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元用,男,漢族,1965年10月出生,濟南市歷下區城管局外環路環衛所環衛工。
今年52歲的劉元用在保潔作業時撿到裝有大量現金和一部手機的皮包,不會用智能機的他原封不動地把撿到的東西歸還失主,并婉拒了現金酬謝,體現了一名環衛工作者的高尚風貌。
直到有人送上錦旗,歷下區外環路環衛所的同事才知道環衛工人劉元用拾金不昧的先進事跡。2017年12月9日凌晨5點鐘左右,劉元用到二環東路開元隧道附近的一個飯店大院清理垃圾。這里是一處停車場。在一個停車位上,他發現一個皮包,旁邊還有一部智能手機。大清早,停車場不見一個人影,劉元用等了一會沒人來取,便將失物放在車上,自己先去干活了。“我年齡大了,不會智能機,他的手機我也沒法操作。”劉元用稱,他一直等著失主來電話。
當天下午,失主楊先生打來電話,劉元用便把地址告訴了他。一會兒,楊先生就趕了過去,劉元用夫婦將包和手機如數歸還。楊先生說,包里有一萬多元錢,頭一天晚上在飯店吃飯,喝了很多酒,自己都不清楚包和手機具體丟在哪了。真是沒有想到人家撿到東西還能一直等待失主,原本是不抱希望了的,第二天醒來,沒想到手機還通,錢也失而復得。這種拾金不昧、誠實守信的品質感動了楊先生,為了表示感謝,楊先生當場拿出一沓錢給劉元用,但被劉元用婉拒:“這不是咱的東西,咱不能要,這個事都是應該做的。”
失主后來又打了一個電話表示感謝,并表示會到單位親自來一趟。“我當時想著人家很忙,不一定會來,沒想到他會把這件小事放在心上。”15日,楊先生來到環衛所送上錦旗,不過劉元用當時正在外工作。后來,同事告訴了他這件事,52歲的劉元用稱心里很高興。他說,以后碰到這樣的事情,還會毫不猶豫的,義不容辭地去做。因為雖然自己并不富裕,但是不是我的勞動所得,我不能要,不然心里不踏實。這就是我們歷下環衛人,樸實無華,卻用實際行動闡明了誠信做人的道理。雖然,我們環衛工的工作又臟又累,但是我們的心靈是最美的!
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大力倡導的一種新風尚。當我們還在關注并羨慕地觀看新聞媒體上出現的拾金不昧先進人物時,其實我們忽略了好人精神是會“傳染的”,我們身邊一直不乏凡人善舉,這些點滴善舉匯聚成鼓舞振奮人心的社會正能量,在這個寒冷的冬季讓人每每想起就會覺得心里暖洋洋的!
撿到鼓鼓囊囊、裝著現金的皮包動心嗎?看著高大上的智能機羨慕嗎?歷下區外環路環衛所的劉元用用實際行動一一作答,他把失物如數歸還失主,并婉拒了失主的報酬。在他拾金不昧行為的背后,是好人精神的熠熠生輝,這種精神的光芒,感動人更鼓舞人去見賢思齊。
劉元用的拾金不昧之舉,折射出一名普通環衛工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他們在發揚“臟了我一人,潔凈千萬家”精神的同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當代環衛人的良好品質。正是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裝扮著我們生活的城市,用樸實無華的行動蕩滌著我們的心靈,溫暖著我們共同生活的這座城市。劉元用是平凡普通的環衛人中的一員,他用不平凡的寶貴行動詮釋著好人精神,一直都在,而且像空氣一般,就在我們身邊。他的事跡在濟南日報進行了報道。
責任編輯:劉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