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百姓一顆紅心暖千家
孫佃洲,男,1950年9月出生,濟寧鄒城人,漢族,中共黨員,鄒城市香城鎮崔唐村衛生室醫生。1975年從事鄉村醫生工作,是一名在農村醫療戰線上工作了43年的老鄉村醫生。43年如一日,孫佃洲在最基層的醫療衛生工作崗位上默默傾注和奉獻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護著周圍群眾的生命健康。

孫佃洲,男,1950年9月出生,濟寧鄒城人,漢族,中共黨員,鄒城市香城鎮崔唐村衛生室醫生。1975年從事鄉村醫生工作,是一名在農村醫療戰線上工作了43年的老鄉村醫生。43年如一日,孫佃洲在最基層的醫療衛生工作崗位上默默傾注和奉獻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護著周圍群眾的生命健康。
重義輕利 投身基層衛生事業
1975年,25歲的孫佃洲立志做一名鄉村醫生。剛開始,由于醫療知識欠缺、醫療衛生水平的低下,孫佃洲的工作難度很大。他也曾躊躇過、彷徨過,但最終他選擇了堅持。為了盡快掌握醫藥知識和醫療技能,孫佃洲一邊工作,一邊在鄉衛生院學習中醫傳統醫學知識并參加臨床實踐,購買了大量醫學書籍,利用晚上時間挑燈夜讀,拼命地汲取醫學知識。2006年,孫佃洲為了方便更多群眾就醫,在香城鎮駐地崔唐村建起高標準小型醫院,醫療服務功能齊全。他從事鄉村醫生工作以來,每天上門就診的病人很多,四十三年共接診病人二十余萬人次,出診近萬人次,從沒有收取一分錢的出診費,給當地村民直接減免出診費數十萬元。他跑遍鄉村每一條小道,深知每一戶村民的身體健康狀況,誰患過哪些慢性病,誰對哪些藥物過敏,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幾十年來,孫佃洲從沒睡一個安穩覺,從沒過一個簡單愉快的節假日,卻換回了周圍群眾的身體健康。
情系農村 關心廣大群眾疾苦
鄒城市香城鎮石鼓墩村的呂奉森老人今年八十多歲,心臟一直不好,子女們帶著老人去過很多家醫院診治,都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后來聽說孫佃洲醫生醫療水平高超,于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到了他的診所。孫佃洲在詳細了解老人的病情后,為他制定了一套合理的治療方案。因老人家路途較遠,孫佃洲直接將老人接到了自己家,不僅精心為其治療,平時還為老人準備了豐富多樣的飯菜,陪老人聊天、散步。一個月后,老人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香城鎮程北村村民程協春,中風偏癱,臥病在床。當她的家人找到孫佃洲后,他立即趕到了患者家中。為病人檢查完身體后,孫佃洲決定運用中醫針灸為其治療。病人行走不便,孫佃洲便早出晚歸上門為其針灸推拿,就這樣連續治療了兩個月,病人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已經可以下床做一些簡單的活動。
與時俱進 不斷提升業務水平
孫佃洲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刻苦學習,勤奮鉆研,用心參加市衛生局、鎮衛生院等上級單位組織的培訓學習,盡可能多地學習和掌握醫學知識,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通過自學和理論聯系實踐,他的醫療技術水平得到了不斷提高,處理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得心應手,理論知識和醫療水平得到了群眾的認可,成為了當地群眾信得過的好醫生。
孫佃洲還熱心公益事業,十幾年來,他通過各種募捐平臺共捐助兩萬多元公益款。他自己也曾出資十多萬元,為西羊皮村建設了“家和文化健身廣場”,極大地豐富了村里人的業余生活。
愛心是孫佃洲行醫的信念和做人的根本,他心里裝著百姓,雖然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但是,正是他幾十年來扎根基層,無私奉獻,心系群眾疾苦,關心群眾安危,筑起了當地農村醫療衛生的堡壘,保障了一方百姓的生命健康。
責任編輯:王樂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