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湘鳴:駕駛客車安全行車367萬公里
367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赤道轉了近90圈,沒有發生一次安全事故,這算得上全省乃至全國職業駕駛員安全行車的奇跡!從業24年未出任何安全事故,駕駛客車120萬公里不更換剎車片,一年單車節油達9200公升……這就是山東交通濟宇高速運業有限公司駕駛員賈湘鳴,他以一個普通駕駛員的責任感書寫了一篇尊重生命的崇高禮贊。

賈湘鳴在長途車駕駛座上。

山東好人——山東交通濟宇高速運業有限公司駕駛員賈湘鳴。
大眾網記者 趙新婷
367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赤道轉了近90圈,沒有發生一次安全事故,這算得上全省乃至全國職業駕駛員安全行車的奇跡!從業24年未出任何安全事故,駕駛客車120萬公里不更換剎車片,一年單車節油達9200公升……這就是山東交通濟宇高速運業有限公司駕駛員賈湘鳴,他以一個普通駕駛員的責任感書寫了一篇尊重生命的崇高禮贊。
保證每一次的行車安全,就是對每一個生命的尊重
俗語說: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一個常年奔忙于公路上的職業駕駛員,不僅要面對車多、路擠、各種惡劣天氣的影響,還要經常處理意想不到的突發情況,能夠做到少出事、不出大事已屬不易,要做到常年以至二十幾年不出一點安全事故,更是難上加難。
“駕駛員緊握方向盤的雙手,攥著的是無數人寶貴的生命,來不得一絲馬虎。一個事故影響的不只是一個人,更是一個家庭,甚至無數個家庭!每一個事故的背后,都是財產的損失、身心的傷痛、家庭的破碎、老人和婦孺的眼淚。保證每一次的行車安全,就是對每一個生命的尊重!”從業二十幾年,太多的交通事故慘狀,讓賈湘鳴始終抱緊這個信條。
嚴格遵守交通規則,不開英雄車、斗氣車,是保障行車安全前提。從安全角度說,交通規則是從千百萬人的鮮血和生命中總結出來的法律結晶。很多駕駛員出交通事故,往往是沒有嚴格遵守交通規則、麻痹大意或者逞強斗勇所致。2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他始終堅持文明行車、禮貌行車,車速始終控制在法規要求的范圍內。他現在行駛的濟南至青島線路,全程高速,但他始終將車的時速保持在90—100公里。遇到心急的旅客往往會催:“師傅,高速公路,你干嘛不開快一點啊?”每當此時,賈湘鳴總是耐心地解釋:“高速公路規定時速不能超過100公里,我不超速是為了保障您和大家的安全,一分鐘的速度和整個路程的安全相比,您是不是更偏重安全?請多多諒解。”一席話,旅客心服口服。
精力集中,勤于觀察,是保障行車安全的有效措施。“人有七情六欲,生活中會遇到各種事情。但不管有什么煩心事兒,只要坐進駕駛室,就要排除一切私心雜念,精力高度集中。”這成了賈湘鳴心中常念的駕駛經。只要到了車上,賈湘鳴和車就會渾然一體。精力高度集中、行車勤于觀察,使他自如地處置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機險情。一次,班車行至濰坊路段,他觀察到前面行駛的一輛大貨車有異常的跡象,便提前減慢了車速。果然,這輛車在他前面二十多米處的地方猛然調頭,迎面而來,賈湘鳴果斷地踩住了剎車。兩車在相距四、五米的地方嘎然而止,一場將至的危險轉危為安。
從業20年勤學苦練,熟悉車況如同自己的手指
駕駛技術過硬、保持完好的車況,是保障行車安全的基礎。做任何事情都有天賦的因素,駕駛車輛同樣如此。可賈湘鳴認為,開車固然需要靈性,但過硬的駕駛技術是在平時的勤學苦練中逐步掌握的。從業20多年,賈湘鳴每換一種車,都會仔細研究車輛的性能和技術狀況,直至熟悉得如同自己的十指,就像戰士熟悉自己的槍。每次出車前,他都要仔細檢查車況,絕不帶著疑問上路。途中在高速公路服務區休息時,他第一件事就是一個部位一個部位地檢查輪胎、車體。賈湘鳴常說,保持車輛內外衛生,達到“七凈一亮”衛生標準,也是確保行車安全的一劑良方。發動機、油箱、水箱上塵土不經常打掃,不但影響油耗,還會影響動力;油管堵塞不暢,空氣濾清器、分電器等相關汽車部件積塵多、油污多,就會造成電路短路,引發火災。所以,認真清理衛生,確保不留死角,將車輛衛生和安全檢查相結合,對運營車輛零部件做仔細檢查,適時進行保養維護,從而確保車輛安全運營,是他每天的必修課。
勤奮學習,不斷總結,是保障行車安全不斷提高的重要途徑。賈湘鳴1984年進入山東省濰坊公路交通運輸學校,并以優異的成績順利通過了為期兩年的系統學習,成為當時濟宇高速為數不多的集理論、實踐為一體的優秀駕駛員之一。上學時養成的勤于學習和總結的好習性,使他在做好安全駕駛工作中受益匪淺。公司每周的安全日活動,都成為賈湘鳴加強安全學習的機會,安全簡報、事故快報、各種報刊、網絡上的安全信息、事故分析等都是他關注的重點。他還常常根據自己多年的行車經驗,按道路、季節、車況、任務等情況,對危險點進行預控分析,并將這些和一些不安全案例與班組的同志們共同交流討論。在他的帶動下,整個駕乘隊伍中形成了人人關注安全、人人重視安全的良好氛圍,成為集團安全行車效率最高的“明星集體”。
