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齡最長年齡最大的105歲沂蒙老紅嫂張淑貞
10月18日一大早,在臨沂市沂南縣沂蒙紅色影視基地舉辦紅色研學旅行活動的沂南縣雙語紅軍小學的孩子們,趕往老紅嫂張淑貞家,一起收看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盛況。
張淑貞今年105歲,是臨沂市黨齡最長、年齡最大的沂蒙“紅嫂”,是已故老“紅嫂”王換于的兒媳?箲饡r期,她家做為中共山東分局和八路軍第一縱隊首長機關所在地,羅榮桓、徐向前、朱瑞等首長曾長期在這里戰斗、工作、生活過。當時,婆婆王換于擔任艾山鄉副鄉長,帶領全家為八路軍做軍鞋、籌軍糧,冒著生命危險掩護救助八路軍傷病員。王換于還創辦了戰時地下托兒所,撫養了一大批革命后代,其中就有徐向前的女兒小何(乳名),羅榮桓的兒子羅東進、女兒羅琳,陳沂、馬楠夫婦的女兒陳小聰等。為了撫養好這些革命后代,王換于兩個兒媳有奶不舍得給自己的孩子吃,一心照顧喂養年齡小、體質差的革命后代,但自己的孩子卻因缺少營養而夭折。
在臨沂,“紅嫂”的故事永遠說不完。王換于全家舍命救治八路軍傷員白鐵華、明德英沖破世俗用乳汁救活八路軍傷員、李桂芳帶領沂蒙婦女縱身跳入冰冷的汶河水中架起“火線橋”、李鳳蘭送郎上前線抱著大公雞拜天地,還有誰第一個報名參軍就嫁給誰的梁懷玉……從小聽著這些身邊事長大的張淑貞的女兒于愛梅,作為“紅嫂”的后代,血液中有抹不掉的紅色的因子,老“紅嫂”們傳奇的事跡給于愛梅們帶來著心靈上的震撼,激勵她們將“紅嫂精神”弘揚傳承下去,成為新時期的“紅嫂”。
“課一講就是半個多小時,最多的時候一天5場。夏季天氣炎熱,有時也感到很累,但每當看到聽眾認真聽講,被深深打動的時候,又感到自己的付出很值得!”“新紅嫂”于愛梅深情地說。近年來,為了宣傳紅嫂精神,于愛梅在沂蒙紅嫂紀念館群眾路線教育基地為黨員干部做革命傳統教育報告3000多場次,為大、中、小學生講述革命故事無數次,先后有20萬余人在這里接受了革命傳統教育。除了于愛梅,還有很多“新紅嫂”用自己的行動走在擁軍的道路上。每年“八一”建軍節、新兵入伍,她們都要把自己親手繡制的鞋墊和購買的土特產等物品送到部隊官兵手中,鼓勵他們當好兵、盡好義務。已故老“紅嫂”明德英的后代先后有4人參軍入伍,受家庭影響,明德英的重孫李超剛讀完大二,就通過嚴格政審和體檢成為一名新兵; 沂南縣岸堤鎮岸堤社區的“兵媽媽”李光芹把自己的三個兒子全部送入部隊;出身軍人世家的35歲蘇曉濤,退役后主動放棄政府安置,組織了20余名優秀退役軍人共同創辦沂蒙精神紅色研學教育、紅色拓展培訓以及青少年綜合素質培訓。在沂蒙大地上,還有更多的紅嫂后人再默默傳承著沂蒙精神,傳頌著紅嫂精神。
2013年1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臨沂市視察時,親切接見了于愛梅,對她多年來傳承沂蒙精神和紅嫂精神給予高度評價。(臨沂日報 孫運河 杜昱葆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