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云繁星,山東環保百姓“看得見”
“藍天白云,繁星閃爍”,這是山東省環保部門采用的環境評價標準,為的就是讓老百姓能用自己看得見的實物來衡量身邊的環境質量。在今天上午舉行的“聚焦美麗山東——第九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環境保護廳副巡視員董秀娟女士介紹了山東近年來的環境保護情況,山東省水環境連續10年改善,大氣污染物含量連年下降,并全面完成了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

山東省環境保護廳副巡視員董秀娟介紹山東近年來的環境保護情況。
大眾網濟南6月17日訊(記者 赫洋)“藍天白云,繁星閃爍”,這是山東省環保部門采用的環境評價標準,為的就是讓老百姓能用自己看得見的實物來衡量身邊的環境質量。在今天上午舉行的“聚焦美麗山東——第九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環境保護廳副巡視員董秀娟女士介紹了山東近年來的環境保護情況,山東省水環境連續10年改善,大氣污染物含量連年下降,并全面完成了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如今,小清河入海口消失多年的魚群又“游”了回來,通過節能減排也讓山東“治霾”效果更加明顯,通過第三方專業機構統計的環境監測數據每月進行公布,運用新技術制造的環保塑料袋打開了香港的“大”市場。
治理水污染推行“河長制”,小清河入海口重現魚群
目前,山東省以南水北調沿線為重點,按照流域性、系統性、綜合性要求,啟動實施新一輪小清河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對全省城市建成區污水直排環境現狀進行了全面排查和登記。濟南、菏澤市推行“河長制”,將河道治理與水質保障的責任分解落實到人,實行綜合考評。
不少常年出海打漁的漁民都發現,在小清河入海口消失多年的魚群,這幾年又“游”回來了。2012年以來,山東省主要河流中的化學需氧量(COD)和氨氮平均濃度分別為24.8mg/L和1.2mg/L,同比分別下降6.3%和18.3%。南水北調沿線共建成人工濕地14.6萬畝,修復自然濕地16.3萬畝,COD、氨氮濃度基本達到三類水質要求。從2003年起,山東省在經濟保持快速增長的背景下,水環境質量連續十年持續改善,COD濃度年均下降18.0%。李克強總理作出重要批示:“山東省在有關方面配合下,精心治理南四湖流域污染,取得了可喜成績,為南水北調工程順利通水打造了‘綠色屏障’。相關經驗可予總結,以資借鑒。”
用“減排”促進“治霾”,空氣質量每月通報
去年年底在華北地區出現的持續霧霾天氣,讓公眾對環境質量的關注程度。為了回應公眾對空氣環境的關切,山東省以工業廢氣、城市揚塵、機動車排氣為重點,構建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每月向各級黨委、政府通報17個設區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同時,對燃煤電廠脫硫煙氣旁路拆除,強化除塵脫硫等治污設施監管,建成覆蓋全省的機動車環保檢測網絡。其中,臨沂市政府專門成立了環保專項攻堅整治指揮部,青島市在省內率先實行黃標車提前淘汰和油氣治理補助政策。2012年,山東省大氣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4.4%、10.8%、10.9%。
在大氣污染防治過程中,山東省在注重“治標”的同時,更注重從源頭上“治本”。為了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山東省將“十二五”減排目標細化分解至17市政府和省直有關部門,省政府與17市政府和省直有關部門簽訂了責任書。制訂實施了2012年度主要污染物減排計劃,會同省監察廳定期調度通報重點減排項目進展情況,推進工程減排、結構減排和管理減排。2012年,山東省四項主要污染物COD、SO2、氨氮、氮氧化物均完成了國家下達的年度減排任務,氮氧化物扭轉了不降反升的現狀。
環境監測“向上一級” 數據由第三方專業機構提供
所謂環境保護,其重點終究是要落在一個“保”字上。怎么“保”?靠的就是在源頭上加強監管。在環境監測過程中,山東省2012年完成了7項區域類規劃環評和造紙行業規劃環評,審批建設項目182個,對不符合要求的,暫緩審批33個、拒批15個,對7個區域實行了從嚴審批。省政府組織開展了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重點對總量減排、污水直排環境等突出環境問題進行了現場檢查,通報處理了發現的主要問題。制定了《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工作程序規定》,每月定期召開全省環境形勢分析會,建立網上信訪、輿情監測與執法聯動機制。
為保證監測數據真實有效,山東省將各地的環境監測任務統一“向上一級”,即省級負責17個設區城市環境質量的監督監測,污染源監督監測下放到各市、縣(市)區。機制改革的要點是實行“監測設備有償轉讓,專業隊伍運營維護,專業機構移動比對,環保部門質控考核,政府購買合格數據”。在濟南、濱州、菏澤3市試點的基礎上,對全省17市所有空氣站實施了TO模式運營管理。實施改革后,數據準確率大幅提高,空氣站運行成本(含設備更新)比原模式降低約15%。
小塑料袋占領大市場,建起環保產業研發基地
在前不久舉行的山東公益環保聯合會座談會上,山東地球衛士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長軍現場展示的“燒后不滴油”的環保塑料袋引起了大家的興趣,而目前,這種塑料袋已經銷往香港等地。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科技研發對山東環保的貢獻尤為明顯。目前,山東省已經圍繞供需對接、通用測試、產品孵化、技術研發四項職能,完成了省環保產業研發基地一期工程建設。成功舉辦了5屆綠博會,使綠博會已發展成為有一定影響力的區域性綠色產業展示交易平臺。同時,國家水專項取得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南水北調東線南四湖流域污染綜合治理技術體系創新與應用”項目獲得2012年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農村地區,繼榮成之后,山東的文登、乳山兩市又獲得國家級生態市命名,壽光市通過了國家級驗收。6個市(區)被命名為省級生態市(區),217個鄉鎮、159個村分別獲得省級生態鄉鎮、生態村稱號。2012年省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500萬元,加強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區建設管理。同時,山東環保系統涌現出的“環保衛士”孟祥民同志先進事跡被推向全國,填補了環保系統有史以來全國重大典型的空白。
責任編輯:余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