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時間:2020-03-06 19:38
“大爺,這段時間在家閑著得躁得慌了吧!看,這是給恁送來的活,夠忙活一陣子的了。我還給咱家里捎來了新鮮蔬菜,平常盡量少出門!3月1日早上太陽剛露頭,山東喜氣洋洋喜慶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靳霜立親自壓車,把滿載著婚慶用品原材料和新鮮蔬菜的雙排貨車開到了汶上縣郭樓鎮水口村村口。防疫監測點后,幾戶前來領活的農戶提前半個多小時就到了!霸缇团沃砹!”年近七旬的貧困戶李玉成扛起一袋子絹花,又拎起一大包土豆和白菜,往自家的小三輪車上倒騰。
抗疫情不能忘了扶貧大計。連日來,汶上縣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同時指導扶貧企業(項目)繼續開展好脫貧攻堅工作。山東喜氣洋洋喜慶用品有限公司是全省殘疾人就業輻射示范基地、汶上縣扶貧示范點,多年來一直采取“公司+農戶”的生產模式,解決了當地300余戶貧困家庭和100余名殘疾人就業。公司發揮“公司+農戶”模式能避免員工聚集的優勢,從3月1日起,組建10人的配送隊伍為全縣6個鄉鎮32個村的80戶殘疾人、貧困戶,把制作手工絹花的原材料送到村口。每10天送一次,農戶加工完之后,公司再派人到村口收成品并付給加工費。
“除了設計和銷售,我們公司的生產環節有著用工大、操作簡單的特點,普通農戶稍加練習在家中就能勝任!苯⒄f。除此之外,公司還提前購置了1萬斤白菜、土豆等新鮮蔬菜,隨著送活的車一趟,捐送給村里行動不便的貧困戶、殘疾人和老年人。“有活干、有菜吃,咱老百姓就圖個這唄,這下少說20天不用出門了!”在家閑了一個多月的李玉成瞬間來了勁頭。他說,家中4口人,兩個兒子一個患白血病,另一個也沒有獨立生活能力,平常都是他和老伴在家里接點插花的零活,每月能賺2000多元,以此維持生計。和李玉成一樣,次邱鎮伊海村的貧困戶張玉強3月1日下午也收到了絹花原材料和蔬菜:“村里的大喇叭天天喊,讓大家少出門、少聚集,俺一直待在家里,春節準備的菜早就吃完了,正愁沒菜吃呢。這下可好了,不但有菜吃,還有手工活干了,在家里不出門就能掙錢!”
為幫助貧困戶盡快復工、扶貧企業(項目)順利復產,汶上縣為暫時達不到復工要求的產業扶貧項目備工備料,為8個扶貧項目辦理運輸通行證、復產審批手續。利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直播APP等線上平臺,推動產銷對接,解決疫情期間扶貧項目產品滯銷問題,全縣已有42個扶貧項目復產。與此同時,當地按照上級要求,穩定已脫貧的貧困勞動力就業,對吸納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3個月以上、疫情期間正常經營的就業扶貧車間,每吸納1人按照1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助,補助資金從創業帶動就業扶持資金中列支。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姜國樂 王浩奇 本報通訊員 胡克潛 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