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北京的天空碧空如洗,“閱兵藍”美不勝收。(大眾融媒體報道組記者 攝)
9月2日中午,圓明園門口的主題花卉在“閱兵藍”映襯下格外美麗。(大眾融媒體報道組記者 攝)
就像一進臘月年味就開始濃起來,從9月的第一天開始,北京就處處洋溢著莊重喜慶讓人舒心的“閱兵氣氛”。
天安門廣場上,紀念花卉鮮艷喜人;街道兩側,一面面自豪的國旗組成紅色風景線;地鐵里馬路上,交通暢行祥和安靜;“閱兵藍”如約而至,通透舒爽的不僅是天氣,還有人的心情。
70年前的勝利改變了民族的命運。70年后紀念,越來越濃的“閱兵氣氛”感染著每個人。
莊重特別,吸引游客親身體驗
對于很多外地游客來說,閱兵氣氛給人的第一感覺是莊重和特別。8月31日下午4點,天安門廣場上的游客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離開廣場。各種工作車輛已在廣場整齊待命,環衛工人、綠化工人……肩負著不同職責的工作人員開始緊張的忙碌,為9月3日的紀念活動做著準備。
9月1日上午,天安門廣場開始暫停對游客開放。不少游客在長安街南側與廣場隔街相望,拍照留念,人群頭頂上是各式各樣被舉高的手機和相機。盡管不能進入廣場,親身體驗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這樣的歷史時刻讓大家依然興致盎然,少有失望。
“天安門來過好幾次,大閱兵前來看還是頭一次。”來自河北的姜先生說,“感覺挺特別的。”
這種親身體驗國家慶典的“特別”似乎對很多游客都格外有吸引力。1日上午10點,廣場安檢處排起了與昨天一樣的的長隊,游客數量較前一天沒有明顯減少。淅淅瀝瀝的小雨中,廣場上的紀念花卉尤其是長城主題紀念花壇顯得更加艷麗,吸引了很多游客一邊排隊一邊翹首觀望。
熱烈喜慶,國旗組成紅色風景線
熱烈和喜慶的“閱兵氣氛”也幾乎充盈在首都的每個角落。9月1日,在北京鼓樓東大街,不少沿街商鋪門前掛起了國旗,遠遠看去,成為一道獨特的紅色風景線。有的行人駐足,比出“V”字手勢與國旗合影。
西單的幾家大型商場外墻的大屏幕上,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宣傳語滾動播放,“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紅底黃字的色調讓人想起了國旗的顏色,紅色的畫面映紅了地面,吸引了人們的注意,有外地游客掏出手機把滾動的宣傳語錄了下來。
商場門前的公交站點,大幅的紀念海報莊重熱烈,紀念活動標識上,紅色的“70”數字襯以V字形的長城圖案和象征著五大洲人民的5只和平鴿,讓旁邊的商業廣告失色不少。
首都街道兩側,志愿者服務點隨處可見,藍色的T恤和紅色的袖箍讓志愿者們在人群中格外扎眼。“我們主要就是幫忙維持秩序,幫外地游客指路什么的。”一位志愿者大叔說,“3號那天肯定不能在家看直播,我們得出來服務,回去看閱兵回放。”當被問及名字時,這位大叔操著京腔說:“嗐,我叫什么名兒,首都志愿者唄。”
舒心祥和,地鐵馬路一路暢行
“閱兵氣氛”里,更多的是舒心和祥和。9月1日早高峰,北京地鐵1號線里乘客并不是很多,以往緊張的座位顯得不那么“搶手”,坐著的乘客和站著的乘客幾乎一樣多。在天安門東地鐵站,以往熙熙攘攘的站臺有些空空落落,很少有乘客因為擠不上車而滯留。隨著一班班地鐵列車運行,一波波乘客被迅速”清空“。晚高峰,在北京西二環附近的北展橋上,橋下的車輛如流水暢行無”堵“,車速較快,遠處的路口僅有十幾米的壓車,綠燈一亮,車流迅速便奔向遠方。
9月1日下午,在出租車上,司機說,閱兵期間,外地進京的人員和車輛都少了很多,“路特別好走”。“對我們沒什么影響,我們就是注意點,有人要去什么重要地點,我們跟人解釋清楚。”司機說,他3日那天不出車了,“大家都在家看閱兵直播,外地游客也少,出來也沒活兒,再說我也得在家看。”出租車一路暢行,6公里的路程不到10分鐘就到達,讓人很難想象這是在有著“首堵”之稱的北京。
通透舒爽,“閱兵藍”如約而至
如約而至的“閱兵藍”也給“閱兵氣氛”增色不少。從8月31日開始,北京下起了雨,陰沉的天氣讓備受期盼的“閱兵藍”遲遲沒有露面。9月1日下午4點,淅淅瀝瀝的雨停住,天終于放晴,大朵的白云點綴在初秋的藍天上,讓人神清氣爽。
今天,北京的天氣讓人驚喜,陽光明媚碧空如洗,湛藍的天空中飄著朵朵白云,“閱兵藍”如約而至,很多網友用了“通透舒爽”一詞來形容。街頭時時有行人駐足,拿出手機對空拍照。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介紹說,晴到多云是閱兵的理想天氣,能見度較高,為空中梯隊的飛行表演提供了極佳的背景,還能阻擋部分紫外線,保持舒適的溫度。
獲邀觀禮的山東電力工人、全國勞動模范王進下午乘坐高鐵進京,下車第一件事就是拍照發朋友圈,照片簡介里“閱兵藍”三個字后面跟著三個小太陽的動畫表情,興奮舒暢的心情溢于言表。
隨著天色漸晚,落日的余暉在西邊的天空上留下一抹晚霞,紅彤彤一片,熱烈濃重,恰如越來越濃的“閱兵氣氛”。
大閱兵,明兒見!
(大眾融媒體報道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