一年節油9200公升,120萬公里不換剎車片
剎車片的壽命有多長,在駕駛界沒有固定的標準,除了受車輛狀況、配件質量的因素影響,更多的取決于駕駛技術的好壞和駕駛習慣的優劣。通常情況下,進口大客車的剎車片一般在30萬公里就要進行更換,而賈湘鳴駕駛的高二型沃爾沃大客車在運行濟南——威海線路期間,做到了120萬公里不換剎車片,且車輛無任何刮蹭,一年節油9200公升。這些數字的背后所創造出的經濟賬和安全賬加起來是多少,沒辦法一筆算清,但人們從中能看清的是那顆一心為公的心。
“在山東交運集團這個大家庭里,在濟宇高速客運駕駛這個工作崗位上,我感到了生活的充實和幸福。”多少年來,賈湘鳴把企業當作自己的家,懷著一顆感恩之心,把一件件看似普通的駕駛操作技術做到了最好,想方設法為企業降低成本,分憂解難。
油料是運輸企業最大的運營成本。在當前油價不斷攀升的情況下,節約油料更成為每個運輸企業追求的目標。在長期的工作中,賈湘鳴不僅追求安全駕駛的最高境界,更把有效節油列為必須達到的目標。實踐中,他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省油經”:駕車時要緩加油,不懶檔,勻速行駛,過多的急加速和剎車,會明顯的增加油耗、磨損配件。準確地預測行駛前方的道路狀況,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剎車。行車途中,換檔要及時、利索,換檔的過程越短,汽車的動力性就發揮得越好,就越節省燃料。踩油門時要保持輕而緩的速度,猛踩油門,會增大油耗、而急抬油門,又會使發動機轉速突然降低抵消一部分行駛慣性,同樣使油耗增加。
憑著這套“省油經”,使他在2005年山東客運行業節油挑戰賽中,一舉奪得“濰柴動力?宇通客車杯”節油標兵榮譽稱號。不久前,又在集團舉辦的“節油精英賽”中,以百公里油耗17.72L拔得頭籌。他現在駕駛的“歐洲之星”大客車,標準油耗是每百公里24公升,但他卻成功將油耗控制在每百公里22公升,從濟南到青島,來回一趟就能省出12至13公升油,天長日久,節省下來的數字驚人。不僅如此,賈湘鳴還將自己的節油經驗毫無保留地介紹給全體駕駛員,極大地帶動了整個駕駛隊伍的節油意識,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節油競賽熱潮。
給旅客創造舒適的乘車環境,讓旅行變成快樂的享受
“給旅客創造舒適的乘車環境,讓旅行變成快樂的享受”是賈湘鳴做好服務工作的座佑銘。1996年,剛剛成立的濟宇高速在國內最先將“航空式服務”成功嫁接到公路客運業,掀起了一場“服務改革風暴”。和所有第一批加入到這個集體的駕乘人員一樣,賈湘鳴對“航空式服務”近乎苛刻的要求,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震撼。而現在,他已成為這一服務品牌的熟練操作者和不斷創新者。
賈湘鳴通過不斷地細心觀察,逐漸摸索出了一套適合駕駛員的服務方式:開車途中盡可能不使用高音喇叭,這樣就能避免旅客因突然的高分貝聲響引起驚悚感,減少對旅客休息的干擾,增加旅程的安全感;通過保持合理的車速、注意觀察路面和交通狀況、盡量減少緊急制動等措施,使車輛保持平穩運行,從而降低旅客的疲勞感,增加旅途舒適度;保持車輛潔凈、優雅的衛生環境、播放輕松、舒緩的視聽節目,保持旅客精神上的愉悅;提供高品質的飲食和各種旅行備用物品,適時告知旅行須知和注意事項,讓旅客真切感受到“航空式”高檔服務的溫馨和關懷……許多乘坐過賈湘鳴車的乘客,都對他這種高超的駕駛技術、怡人的車輛環境和人性化的服務方式念念不忘。
一次,從青島返回濟南的車上,幾個農民工帶了半貨倉的行李,考慮到他們的行李太多太重,下車點離公交車站距離較遠,賈湘鳴就等其他乘客下車后,主動與車站管理人員取得聯系、說明情況,然后駕車把他們送到公交車站,幫他們一件件卸下行李,讓幾個從未享受過如此禮遇的農民工深感意外。
還有一次,賈湘鳴正在車站發車區準備發車,一名旅客急匆匆跑來,試探著向他請求:“我剛才坐公交車錢包被偷了,有急事要趕到青島,您能先幫我買張票,到青島后我再把錢還給您行嗎?”面對心急如焚的旅客,賈湘鳴心想:誰出門在外能保證不碰上點棘手的事呢?便二話沒說,掏出錢為其買了票。第二天,這位旅客和他的朋友找到他還票款時,連聲感謝:“山東人真是好樣的!下次乘車,還坐濟宇高速的車,還坐您的車。”
天長日久,許多人成了他固定的回頭客,非他的車不坐。集團公司經常收到對他的表揚信和表揚意見。二十多個春秋,賈湘鳴以自己對企業的忠誠、對黨的信仰以及腳踏實地的工作,彰顯了平凡中見偉大的哲理。在看似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同尋常的業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