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婦女創業]陽光大姐數十名技師拿到政府津貼 [積極入黨]在總書記面前"咨詢"入黨的打工妹黨齡一年了 [脫貧致富]朱村致富新門路真不少 [傳統文化]孔子禮儀文化學校校長很忙 [農業轉型]山東農業轉型升級"搭上"了國家隊 [微紀錄片]十九大獻詞:高舉偉大旗幟 實現偉大夢想
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東考察。2017年8月17日至9月13日,大眾網記者歷時一個月,重訪習總書記走過的地方,尋訪他牽掛的那些人和事,特別制作——《牽掛與囑托——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為您講述。
黃河灘區脫貧遷建,是我省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眻詻Q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這是總書記的殷切期望!皥詻Q打贏脫貧攻堅戰!”山東的回答鏗鏘有力。2016年,全省現行標準下151.2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脫貧攻堅年度戰役首戰告捷。按照計劃,山東確定,將在2018年完成脫貧任務。
2013年11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省農科院時指出,以滿足吃得好吃得安全為導向,大力發展優質安全農產品;強調要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山東牢記總書記囑托,開展食安山東建設,提出“建成全國食品最安全地區之一”目標,以現代農業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構建從農田到餐桌全流程監管體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第一位的論斷,洞悉0和1的基本規律,把繁復現象背后的本質講述得殊為透徹:如果沒有安全這個“1”,再多的發展成果也難免成為毫無意義的“0”。回望來路,山東從建國之初一窮二白的農業省,發展到全國舉足輕重的工業大省,加速工業化之路,正是伴隨著與安全生產隱憂和傷痛的斗爭,以問題為導向,不斷促進制度升級、理念升級,抓出安全生產新局面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倳浀牡闹匾撌觯瑢⒁拭删衽c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道,上升到黨和國家寶貴精神財富的層面,并深刻揭示了沂蒙精神的重要定位、歷史作用、核心特質和實踐要求,尤其突出了沂蒙精神的時代性,進一步豐富了沂蒙精神的思想內涵。
放眼歷史,東方古國來到了嶄新的時代,沖出積貧積弱的泥淖,甩掉挨打挨餓的枷鎖,猶如剛剛駛來的“復興號”列車,奔跑在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一個方陣的奔跑,需要一個統一而響亮的號子;千萬個小夢想繪就的中國夢,需要一個共同的價值觀。這是中國的呼喚。
“當時沒顧慮太多,只想著配合消防員能救多少是多少!”回憶起一年多前的一幕,朱德貴十分謙虛。2016年1月26日,一段視頻刷爆了網絡。當天上午,在濟南從事高空作業的農民工劉春明、婁長民、李世增、朱德貴,從起火大樓中奮勇救人。隨后,泉城“蜘蛛俠”高空合力救人的故事在網上迅速傳播,榮登“山東好人榜”,成為山東網友自己發掘的“網紅”、“明星”。
沂蒙精神發源于沂蒙老區,長成于齊魯大地,一脈傳承的是黨的宗旨、黨的性質,根本體現的是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實的宗旨意識、堅強的黨性修養、嚴格的組織觀念、扎實的為民情懷、堅韌的責任擔當、崇高的道德情操、無私的奉獻精神。
濟寧圣水峪鎮官莊村鄉村儒學講堂教學點開了四年多了,61歲的陳守華是講堂的?,孝老愛親的故事耳濡目染。2015年春節過后,為了照顧好80多歲的老母親,他帶著老母親去了淄博,邊打工邊照顧。
“如果沒有安全這個‘1’,再多的發展成果也難免成為毫無意義的‘0’……這說到了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10月12日一大早拿到大眾日報后,青島福堉建筑勞務有限公司負責人詹佳玉認真研究了1個多小時,并在當晚召集兩個項目工地的160多名工人和管理人員,共同學習關于安全生產的報道。
“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 微山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唱起那動人的歌謠……”9月17日,微山縣微山島鎮西張阿村荷園里,又響起《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這熟悉的歌聲,唱歌的是西張阿村貧困戶劉德華,一曲終了,游客掌聲響起。
10月11日,記者幾通電話打給德州臨邑縣魏家村種糧大戶魏德東,均無人接聽。2小時后,終于等到回電。“看到報紙了,我得把報紙好好保存起來。”老魏已經不是第一次上報紙了,但這一次還是明顯能感覺到他的興奮。
習近平考察臨沂
習近平考察金蘭物流基地
習近平看望"老支前"
習近平夜訪紡織企業
習近平考察曲阜孔府
習近平調研菏澤
習近平關注外來務工人員
習近平視察山東省農科院
讓沂蒙精神融入生活、融入工作、融入黨的建設、融入干事創業的全過程,跟隨時代的脈搏一同跳動,伴隨社會的發展不斷前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指明前進方向。
五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國內考察的足跡從沿海到內地、從城市到鄉村,全面深化改革是他調研中最關注的主題之一。他在考察中的所見、所思,上升為一系列理念、政策,引領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
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夕,沿著總書記的足跡,新華社記者對京滬閩陜浙皖等地進行走訪,科技工作者自主創新取得的重大突破振奮人心。創新創業者牢記總書記囑托,積極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創新成果不斷涌現,舉國上下澎湃創新發展新動能。
這一莊嚴的承諾正在一步步實現——絕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時,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五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考察調研中,多次提出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明確要求。新華社記者日前回訪總書記考察調研過的地方,見證當地干部群眾不負囑托,努力繪就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壯美圖景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