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改:倒立懸垂從廢墟中勇救兩人
翻開泰安市公安消防支隊特勤一中隊四班班長李曉改的事跡簡介:參加滅火救援500余次,救助遇險群眾20余人;冒著爆炸危險快速破拆變形車輛救出被困人員;倒立懸垂進入震后廢墟,從死神手中搶救出兩名被困100多個小時的女工……

山東好人、泰安市公安消防支隊特勤一中隊四班班長李曉改。

汶川大地震后,李曉改擠入廢墟救人。
“摘了頭盔我就能擠進去” 震后深入廢墟救人的消防隊員李曉改
記者 趙新婷
翻開泰安市公安消防支隊特勤一中隊四班班長李曉改的事跡簡介:參加滅火救援500余次,救助遇險群眾20余人;冒著爆炸危險快速破拆變形車輛救出被困人員;倒立懸垂進入震后廢墟,從死神手中搶救出兩名被困100多個小時的女工……一次次讓人熱血澎湃的滅火救援現場特寫,讓一個高大威猛的形象出現在腦海里。但是1988年出生的他其實是一個并不高大、文靜中透著一絲靦腆的鄰家男孩。
在被問到無數次生死抉擇的感受時,雖然他說的最多的是:“其實那時候我什么都沒多想”,但是從那雙眼睛射出的目光中透漏著毫不猶疑的堅定。
“摘了頭盔我就能擠進去!”
2008年5月16日,四川汶川大地震震中映秀,兩名被困廢墟下的發電總廠女職工還有生命跡象!但是從泰安消防抗震救援隊指揮員李士忠的臉上,卻看不出一絲的欣慰。兩名女工被困超過80個小時,呼救聲不斷減弱,現場余震不斷,剛剛開挖的救生通道不斷縮小,必須盡快深入廢墟救人。可是救援通道只是一個寬20厘米、垂直5米的狹小空間,誰才是最佳人選?
“參謀長,摘掉頭盔,我就能擠進去!”這時,身材瘦小的李曉改主動請纓。為了不影響到通道的承重結構,李曉改將兩腳固定在安全繩上,倒立進入實施救援。狹小通道里充斥著尸臭,被困女工被尸體阻隔,余震不斷,李曉改和女工的安危牽動著現場每一個人的心。16日上午11時5分,第一名被困女工王茜被成功救出,由于連續工作,李曉改體力透支,臉色蠟黃、眼前眩暈、不停地嘔吐。指揮員準備換人實施救援。“通道里面的情況我了解,我身體小,還是讓我繼續來吧!”在喝了兩瓶藿香正氣水、身體稍有恢復后,李曉改再次進行救援通道。
第二名被困女工周蓉,身體下面和胸前各有一具已經變質腐爛的尸體,而且身體靠近出口的一側,有鐵桌子的角鐵阻擋,救援更加艱難。李曉改強忍惡心,拖走壓在被救者身上的尸體,又倒立著利用鋼鋸,耐心地鋸掉角鐵。突然,現場發生猛烈余震,大地震顫,救生通道石塊不斷向下滾落。指揮員大叫一聲:“快拉繩”,看到劫后余生的李曉改,這些鋼鐵的漢子都不禁為戰友流下了淚水。整整用了4個小時,李曉改終將角鐵鋸斷,徹底打通了救生障礙,16日傍晚6時20分,被困100多個小時的周蓉被成功救出。在李曉改爬出洞口后的瞬間,洞口再次發生坍塌,被完全封死。目送被救女工被抬離救治,連續工作10多個小時、先后5次倒立救人的李曉改眼前一黑,暈倒在廢墟之上。據統計,在這生死一線的尖峰時刻,先后發生余震40余次,其中有強烈震感的14次。
2008年5月30日上午,李曉改專門從泰安趕到省千佛山醫院,看望轉院來魯治療的被救女工周蓉。“恩人,我能握您的手嗎?”躺在病床上的周蓉眼含熱淚,緊緊握住了這個給了她第二次生命的普通消防兵。
“我一定能夠當一個好兵!”
