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閃電新聞
手機查看
讓鹽堿洼地變得滿目青翠,
讓爛蝦池畔變成濱海步道,
讓沼澤之地變身湖光山色,
讓“海上仙山”成為珍稀候鳥的棲息地,
讓黃河沿岸的生態美景融入人們的生活……
近年來,山東各地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讓天更藍、水更清,一起看山東各地綠色發展的新蛻變。
爛蝦池變健身步道 茶葉“聞”花香生長
戳戳Vlog探尋日照嵐山“生態密碼”
碧海藍天,空氣清新是大家對于海濱城市固有的印象。然而在十幾年前的日照市嵐山區,要想做到抬頭滿眼繁星,低頭浩瀚大海卻不是件容易事。
這幾年,聽說那兒發生了舊漁村變特色民宿、爛蝦池變健身步道,堅持做好有機生態發展這篇大文章的故事。這是真的嗎?跟著記者去看看。
從無法停留片刻的蝦蟹養殖池,到打造城市文旅名片的新地標;從黑臭水體變身,到“以花為墻”打造美麗花園城市。嵐山在綠色發展上的大步前行著,這片土地可持續、共創共享的新舉措,以及隨之而來的“集聚效應”和“溢出效應”,讓這個身處齊魯大地東南角的小城正在走向和諧之美。
從無序開發到綠色發展
看“海上仙山”的生態蛻變
在黃渤海交匯處,散落著151座蒼翠如黛的島嶼,這就是被譽為“海上仙山”的長島。
曾經,在無序開發中,長島一度變得斑駁陸離。前些年80臺風機遍布在南北長山島、砣磯島、小黑山島,給鳥的遷徙帶來嚴重影響。不僅是風機,被近岸養殖蠶食和污染的海岸線,也一度影響鳥類及海洋生物的棲息。
轉機出現在2017年,這一年,山東省委省政府要求長島把“生態保護、綠色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并積極爭創海洋類國家公園。長島風機拆除的步伐隨之加快。
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工委專職副書記孫華君介紹說:“要經濟效益還是要生態效益,我必須堅決選擇后者,我們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就把80臺風機全部拆除,給鳥兒營造棲息的樂園,為子孫后代留下青山綠水。 ”
2018年6月,山東批復成立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推進“山水林海城”系統保護修復。為了徹底斬斷養殖廢水直排入海,當地籌措資金7 億元,拆掉了86萬平方米育保苗場,使自然岸線占比由38%提升到85%。
如今在長島,海洋洄游動物和遷徙鳥類持續增多,長島境內發現的鳥類已占全國鳥類種類的24.2%。藍天碧海、白云夕陽、沙灘貝殼、漁船碼頭……一起跟隨鏡頭馳騁在蔚藍的大海上,360度觀賞海島風光。
“石油之城”變“濕地之城”
生態修復、珍稀鳥類安家黃河三角洲
地上鳥飛魚躍,地下也埋藏財富。
東營的黃河三角洲濕地,這片被譽為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每年吸引著百萬南遷候鳥云集,成為東方白鸛全球最大繁殖地。
然而之前,這里的一片溝渠曾是一條生產路,承載著運輸石油的作用。但是也阻擋了水入濕地,導致濕地內水流不暢,蘆葦過于密集,鳥兒們很難落腳。
每年的產量30萬噸。雖然濕地內的石油能為經濟發展解決能源之需,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壞了濕地環境。
如今公路變溝渠,更多的水流進入濕地。這幾年保護區通過生態改造,疏通溝汊、打通水系,讓水生動物自然交流,還建了60多個形狀各異的生態島。
現在的保護區水常流,鳥常飛,棲息著丹頂鶴、東方白鸛、黑嘴鷗等370種鳥類。地處暖溫帶的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成為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中重要的中轉站、越冬棲息地和繁殖地。
黃河洼地華麗蛻變
濟南名山“失落”后再現“鵲華煙雨”勝景
南有佛山倒影,北有鵲華秋色。
元代趙孟頫手繪《鵲華秋色圖》,記錄著700多年前濟南的秋天。
