新鏈融合
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部分產業處于價值鏈中低端……突破“卡脖子”技術,破解這些難題,高能級創新平臺必須發揮好引領支撐作用。
“報告提出實施山東實驗室體系重塑攻堅,很有針對性。”東岳氟硅科技集團董事長、省工商聯副主席張建宏委員說,山東為強化基礎研究,搭建了四級實驗室體系。其中,東岳有含氟功能膜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有與山東大學共建的省先進有機硅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去年,后者完成了打破國際壟斷的一種關鍵材料攻關,已實現小批量產銷。
“重塑實驗室體系不僅在于強化基礎研究,更在于讓這些戰略科技力量更有效服務于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深度消化基礎研究成果,探索通向產業化的有效途徑,應該成為重塑實驗室體系的重要內容。”張建宏認為,一方面要加強與市場需求相關的基礎研究,另一方面需著眼高端產業前沿應用做好對接研發。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科技企業梯次培育工程,并針對不同類型企業安排了具體指標,科技型企業進一步擴量提質的導向明顯。
“每年我們將主營收入4%用于新技術研發和升級。”山東科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憲代表說,企業致力于打造以技術創新為主導的核心競爭力,但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研發投入大、周期長、難度高,“每上一個臺階都不容易”。
“讓企業拿出更高水平創新的底氣,有待相關部門對首臺(套)技術裝備研發等給予更多扶持,同時強化完善金融支持,如提供長期項目貸款等。”楊憲建議,根據不同發展梯度和規模企業的不同需求,進一步細化扶持政策,提高針對性。
對于加強創新鏈產業鏈融合,山東太陽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李娜代表說,制造業門類眾多,細分行業差異明顯,上中下游甚至企業內部不同生產線都有個性化創新需求。“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的耦合,得下‘繡花功夫’。要搭建跨行業跨學科的交流機制,精準對接個性化創新需求,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助推產業鏈上下游提高創新效能。”
打造人才發展雁陣格局 強化科技人才“引育聚”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有一支能緊抓創新機遇、勇攀科技高峰的高水平人才隊伍。
國際頂尖科學家是這支隊伍里的“領頭雁”。“政府工作報告提及組建國際頂尖科學家工作室,招引這類人才,精準很關鍵。”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黨委書記韓金祥委員表示。
有多年高層次人才招引經驗的他發現,高薪已非影響頂尖人才創業目的地選擇的首因,科研環境最重要。“多出科技成果,就需要相匹配的科研要素、環境支撐。”韓金祥介紹,2019年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就成立科技創新中心作為“管理特區”,讓學術帶頭人心無旁騖搞科研,看中這點,30余支國內外頂尖人才團隊相繼進駐。“當然,一個創新中心、一所高校遠不夠,在科研要素的匯集上,整個地區都要發揮好樞紐作用,打造要素聚集‘強磁場’。”
研究指出“一”字斜陣或“人”字是雁群飛得最快最省力的方式。“不僅在于強者領飛,還因為不同個體能相互借力形成最大合力。”對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打造具有山東特色的人才發展雁陣格局”,濰坊科技學院副院長、教授李美芹代表很有感觸:“完善人才結構,不同類型人才配合協調,能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我理解的應用型高校是培養工程師人才。”李美芹介紹,濰坊科技學院是國內少見的校內就有產業園的學校,形成校園、田園、科技園、創業園四園一體產教融合育人模式,去年還入選省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首批支持單位。“雖然在辦學思路、培養定位、辦學模式、教育目標等方面的轉變進行了十多年,但仍是初步探索。”李美芹表示,應用型高校建設目前缺乏成熟方案,有待進一步做好研究借鑒及本地化改造。
聚焦青年人才的期盼做好支持,這支有生力量能更出彩。“從內燃機車到高鐵再到磁懸浮列車,中國速度的誕生中也有不少青年科技者作出貢獻。”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電氣調試首席技師周勇代表認為,技術迭代加快,學科交叉、技術集成普遍,企業要多給青年人才跨領域跨平臺的學習鍛煉機會,而這個知識融合碰撞過程本身也有利于他們產生更多創新火花。
用好改革創新“試驗田” 更大力度釋放創新活力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有賴創新生態的完善優化。近年來,山東在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方面著力頗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作了新的安排。
山東農業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民建泰安市委副主委尹洪宗委員了解到,去年,山東出臺支持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發展的若干措施,對新型研發機構給予真金白銀的支持。“這類機構多處于成長期,資金扶持很有必要;同時,要引導其在人事聘用、股權激勵、組織結構等方面強化探索創新,加快釋放‘新’活力。”他建議,加強對新型研發機構自身“造血”功能的評估和激勵,更好釋放科技創新活力。
深化“揭榜掛帥”制改革,探索推動技術總師負責制,試點推進“賽馬制”,怎樣完善落實好報告提出的這些措施,濟南大學自動化研究所所長王孝紅委員尤為關注。
“今年山東提出,開展100項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更要用好揭榜掛帥制、賽馬制等。”王孝紅認為,讓“揭榜掛帥”真正發揮作用,必須有完善的制度設計,確保參與的廣泛性,同時,要建立合理的評價標準,對“帥才”的能力進行科學認定和評價。
責任編輯:郭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