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客戶端時間:2020-03-06 22:05
申健與管區書記和村民座談
“除了交黨費去村支部,以前很少有活動,幾乎都忘了自己是一名黨員。現在不一樣了,我們感受到了自己身為一名共產黨員的自豪和驕傲,感受到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這都多虧了申書記”。山東省聊城市莘縣辛莊村一名黨員說到。
“以前一談起辛莊村,大家都說是古城鎮的一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戰斗力不強,村里缺少產業,村集體收入低。現在再談起辛莊村,大家是滿眼地羨慕與夸贊”。鄰村村民說。
辛莊村這位黨員口中所稱贊的“申書記”,就是山東省紅十字會派駐聊城市古城鎮辛莊村的駐村第一書記申健。
他主動請纓,從省會城市來到農村,俯下身子,甩開膀子,邁開步子,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2019年9月申健帶隊赴膠東考察果木種植
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辛莊村是省定重點扶貧村,人多地少,沒有發展思路,沒有技術,老百姓日子過得很艱苦。
申健來到辛莊村后,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改變辛莊村現有局面。他不務虛功、不慕虛名,一到任就開始走村入戶,了解村民的想法。他很快意識到,要想改變村莊現有的局面,就要先從黨員入手,建立一個過硬黨支部。
走進辛莊村,映入眼簾的是每個胡同上貼的一個醒目的牌子“環境整治,黨員在行動”。申健牢牢抓住基層黨建這個“牛鼻子”,以每月的主題黨日和黨支部固定工作日為契機,組織黨員開展活動、召集黨員商議事務,提高了黨員的責任意識。這一轉變,拉近了第一書記和黨員之間的距離,增強了黨支部的凝聚力。
在與黨員、群眾的交流、討論中,申健發現當地群眾總是局限在一個固定的思維模式中,思路不夠開拓,進取意識不強。為此,他帶領村兩委成員和黨員、群眾代表去膠東海陽市學習參觀奇異果和蘋果種植基地,村民第一次領略到科學種植“水肥一體化”的種植模式,開闊了眼界,也認識到本村與膠東地區發展的巨大差距,對農業產業化發展有了新的體會和新的認識。
2019年8月實地查看土地情況
回來之后,經過黨員干部反復的琢磨商討,大家把目光聚焦在全村的林地上,從1976年開始先后兩次林地整合均未成功,申健和村兩委干部挨家挨戶做工作。他憑著一股為村民致富的干勁,帶領兩委干部、黨員、群眾開會研究、實地查看。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賣樹、挖樹根、平整土地,一塊塊適合栽種果樹的土地被平整了出來,全村新增土地面積85畝。經過專家土壤分析,該村土質適合果木種植。從種植框架、技術支持均由縣果木局專家全程指導。成立辛莊村股份經濟農民專業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實現了“村民”到“社員”的轉變。
今年10月,為發揮本村的傳統種植業優勢,申健帶領村民將平整出來的土地全部種上了大蒜,預計明年全村增收30萬元。目前,他們正在研究立體化種植,計劃明年春季種植獼猴桃、蘋果等經濟林木,實行“水肥一體化”管理,力爭兩年后每畝凈收入1萬元。
“申健書記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培育發展特色產業,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開發盤活現有資源資產,走出了一條變輸血為造血,實現村民致富、集體增收的新路子。”古城鎮黨委書記李景顏說。
壽光受災時,申健搬運救災物資支援災區群眾
生命安全的“守護人”
申健在掛職第一書記之前,是山東省紅十字會備災救護中心副主任,主要負責救護培訓和急救知識普及等工作。
隨著山東應急救護培訓“六進”活動的深入開展,省紅十字會備災救護中心接到的社會救護培訓任務越來越多。有的培訓地點較遠,申健自己開車拉著培訓器材,帶著師資隊伍,往往是早晨6點就從家里出發,直接到晚上8點之后才能回到家里,十分辛苦。
“為了能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員,申健主任中午簡單吃完盒飯后,顧不上休息,就組織帶領學員一起進行實操練習。一天下來,往往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一起參與培訓普及的同事鄧琳說。
“咱就是干這個的,如果能讓更多人學會急救知識,在關鍵時刻能夠挽救他人的生命,我們流再多汗、吃再多苦都是值得的。”申健說。
近年來,申健參與了山東省國土測繪院、山東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山東眾安安防服務有限公司等30多個相關單位、社區、學校的急救培訓,參與學校健康安全輔導員培訓班、救護員培訓班、公益講座等30余期,培訓救護師資、救護員1619人,開展應急演練、主題宣傳活動、學校安全教育體驗活動15場,急救知識普及覆蓋5000余人次。
在掛職第一書記期間,申健聯系山東省中醫院、齊魯醫院急救中心專家為村民進行了急救知識普及和健康查體,并著手在掛職村鎮籌建紅十字博愛衛生站。衛生站建成后,鄰近6個村的群眾可望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紅十字會的人道服務。
“在第一書記幫扶村建設博愛衛生站的同時,省紅十字會下一步還將對當地鄉村醫生進行培訓,提高他們在第一現場的應急處置能力,讓老百姓享受到更好更多的診療服務。”山東省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李全太說。
申健組織義診隊為村民義診
扶危濟困的“暖心人”
備災救災工作是申健在山東省紅十字會備災救護中心負責的另一項工作。近年來,每逢重大災情發生時,都是他最忙碌的時候。
去年8月,受第18號臺風“溫比亞”影響,山東省多地出現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造成濰坊、淄博、東營等13市遭受嚴重臺風災害。在抗災救災期間,申健參與負責救災物資的接收及調配工作。他起早貪黑,加班加點,按要求及時向濰坊、臨沂、菏澤等受災市調撥賑濟家庭包、毛巾被、毛毯、衣服、帳篷、大米等價值441萬元救災物資,確保了把黨和政府的關懷第一時間送達災區。
“申健曾經在車禍中受過傷,即便如此,在每一次的抗災救災工作中,他都帶頭搬運救災物資,圓滿完成救災物資發送任務,這種不怕苦、不怕累、不妥協的精神讓人欽佩。”山東省紅十字會備災救護中心主任司春峰說。
在年底開展的“博愛齊魯送溫暖”活動中,申健參與采購并發放“溫暖箱”(內有米面油等群眾生活用品)。“溫暖箱”發放牽扯部門較多,而且時間緊、任務重。為節約時間,他連續兩年帶領志愿者利用周末休息時間裝箱,向各有關市縣發放“溫暖箱”1000余箱,無一差錯。
申健關注弱勢群體,做到真情投入。剛到幫扶村,他就慰問貧困戶6戶,走訪36戶。今年“六·一”兒童節,他又向全村60名孩子發放了書包、鉛筆盒等學習用品。“七一”“八一”前夕,他還主動慰問老黨員、退伍軍人及軍屬。他積極與當地殘聯、民政部門聯系,為本村殘疾人辦理殘疾證,為特困群眾辦理低保。他深入田間地頭,組織指導并參與麥收工作,完成157畝小麥的收割、入庫任務。
申健樸實的作風和扎實的工作,得到當地黨委政府和干部群眾的一致認可。
“讓申書記在我們村多留幾年吧,這么好的第一書記太難得了。”每次山東省紅十字會領導到辛莊村調研,村黨支部書記韓永山和當地村民都會這樣央求、挽留。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這也許是對紅十字會第一書記最好的褒獎。
(作者:張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