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資助學的個體小老板
馬書華,女,1978年3月生,淄博書華食品有限公司經理。她自幼曾因貧窮而輟學,為讓遺憾不再重演,她以小本經營并不豐厚的收入不斷資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受到當地群眾贊揚。

馬書華,女,1978年3月生,淄博書華食品有限公司經理。她自幼曾因貧窮而輟學,為讓遺憾不再重演,她以小本經營并不豐厚的收入不斷資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受到當地群眾贊揚。
三年前,在高青縣黑里寨鎮油馬村,淄博書華食品有限公司經理馬書華,萌生了捐資助學的想法。當談到為什么會有這個想法,她說初中畢業時,由于幾分之差沒有機會進入高中繼續學習,“那個時候就是想讀書,但家庭條件不允許,就沒有再考”這成為了她終身的遺憾,早早就來到外地打工的她,一直渴望能夠彌補她心中留下的這一抹無法消逝的遺憾。由于年少的經歷,每每聽到周邊有生活條件艱難的貧困學生,馬書華都會想為他們做點什么。
2014年,從外地打工重新回到黑里寨鎮工作的馬書華,正式決定資助貧困生。有了這個想法后,她四處打聽,找尋合適的資助對象。后經工作于高青第四中學的朋友介紹,她終于找到了她的第一個資助對象。該校有一名女學生,家境困難,父母及其他親屬均患有重病,時常到外地求醫就診,交通費、診療費、住院費和常年累月的醫藥費,使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不堪重負,而孩子的學業更是加重了這個家庭的經濟負擔,該家庭多次向學校申請補助,可是補助的力度有限,并不能給這個經濟上無比拮據的家庭帶來大的改善,甚至想過讓這個孩子輟學外出打工掙錢來養家。但是這個孩子并沒有放棄學習,品學兼優,樂于助人,是老師眼中典型的好學生。馬書華的出現,為這個孩子和家庭的生活帶來了曙光。
馬書華當即決定資助這名學生。每年,馬書華都會給他寄去4000元左右的學習生活費,為這個孩子和家庭解除燃眉之急。馬書華本身并不富裕,但她依舊愿意盡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受助家庭與學生對馬書華有無限的感激,幾次提出想要當面感謝,但都被馬書華婉拒了。她說:“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只要孩子能夠順利完成學業,比啥都強。”考慮到孩子柔軟而脆弱的內心,馬書華不愿讓孩子直面內心的傷痛,更不曾打擾他們的生活,只希望孩子能夠在安定的環境里,好好讀書,在學業上更上一層樓,將來做個對社會有用之材。
馬書華資助的第二名貧困生是一名小學生。孩子父親很早以前就去世了,就是這樣一個家庭,卻要供養三個上學的孩子,家中除他之外,大的在讀高三,正處在心無旁騖備戰高考的人生關鍵時刻;小的尚在幼兒園,還需要人照料。再加上一個上小學的他,生活的重擔可見一斑。在了解到這些情況后,馬書華毫不猶豫,決定資助這個孩子。同樣的,馬書華每年也會給他帶去4000元左右的學習生活費。她沒有想過通過自己的舉動給自己的將來帶來多大回報,只是單純的不想更多的孩子會有和自己同樣的遺憾,讓他們能夠順利完成自己的學業。她總是說:“大家難的時候,相互之間拉一把,總會過去的。”就是這樣一個簡單想法讓馬書華一直在助學的路上堅持著。
其實,馬書華也并非什么有錢的大老板,她只是一名小本經營的個體戶,也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但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小商人,卻有著不平凡的決心和舉動。簡單卻又不簡單,簡單在她就是不想讓這兩個家庭困難的孩子終止自己的學業,重蹈自己的遺憾,不簡單在她資助貧困學生的決心從來沒有動搖過,行動從來沒有停止過。在資助了第一名學生之后,在村里,你總能時常看到她奔波忙碌的身影。為積攢助學本錢,她開始付出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對待工作,起早貪黑,努力經營著自己的食品公司。她說,能夠讓更多的貧困孩子的安心學習、順利完成學業就是她最大的心愿。
正因這樣一個簡單的心愿,讓一個平凡的人,不再平凡。
責任編輯:王樂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