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代表熱議報告 創新開啟農業轉型新路子
2012-05-27 22:10:00 王磊 盛堃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25日,在省第十次黨代會上,如何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成為許多基層黨代表關注的焦點。從以農業龍頭企業聯合開拓市場的泰安“鄭龍模式”,到萊蕪郭家溝村的“土地入股”機制創新,再到煙臺李登海的一個個糧食增收夢,基層黨代表們為增創農業農村新優勢積極建言獻策。
大眾網濟南5月27日訊(記者 王磊 盛堃)25日,在省第十次黨代會上,如何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成為許多基層黨代表關注的焦點。從以農業龍頭企業聯合開拓市場的泰安“鄭龍模式”,到萊蕪郭家溝村的“土地入股”機制創新,再到煙臺李登海的一個個糧食增收夢,基層黨代表們為增創農業農村新優勢積極建言獻策。
經營模式創新:
合作社搭平臺,農民抱團闖市場
“農業靠什么?就得靠企業帶動,把合作社為平臺,關鍵是集體要發揮作用。”25日下午,在泰安代表團分組討論時,泰安市寧陽縣蔣集鎮鄭龍村黨支部書記田文武說,在傳統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中,農村一家一戶的經營格局既不能產生很大的效益,也抗擊不了市場風險。所以報告中提出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培育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正是為解決這一問題找到了答案。
田文武認為,報告中提出深化農業產業化經營,就是要通過提高農業的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和集約化,生產出高質量的農產品,獲得高效益,促進農民增收。以鄭龍村為例,田文武說,從2005年開始,該村改變傳統種植模式,集約經營土地,發展有機蔬菜,成立了有機蔬菜合作社,農民開始抱團闖市場。2009年,又由合作社牽頭成立泰安龍漁泉蔬菜貿易公司,注冊“龍漁泉”商標,按“公司+合作社+基地”的生產經營機制運行,逐漸掌握了市場主動權,2011年該村集體經濟創收突破了110萬元。
記者了解到,目前鄭龍村的有機蔬菜已帶動了周邊12個村,總面積達到9000多畝,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005年的3000元增加到現在1.2萬余元。增創農業農村新優勢,“鄭龍模式”探索出了新路子。
土地流轉機制創新:
“土地入股”,村民在家門口上班領工資
在萊蕪代表團,萊蕪市高新區鵬泉街道辦事處郭家溝村黨支部書記徐祥新告訴記者,報告中提出增加農民的工資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深化農村土地管理制度等方面改革,他非常贊同,郭家溝村正是靠創新土地流轉機制,通過“土地入股”的方式,讓村民們過上了好日子。
徐祥新說,2004年,他剛接任村支書時,村集體的賬面上只剩下7.64元現金,另外還欠著銀行40多萬元貸款。同時,由于地處山區土地貧瘠,村民們種花生一畝地一年純利潤不到200塊錢。
如何帶領村民致富?只能從土地上做文章。徐祥新說,郭家溝村有900多口人,人均接近10畝地,村民按照自愿的原則進行土地流轉,以每畝地300元的保本收入交給村里集體管理,然后由村委會把土地整體向外轉租,吸引企業或有經濟實力的個體經營者到村里投資,進行規模化種植。這樣,每個村民每年不僅能拿到300元/畝的土地收入,而且以招工的方式,再次回到自己的田地里給投資企業打工,每月在家門口還能領到一份工資,一年下來多數村民的年收入都超過了萬元。
目前,郭家溝村集體經濟收入由幾乎為零增長到800多萬元,村里65周歲以上的老人實現了免費集中供養,384戶村民住進了“小康樓”。在徐祥新看來,這一切都源于該村創新土地流轉機制走出的新路子。
農業科技創新:
提高科技進步貢獻率,給農民增收插上隱形翅膀
“作為種子企業,我們要強化推廣服務,讓農民看得見、摸得著、行得通。”在煙臺代表團,當談到農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時,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李登海表示,農業科技創新是提高糧食產量,增加農民收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這符合報告中提出的堅持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位置,繼續實施糧食千億斤生產能力建設規劃等要求。
李登海說,在國家對糧食產量需求更大的情況下,提升農業科技貢獻率十分重要。種子企業更要肩負責任,提升研發能力、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種子新品種、新資源的研發水平,積極使用世界先進的生產加工工藝,確保種子質量。同時,李登海還認為,種子企業更應強化推廣服務。“讓農民看得見、摸得著、行得通,同時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李登海說。近年來,李登海抽調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300多名專業人員,在全國各地設立800多個示范點,實行講座、栽培、管理、觀摩和種子征訂等全程示范服務,全面提高了我國玉米種植水平。
如今,李登海正和他的團隊一起為選育出更多更好的超級玉米新品種而努力,力爭在自己的后半生再為國家增收1000億公斤糧食。記者了解到,在省十次黨代會上,我省提出,未來5年,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努力建設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的農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體系,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以上。
![]()
相關閱讀
更多新聞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