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明遠,男,1977年10月出生,臨沂市蘭陵縣大仲村鎮大吳宅村村民,現任華煤集團本溪思山嶺項目部掘進隊隊長。2018年6月,本溪龍新礦業思山嶺鐵礦發生重大炸藥爆炸事故,宋明遠和隊友李洋不顧危險,主動請纓下井救援,最終帶著23個鮮活的生命平安升井,創造了“千米深井救援奇跡”。2018年12月,作為蘭陵籍農民工的宋明遠,被遼寧省委宣傳部、遼寧省文明辦授予2018年度“遼寧好人·最美人物”榮譽稱號。
2018年6月5日16時10分,本溪龍新礦業思山嶺鐵礦發生重大炸藥爆炸事故。事故發生后,李克強總理做出重要指示,國務院安委會掛牌督辦。遼寧省省長帶領省委、省政府有關領導趕赴現場,指導事故救援和善后工作。中國有色集團撫順紅透山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紹師任專家組組長。
當時23名礦工被困在距地面1270米的深井中。1270米相當于400層大樓,走路也要十多分鐘。而且,被困工人分布于3個不同深度的作業區,情況復雜,實屬罕見。通過理論和現場勘查,從事安全工作20年的董紹師提出了自己的救援方案:用吊桶分4次提升井下被困人員。他向省領導立下軍令狀:“一定能保證把這23個人安安全全地救上來!”
方案最終獲批!但是由于爆炸的破壞,兩個輔助保護鋼絲繩再也無法連接,下井救援過程中極易出現吊籠旋轉,進而危及施救者的生命安全。時間就是生命,救援隊員團結協作,終于將救援障礙物清理完畢,做好了救援的前期準備。
終于可以下井了!我下去!我下去!救援用的吊罐,形狀像個大水缸,最多只能容納8人。出于安全考慮,指揮部決定,安排兩人下井營救。誰上?
“我下去!我下去!”請戰之聲,爭先恐后。關鍵時刻技術員李洋和工人宋明遠勇敢的站了出來。宋明遠說:“爆炸時,我正在去井口的路上,所以第一個到達現場。從方案制訂到前期準備,我也都全程參與了,我相信這個方案一定能行。”李洋說:“讓我們去吧!專業救援隊肯定也能把人救出來,但我們下井無數次,去哪個作業面找人,升降的速度怎么調沒人比我們熟。”
下井救援存在多種風險,在修復絞車的過程中,保護升降吊罐的傘帽切掉了,這就意味著他們要在千米的井道內“裸奔”。井內直徑800毫米的風筒圈、殘損的各種電纜,每一樣掉下去后果都十分可怕。但是作為多年同事,兄弟們的安危,令他們的心一直懸著、眼圈一直紅著,坐立不安、水米難進。就經驗來說,二人也確實是最佳人選。指揮部當即批準。6日凌晨4時,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兩人下井。
4時40分,吊罐緩緩下井,李洋和宋明遠頭戴安全帽,身披雨衣,每人手里拿著根用來頂著井壁防止吊籠旋轉的木棒,坐上吊籠,以平均每秒1米的速度,緩緩深入漆黑的井道。
下降、定位、喊話、拋繩、固定、上罐、升井……一切順利!5時20分,第一批受困人員安全升井。一夜的忙碌、一夜的堅守、一夜的擔憂,在此刻,全部化為掌聲、淚水,盡情釋放、瞬間爆發。李洋、宋明遠來不及休息,又繼續投入了下一次的救援中。6時11分,吊籠第二次升井,救出6名被困人員。6時50分,吊籠第三次升井,又救出井下1010米工作面的6個人。此時,李洋和宋明遠體力嚴重透支,精神出現恍惚,指揮部建議換人,但他們一再堅持下井。他們說:“我們根本感覺不到害怕,現在只想著把受困的兄弟救出來。”
7時25分,吊籠第四次升井,帶出井下960米工作面的5名被困人員。至此,井下被困的23人全部順利升井。一時間,現場掌聲和歡呼聲響成一片。1270米深井,歷時15小時15分鐘,安全升井23人。國家應急管理部有關部門負責同志指出:此次行動,創造了千米深井成功救援的奇跡。
唐紹師、宋明遠、李洋被遼寧省委宣傳部、遼寧省文明辦授予2018年度“遼寧好人·最美人物”榮譽稱號。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