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濃煙火炙中進行實戰演練。
成立于1953年的山東能源淄礦集團救護大隊,是我省煤炭系統組建的第一支礦山救護隊,也是全國最早成立的9支救護隊之一。建隊64年來,共處理各類事故2398起,搶救遇險、遇難人員2297人,其中1138人經搶救脫險,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4億多元,先后5次被評為全國先進集體,31次被國家部委及省有關單位授予先進集體榮譽稱號。1976年因參加并出色完成唐山地震抗震救災任務。被原煤炭部授予“特別能戰斗隊伍”稱號,并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2003年因成功處理“11.14”透水事故,被中華全國總工會等單位授予“礦山救援特別獎”,省政府記二等功,2008年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淄礦集團救護大隊有154名隊員,他們不僅擔負著淄礦集團及淄博市煤礦的搶險救災任務,還承擔著濟南、淄博、萊蕪、濱州等城市的非煤礦山事故的救災任務。翻看著救護大隊的隊志,記者眼前似乎浮現出地球深處一場場驚心動魄的生死營救。
1976年7月28日凌晨3點42分,唐山、豐南一帶發生強烈地震。災情就是命令,礦山救護隊受命火速前往抗震救災,他們是全國第一支趕到災區的外省救援隊伍。34名救護隊員在最初幾天因停電缺水且沒有食物的狀況下,冒著余震的危險,忍受著勞累、饑餓、干渴甚至尸臭,用肩扛,用手扒,經過43天的艱苦奮戰,搶救出345名受災人員,其中45人得以生還。
2002年11月29日,淄川區嶺子鎮一小鋁土礦發生大面積塌方,8名礦工被困井下。由于井下地質條件復雜,資料不準確,救護隊制定了多個方案,齊頭并進,實施救援。經過5天6夜共131個小時的連續作戰,遇險者最終全部獲救。當遇險人員被抬出地面時,他們的家人紛紛跪倒在地,高呼:“感謝共產黨感謝救護恩人!”在場的人員無不落淚。
“塌方、透水等事故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高瓦斯爆炸引發的火災,由此產生的有毒氣體能瞬間致人死命”救護大隊隊長李剛業對記者說,“我們從事的是高危行業的高危工種,多年來始終堅持搶險不蠻干、救災不違章的原則,杜絕了自身傷亡事故,實現了安全救護。”
一次次成功救護離不開隊員們嫻熟的技能和超強的體能。除了堅持24小時值班待命,每天十余個小時拉練、高強度訓練是他們的常規課程。救護隊每名隊員手上都有一層厚厚的繭子,他們用刀把老繭去掉,然后再用砂紙打磨平整,常年高強度、大運動量的訓練,讓每個隊員都練就了一身鋼筋鐵骨。(圖/洪波 文/于小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