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沂蒙扶貧時間:2020-03-08 09:33
3月5日,和煦的陽光撒照在沂蒙大地上,喚醒了萌生的種子,一種勢不可擋的發展力量開始出擊,直面新冠狀病毒疫情,春耕備戰已是有序進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已蓄勢待發,沂南縣78個扶貧車間陸續復工復產,300余個扶貧蔬菜溫室大棚里蔬菜長勢喜人……
來到雙堠鎮的省定重點貧困村之一的佛住村,恬靜的鄉村風貌令人心情大好,“春暖花開”的感覺充滿了心田。走進佛住村的扶貧車間,撲鼻而來的煎餅香味,一下子就勾起了沂蒙兒女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勾起了兒時媽媽攤煎餅的深深回憶。
車間里,三排120個煎餅鏊子整齊排列,30余位身穿白色工作服、頭戴一次性衛生帽子的大嫂有序的忙著手中的活兒,一勺面糊一只竹胚子,輕松自如的在鏊子上旋轉幾圈,幾十秒的騰騰熱氣使薄薄的煎餅熟透,圓圓的一張渾身色澤金黃、散發甘甜香味的煎餅從鏊子上揭起,放到旁邊的桌板上待涼。整個扶貧車間一派忙碌的景象。
佛住村,由于交通閉塞,沒有產業基礎,村里97戶168名貧困戶如何擺脫貧困、摘掉貧窮的帽子,一度讓縣鎮村三級扶貧干部頭疼。單純的給錢給物式的“輸血”扶貧,永遠解決不了當地的貧窮景象。2016年,雙堠鎮扶貧辦立足實際,協調使用產業扶貧資金11.584萬元,改建村辦公場所1500平方米為扶貧車間,為當地的貧困群眾定制了“授人以漁”式的“造血”脫貧方案。
扶貧車間負責人鞏春燕,臨村上硠村人,在外闖蕩了二十多年,積累了豐富的創業經驗與資金,2018年初回來帶著父老鄉親們一起脫貧致富。現如今,扶貧車間一方面通過帶動就業幫助村內及周邊村40余人共同致富,另一方面通過繳納承租費1.4萬元進行項目分紅,直接受益貧困14戶。
在孫祖鎮代莊村的扶貧蔬菜產業園,已脫貧不再享受政策貧困戶季懷忠的第18號大棚里,半米高的綠油油的黃瓜漲勢旺極了,黃瓜苗正在躥個,頭茬黃瓜也在長著身子;在他的17號棚里,剛種1個月的黃瓜苗已長得離地10厘米,讓人看了充滿著豐收的希望。
代莊村原是省定貧困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96戶610人。思路決定出路,為盡快帶領全村百姓實現脫貧致富,當地立足優勢產業基礎,建立高標準大棚產業項目,經專家指導建議,分期建設,共投資616萬元,目前建設高標準溫室大棚53個,為貧困戶家門口創業增收創造了條件,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強勁源動力。2019年,實現村集體年收入80.74萬元,村民全部實現脫貧致富。
季懷忠就是當地產業扶貧的受益者。第一期扶貧產業園建成時,當地通過廣播宣傳,重點扶持貧困戶優先承包大棚,造價達14萬多的蔬菜大棚,本村的承包戶個人只需出資7萬元,便可取得該大棚的承包權。貧困戶優先獲得大棚的承包權,這讓季懷忠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他第一個到村里報了名,通過小額扶貧貸的5萬元加上東拼西湊的2萬元,很快順利地簽訂了蔬菜大棚的種植合同。2016年底,他開啟了4年的黃瓜種植脫貧歷程。如今,他成了專業種植戶,同時也開啟了向他人傳授經驗、帶動共同致富之路。
在張莊鎮鑫盛源食品有限公司,七八位工人正在往一輛集裝箱車上裝運凍豬食品,經介紹這車凍豬食品要發往江蘇。2月17號該公司就已經復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已有120位工人順利回歸崗位。
據介紹,張莊鎮政府創新扶貧產業工作模式,發揮能人優勢,讓會掙錢的人幫助貧困群眾掙更多的錢,指導鑫盛源吸納貧困戶扶貧資金折量化入股,以公司運營為基礎,實現每年分紅,連年脫貧增收。與此同時,鑫盛源500余萬元的產業扶貧項目輻射周圍惠家莊村、漢沿村、龍泉村等24個行政村莊,覆蓋536戶911人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增收。公司勞動密集型的特點,更是幫助了更多的群眾就業脫貧,勞動致富。
沂南縣共有16個鄉鎮,每個鄉鎮都有一幅別樣的“春耕備耕圖”,他們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復工復產,勤勞有序地向著打贏脫貧攻堅“孟良崮戰役”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