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黨員,山東民橋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2020年度“1+1”中國法律援助志愿者,現服務于云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楊振勇 通訊員 王承吉 云南普洱報道
王愛英,中共黨員,山東民橋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2020年度“1+1”中國法律援助志愿者,現服務于云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
瀾滄江畔的承諾
“作為一名黨員,一名執業多年的律師,我申請成為‘1+1’中國法律援助志愿者中的一員,把公平正義送到祖國西部,腳踏實地為貧困群眾維護權益。我將履行服務承諾,盡職盡責,不計報酬與名利,服務困難群眾,傳播法律知識,努力提升服務能力,為實現法律全覆蓋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這是“1+1”中國法律援助志愿者王愛英援助西部地區法治建設工作時許下的莊嚴承諾。
王愛英擁有理工科與法學雙學位,2002年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現執業于山東民橋律師事務所。她是山東省2020年度21名“1+1”中國法律援助律師志愿者之一,被選派的服務地點是云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王愛英向群眾進行普法宣傳
王愛英走進校園,為學生講解《民法典》
王愛英走進工地,為民工講解法律法規
志愿服務工作中,王愛英除了認真承辦指派的每一件法律援助案件外,還經常深入到農村、學校、企業等地宣講法律知識,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的覆蓋率。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工作精神贏得了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由于工作成績突出,2021年2月,王愛英榮獲濟寧市“最美巾幗志愿者”榮譽稱號。
王愛英為受援人衛某提供法律援助
在火塘邊,王愛英為當地群眾普法宣傳
王愛英向群眾了解當地風俗人情
兩只土雞表謝意
開展法律援助時,當地群眾的純樸和善良讓王愛英十分感動,其中有一件事至今讓她難以忘懷。當時,有一個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援助對象在辦理完手續后,王愛英讓他回去補齊證據材料,并約定好第二天再見面,結果到了第二天中午12點當事人還沒來到。王愛英餓著肚子一直等到下午1點多才等到他們。當事人臨走時說,他從家里帶了兩只土雞,以此表達對王愛英的感激之情。王愛英婉言謝絕了當事人的好意,在她看來這都是分內的工作,卻能讓當事人如此感恩,王愛英心里感到暖暖的,或許這就是一名法律援助志愿者的價值所在。
王愛英為群眾提供法律服務
王愛英與同事們一道探討業務
就地過年 法援扶貧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計劃。當法律援助律師們都在為是否回家過年的話題而糾結時,王愛英果斷留在服務地過年,以實際行動為社會的安定團結作出應有的貢獻。志愿服務過程中,律師們開展了大量法律援助、普法宣傳,與受援地脫貧攻堅工作緊密結合,資助困難學童、幫扶留守老人,為交通不便的山村架橋鋪路,以扎實的工作成績贏得了受援地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廣大群眾的好評。
為期一年的志愿服務工作雖然短暫,但對于王愛英來說,法律援助永遠在路上。她表示,只要黨和人民需要,將堅決服從組織決定,踴躍參與法律援助工作,以實際行動傳遞法律溫度,捍衛法律權利和尊嚴,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貢獻力量。
王愛英,中共黨員,山東民橋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2020年度“1+1”中國法律援助志愿者,現服務于云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