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第一時間趕赴玉樹的心理咨詢師
作為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人社部學習能力指導師,司淑蓮經常被電話或當面詢問此類問題,每當這時,她就會放下手頭的工作,耐心幫忙解答。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司淑蓮就會到處求師問教,直到問題解決。
山東好人司淑蓮:震后第一時間趕赴玉樹的心理咨詢師

司淑蓮在工作崗位上

司淑蓮在鄒城心理學會為心理學愛好者傳授心理治療方法

玉樹地震期間司淑蓮與接受心理輔導的藏族小女孩在一起

玉樹地震期間司淑蓮在西寧紅十字醫院與藏族地震傷員在一起
大眾網記者 趙新婷
“司姐,我又跟女兒發火了!”
“兒子越來越不聽話,我該怎么辦?”
作為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人社部學習能力指導師,司淑蓮經常被電話或當面詢問此類問題,每當這時,她就會放下手頭的工作,耐心幫忙解答。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司淑蓮就會到處求師問教,直到問題解決。為了學好心理治療方法,她花費幾萬元到各地學習,然而她卻免費、義務為他人解決問題。
“能夠為別人做些什么,生命才變的有意義。”司淑蓮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震后她第一時間趕往玉樹 對災區群眾心理援助
“寶寶在家乖,媽媽要去青海玉樹一段時間了。”
“媽媽,為什么要去玉樹呀?”
“青海玉樹發生了大地震,那兒需要媽媽。”
……
2010年4月20日早上,興隆莊煤礦職工司淑蓮和往常一樣給兒子做好了早點。但她的心里實在難以平靜,因為她要和兒子分開一段時間,前往最需要她的地方——青海玉樹,對災區群眾進行心理咨詢援助。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縣發生了7.1級地震,無數的房屋倒塌,數以千計的生命逝去,玉樹成為了人們最為關心關注的焦點,玉樹的每一條信息都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
和平常的人一樣,興隆莊煤礦的職工司淑蓮在下班后從網上瀏覽關于玉樹的信息。她發現玉樹災區需要大量的心理咨詢,安撫因失去家人和家園而受傷的人的心靈,她的第一反應就是我學的是心理咨詢,可以為玉樹災區做些什么?
司淑蓮參加工作中,自學了心理學并取得了國內心理咨詢行業最高認證的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她還是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生課程班的在讀學員。
擁有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的司淑蓮,通過網絡在最短的時間內填寫了申請表,要求去玉樹支援。三天后,司淑蓮從全國近百人的報名中脫穎而出,成為9個去玉樹的心理咨詢師之一。
司淑蓮自費8000多元購買了設備踏上去往青海玉樹的火車。25小時后,司淑蓮來到了西寧,一下火車就感受到了惡劣的高原環境。但她顧不了許多就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之中,因為這里有100多名從玉樹災區來的患者,其中95%的是藏族同胞。由于語言不通,司淑蓮必須通過翻譯才能與患者進行交流。一句話往往要說五六遍,對方才了解什么意思。
由于心理患者人員比較多,司淑蓮和她的同伴們每天都進行著超負荷的工作。她非常關注一個12歲的藏族小男孩丹卓晨西,因為這個藏族小男孩的年齡與自己兒子一樣大,他在地震中失去了父母,幸存的惟一的親人——妹妹也失去了聯系。小男孩由于腰部嚴重骨折,只能躺在床上不能動,旁邊只有他父親的朋友照顧他,失去親人的他情緒十分不穩定。司淑蓮開始對他進行心理疏導,幾天后,這個小孩子逐漸從陰影中走出,露出了笑容,司淑蓮也露出了笑容,這是司淑蓮救治的幾十個患者中一個。
正當司淑蓮為自己成功救治的患者而興奮不已時,沒有高原生活經驗的司淑蓮嘗到了高原反應的厲害。她忍住頭暈,為西寧第一人民醫院和紅十字會醫院的醫生、護士們做心理咨詢工作輔導。
一個星期后,由于高原反應過于強烈,她不得不提前中斷工作,踏上了回家的列車。一個星期的時間里,司淑蓮用愛心和真情撫慰了50多名災區群眾。
為煤礦職工心理調試 她為安全生產保駕護航
作為一名煤礦職工,煤礦的安全工作牽動著所有人的心,安全生產中,工作人員良好的心理狀態,是安全生產的“隱形保鏢”。司淑蓮發現,總有那么幾個人工作中狀態不好。
剛參加工作的小王思想開放、活躍,但是就不喜歡上班,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因為曠工眼看就要被單位開除了,父母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好說歹說小王就是不喜歡上班,沉迷于網絡游戲。抱著試試看的心情父母找到了司淑蓮。用投射測驗的方法,司淑蓮打開了小王的心結,原來小王不喜歡井下的工作環境,不習慣隊長粗暴的管理方式,與一路順風的學習環境相比,小王接受不了現實。司淑蓮用測驗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與他聊人生、聊未來和現實、聊人性的不同,“接受現實,然后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小王接受了現實,上班了,父母高興地打來電話感謝。
職工老張最近老是遲到,精神狀態也不好,經過了解,原來他離婚了,妻子離他而去,整日喝酒度日,導致身體健康狀況下降。司淑蓮聽說后,就把他約到咨詢室,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暢談,鉆進痛苦深淵的老張覺醒了,意識到自己用酒精麻痹精神的錯誤,決心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身體狀況也越來越好。
新參加工作的年輕人都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小趙是個聰明的小伙子,為了自己喜歡的事情可以達到廢寢忘食,但是上班不積極,工作拖拉,工作上玩忽職守,麻痹大意,沒有強烈的責任心,存在混日子的心態,對工作缺乏興趣,缺乏正確的認識。司淑蓮和他交談多次,小趙逐步認識到“混”的危害,認真對待工作。
司淑蓮認識到:良好心態是安全工作的隱性保障。因為認識不夠或者家庭矛盾、生活上遭遇不幸,導致情緒狀態低落,容易出現工作時不安心、工作狀態消極應付,工作效率變低。她跟領導申請進行健康講座,在全礦青年團員中講授心理健康知識,在全廠范圍內講授安全心理及其調試方法。
為了提升咨詢水平,每逢休息,司淑蓮就會出去充電,她先后自費幾萬元到北京、南京等地學習各種心理學治療方法。凡是有關的心理學書籍,她都買來認真研讀。通過朋友、熟人介紹心理咨詢的人越來越多,司淑蓮的空閑時間越來越少,但還是免費熱情、認真的對待每一位來訪者。
她說,以一種慈悲的心懷面對世界,是為了報答所有愛著和被愛的人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