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5月1日,伴隨著巨響,山東球墨鑄鐵管有限公司的1號高爐配套設備被拆除,這家國有老企業退出了歷史舞臺。
2017年5月30日,伴隨著轟隆隆響聲,位于濟南市歷城區的山東球墨鑄鐵管有限公司廠區1號高爐被拆除。隨著這一具有標志性設備的倒地,一個多月的廠區設備拆除工作已近尾聲。因污染排放問題,山東球墨鑄鐵管有限公司于2016年12月27日宣布停產并著手搬遷,數千名工人的生活也隨之改變。
山東球墨鑄鐵管有限公司是由始建于1957年的濟南鐵廠發展而來。上世紀50年代,濟南市建設了以冶金和化工為主的東郊工業區等重點工業區,被當地市民稱為“東部老工業區”,聚集了多家重工業企業。“山東省的第一爐鐵水和第一根球墨鑄鐵管就誕生在這里。”一位在球墨廠工作多年的老員工說。該企業曾經是濟南鋼鐵鑄造的輝煌代表之一。
隨著這些工廠在污染排放上的惡化,老工業區成為濟南霧霾問題的癥結之一。根據《濟南市環境空氣細顆粒物(PM2.5)來源解析結果(2010~2013)》,濟南市環境空氣細顆粒物(PM2.5)的來源中,燃煤占27%,處于第一位。近年因污染嚴重,該企業被數次勒令停產整改和罰款。廠區附近居民區的不少業主反映,平時一開窗戶,屋里很快就會被棕紅色的粉塵覆蓋,沾染到衣服上很難洗凈。而與球墨鑄鐵廠僅一墻之隔的就是小區內的一所小學。
霧霾侵城,逼迫著濟南以“壯士斷腕”之態整頓重工業產業。,按2014年國家發改委批復的濟南東部老工業基地搬遷方案以及2015年當地政府跟球墨鑄鐵管公司簽訂的關停搬遷協議,球墨鑄鐵將于2016年年底關停并搬至臨沂蘭陵。與外界對球墨鑄鐵管公司搬遷決定一致叫好不同,廠區員工對搬遷未來充滿不安。新廠啟用后,球墨鑄鐵管公司將與蘭陵當地集團合作,將從國企變成混合所有制企業。同時將對生產工藝升級,是高效、節能、環保的新企業,新廠區采用符合當前環保標準的先進工藝建造,老廠區原有生產設備將會淘汰。按照企業分流方案,愿到蘭陵工作的職工,總收入不低于去年,還有交通、生活補貼,職工簽訂合同至上崗期間,每月發放生活費。職工們有的選擇去新廠區工作,認為這是個好機會;有的則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去新廠區;而有的則選擇自謀出路。
47歲的職工李師傅選擇去新廠區, “我要是選擇自謀出路,能獲得20多萬的補償,企業也幫著聯系招聘會。但這個歲數只能選擇當保安之類的工作,自己去創業又沒有經驗,還不一定成功。”事實上,李師傅是技術骨干,在廠里已經工作了近30年。“真舍不得離開工廠。”他說。
山東球墨鑄鐵管公司只是中國傳統重工企業的一個縮影,重工業曾是中國很多城市的支柱產業,但隨著城市的擴容和群眾日益強烈的環保呼聲,加上國家轉型升級淘汰落后產能和持續推出治霾措施,這些企業將進入發展新階段。潘永強 攝影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