李白曾攀登華山,寫下一首長詩:昔我游齊都,登華不注峰。茲山何秀俊,綠翠如芙蓉……
然而名山失落,生態一度惡化。光緒年間,黃河兩岸堤防修筑開始黃河巨流全部注入大清河。黃河改道后,洪水泛濫、泥沙淤積,淹沒了鵲山和華山附近的濕地和沼澤,樹林和泉眼也消失了,濟南北郊風景大為改觀。華山周圍黃土飛揚,生態遭到了破壞,漸漸地失去了往日的風采。
隨著城市建設速度加快,城市工業急速發展。小清河生態環境被破壞,地下水水位不斷下降,華山山體被蠶食,山坡綠地基本消失,華山之美不復存在。
2017年濟南市啟動華山湖濕地建設,通過挖湖蓄水、土方堆山,建成了如今清如明鏡,宛如仙境的華山濕地公園。清可見底的一方碧水則是湖水水質得到有效治理的功勞。
曾經的沼澤地變身為碧綠清澈的華山湖,一度光禿的華山也通過復植等手段逐漸恢復青翠。華陽宮、煙雨橋、崇正橋等著名景點,不僅給人以視覺享受,還有引人入勝的歷史文化故事。
林田湖舍星羅棋布,這里的濕地公園成為新晉的旅游打卡網紅地。一幅新時代的“鵲華秋色圖”正在濟南先行區徐徐摹畫。
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北緯37度
生態修復典型登上國際舞臺
大乳山位于山東省乳山市。曾經的大乳山,是一片鹽堿洼地,水土流失較為嚴重。
經過當地近年來的修復,如今的大乳山,濱海連綿的山峰滿目青翠,濕地星羅棋布。
2015年大乳山作為生態修復典型,亮相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成為生態修復的一張靚麗名片。
系統治理 構建新生態
全球極危物種現身東平湖
東平湖地處魯西南,從湖邊望去,近處蘆葦金黃,小船搖曳;遠處碧波萬頃,白鷺翩飛。這是山東省第二大淡水湖。
就在近期,有攝影愛好者在東平湖接連拍到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據專家介紹,目前青頭潛鴨全球數量已不足2000只,這次在東平湖發現300只以上的青頭潛鴨群,著實讓人欣喜。
今年3月,《人民日報》以《東平治湖記》為題,點贊東平湖生態治理。報道稱,近年來,東平舉全縣之力,保護好、治理好、利用好東平湖,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2017年實施的東平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首先就是取締餐飲船,治止垃圾倒進湖里。
同樣受益的還有沿湖村莊。桑園村三面環水,村民世代打魚為生,村里的生活垃圾和污水長期直排湖里。
2019年,縣里投入900多萬元建起污水處理設施,所有生活污水都由管道收集后統一處理。為把好湖水質量,東平縣在戴村壩修復了790畝濕地生態圈,有效減少了水污染,更讓這里成了動植物的樂園。
水質好了,湖水清了,東平湖就像一顆嵌在魯西南大地上的藍寶石。為了給這顆寶石鑲起一道“花邊”,東平縣近兩年來大力建設環東平湖生態隔離帶,74公里的生態防護林悄然成景。
生態治理+休閑旅游
孟子故里打造水域靚城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里是濟寧鄒城孟子湖上游大沙河生態治理項目。東起匡衡湖,西至孟子湖,生物島珊、休閑廣場、風車、亭廊花架,讓這里成為連接城區與鄒東山區的綠色生態廊道。
從多次斷流到泉涌如珠
濰坊臨朐加快水生態修復治理
濰坊老龍灣風景區是國家3A級旅游區,以自然山水景觀為特征,以泉為勝,風光秀麗,是臨朐縣的旅游名片。
近年來,由于春季缺乏有效降水、地下水補給不足,加之泉域范圍內存在一部分深水井,導致地下水超采嚴重,老龍灣風景區水位下降,多次出現斷流。為有效保護老龍灣風景區地下水資源,推動地下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節約保護,當地多部門對轄區內的深水井進行了全面摸排。整個老龍灣湖水面積近8萬平方米,泉計萬許,經過治理后,再現了竹秀柳茂,泉涌如珠,水碧泉奇的美景。
推進生態環境保護,
繪就綠水青山齊魯畫卷,
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