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報業·大眾網
欒新委員:深化“放管服”改革,讓企業和群眾成為改革的監督者、推動者、受益者
2020
董昊騫 張海振 解強民 趙洪棟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董昊騫 張海振 解強民 趙洪棟 濟南報道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要調整措施、簡化手續,促進全面復工復產、復市復業。23日晚,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山東省委主委、青島市副市長欒新在山東省政協組織的京魯視頻連線“云訪談”中表示,近年來,“放管服”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通過調研發現,我國在推進“放管服”改革過程中,仍存在如改革氛圍不夠濃、改革力度不夠大、改革理念不夠新、改革協同性不夠強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方面,簡政放權的力度不夠大;另一方面,服務水平提升的力度不夠大。”欒新指出,面對改革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項,一些地方和部門解決問題的理念不新、辦法不多、機制不活,仍然習慣于用“老黃歷”解決新問題,比如在數字經濟時代,以事前審批為主的監管方式和依靠人力集中檢查的監管手段已經無法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但許多部門仍習慣于依靠人力的應急式監管和運動式監管。
同時,一些部門之間協同性不足,一些領域出現審批和監管“兩張皮”現象,個別部門因權力劃轉而不愿監管等。
為此,她建議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創新改革的理念和舉措,搞好對改革的統籌協調,加強對改革的督導考核。
“推進審批流程再造常態化,實現減事項、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構建行政審批‘全事項、全過程、各環節’標準體系。”欒新委員建議,全面推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的審批新模式,實現“受理、勘驗、審批”三分離。推動監管方式數字化轉型,建立以信用為核心的市場監管機制,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手段提升政府監管能力。加快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打造“24小時不打烊政府”。
此外,她還特別提出,要引進第三方評估機制,搞好對“放管服”改革的績效考核。同時建立容錯機制,科學設置容錯認定程序,出臺具體的配套細則,激勵地方和部門在改革中大膽創新。加快建立政務服務評價制度,讓企業和群眾真正成為改革的監督者、推動者、受益者。
責任編輯: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