雖然身材不夠魁梧,但是李曉改自小就有一個夢想,就是穿上橄欖綠軍裝,在軍營里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高中畢業后,李曉改毅然走上了從軍的道路,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消防業務訓練強度難度很大。剛入伍時,由于身材矮小單薄,上肢力量不足,李曉改在訓練中感到非常吃力,相當一段時間訓練成績一直落后。但是在干部和班長的鼓勵下,生性要強的他并沒有向困難低頭,他暗暗對自己說:“我一定能夠當一個好兵!”無論是烈日炎炎的盛夏,還是寒風刺骨的冬天,練兵場上總能看到他刻苦訓練的身影。在2007年7月支隊比武考核中李曉改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6米拉梯項目的第一名,憑借他頑強的毅力和認真的態度贏得了大家的認可,并迅速成長為一名班長。
器材裝備是消防官兵的武器。面對這些科技含量高、種類多、專業性強的特勤裝備,他充分發揮自己的學歷優勢,自學英語和科技知識,認真鉆研器材裝備維護和保養知識,熟練掌握了各項器材裝備的構造、使用和維修技術,把淘汰的器材構件重新組合,修舊利廢,變廢為寶。2009年8月份,中隊在檢查器材時發現一部進口的風速測量儀出現異常,無法正常使用。兼任器材保管員的李曉改就找來使用說明書,利用課余時間刻苦鉆研,憑借過硬的修理技術小心的打開儀器,對照著說明書仔細檢查線路和電路板,經過不斷地推敲、揣摩,終于找到原因,排除了故障,使儀器可以正常運轉,僅此一項就為中隊節約了14000余元。
寶劍鋒從磨礪出。李曉改的努力沒有白費,他迅速成長為特勤中隊這個拳頭部隊里的尖刀。2009年9月12日,一輛滿載貨物的農用三輪車扎進了一輛大貨車車尾,農用車駕駛員被緊緊的夾在嚴重變形的駕駛室里面,血肉模糊,如不及時搶救,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李曉改堅信,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他帶領戰斗員迅速使用擴張器對駕駛室進行破拆,并鉆進嚴重變形的駕駛室內,用雙手將被困人員身邊的雜物進行一點一點地清理,經過不懈努力,被困人員成功解救。李曉改望著離去的救護車,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作為班長,我有責任當好新戰士的老大哥!”
戰友們都說:李曉改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2009年7月份,一名新戰士小王調入特勤中隊。小王看到特勤車輛器材十分陌生,就趁著周六下午休息來車庫里熟悉熟悉。然而由于他心急,在沒有老班長指導的情況下就自己獨自操作空氣呼吸器,造成了器材上的閥門漏氣。李曉改得知情況后,非但沒有批評他,反而把他帶進維修房,手把手的教他如何使用、保養空氣呼吸器,使小王很快熟悉了特勤工作,成了中隊的骨干。
半年前,新兵剛剛下連隊,班里分來了一名新同志高帥。如何讓高帥平穩的度過適應期成了他的頭等大事。高帥平時少言寡語,不愛和班內戰士交流,工作上也不積極。為了使新同志能盡快融入經營生活,安心服役,李曉改主動靠上做工作,和高帥交流,高帥漸漸地和李班長說出心里話。同時,李曉改了解到這位戰士是本科生,電腦專業。于是李曉改向中隊干部推薦這名戰士從事通訊員工作,使這名新同志所學知識有了用武之地,現在,高帥變的開朗了,工作也積極了,高帥動情地說:“我也要當像李曉改班長這樣的兵!”
這就是李曉改,沒有威武的身材,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過人的談吐,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消防戰士,卻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入伍七年來,他先后多次被各級嘉獎,先后被山東省公安廳評為全省公安機關基層標兵,被公安部授予“抗震救災先進個人”榮譽稱號,被公安部消防局榮記個人一等功;入選山東省“一百”英模人物、“感動泰安”十大人物、“2008山東年度新聞人物”;被公安部消防局表彰為全國公安消防部隊優秀共產黨員。2009年9月21日,作為全省公安消防部隊的唯一代表光榮當選“山東省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