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學武 ,男,1971年,棗莊市市中區稅郭鎮師山口村村民。
師學武,沒有固定工作,平時到建筑工地上打零工。老伴由于腰間盤突出,不能干重活。大女兒已出嫁外村。在廣大農村來說,這是一個在普通不過的家庭。但是,就在這個普通平凡的家庭里,卻遭受到了致命打擊。
2002年,兒子師碩研的出生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希望,盡管掙錢辛苦,但師學武一家對未來還是充滿了憧憬。但就在孩子要上小學的時候,被診斷出患罕見的進行性肌營養不良,俗稱肌無力,醫生告訴師學武,這種病國內相當罕見,并且根據現有的醫療水平,只能延緩病情發展,徹底康復,幾乎不可能,到22歲以后,全身肌肉都會萎縮,失去肌肉力量,造成全身癱瘓。
無法接受這個現實的師學武帶著兒子開始了南北求醫的生活,師學武說,他這幾年先后到過濟南、北京等地去為兒子治病,但到了醫院經醫生診斷后,都說這是不治之癥,只能給他開些藥,減緩病情進一步惡化。盡管這樣,師學武在這幾年還是花去了6萬余元。錢花出去了,病卻沒看好,這對于家境本來不好的師學武家庭來說,猶如雪上加霜。

但好在兒子腦子很聰明,并且由于使用一些減緩病情發展的藥物作用,雖然下肢站立不穩,不能走路,但目前手臂拿筆寫字還是不成問題的,孩子平時在家接觸不到外人,只能看看電視,玩玩手機,這樣下去對孩子心理成長十分不利,并且孩子也表達了想上學的想法,于是,師學武到附近的王堂小學向學校申請上學。學校領導獲悉此事后,特事特辦,接受了師碩研,考慮到孩子不方便,專門把原先在二樓的教室調到一樓,并且,減免了上學的一切費用,組織部分師生在師學武不能陪讀的時候幫助師碩研上廁所,最大限度的給孩子提供方便。
孩子上學后,師學武更忙了。每天早晨6點,他首先是把12歲的兒子扶起來,幫助穿上衣服,從床上抱到院里的廁所進行方便,然后把他放到輪椅上,幫助兒子打水洗漱。一切停當后,已是6點半了,這時,老伴已經做好了早飯,師學武把盛好的飯菜端到兒子嘴邊一口一口的喂飯,待兒子吃完后,他隨便的巴拉一點早飯,把兒子從輪椅上抱到電動車后座上,為了是兒子坐的舒服安全,他專門給兒子定做了一個大型的寶寶椅,防止兒子在路上掉下車來。7點半左右,他們一同趕到了一公里之外的稅郭鎮王堂小學。到校后,師學武把兒子從車座上抱到位于教學樓一樓的二年級教師內,安排好兒子后,早晨的第一節課馬上就要開始了。伴隨著朗朗的讀書聲,坐在兒子旁邊的師學武緩緩的舒了一口氣,看著兒子聚精會神的聽課、寫作業,這位已近天命的漢子感覺到很愜意,很滿足,這也許是他一天當中最幸福的時刻了。
每周從周一到周五,他都必須全天候的陪著孩子上學、聽課、放學,只能利用周六、周天雙休日的時間外出打點零工。師學武開玩笑的說,自己現在仿佛重新回到了童年時代,而且和兒子成了“同學”,并且是“同桌同學”。接、送、陪讀,這樣的日子師學武已經過了兩年,兒子轉眼要上三年級了,眼看著兒子一天天的長大,學習努力,成績非常好,師學武說,孩子很懂事,在上課期間,為了減輕自己的負擔,少上廁所,他盡量少喝水,有時候一上午都不喝一口,到中午回家吃飯的時候才喝。晚上睡覺的時候,孩子自己不能翻身,而自己睡在他旁邊,每隔一個小時都給他翻一個身,因此自己常常失眠,睡不好覺,為了能讓自己好好休息,孩子要求不要一起睡,有時候給翻身時,他堅持不翻,減少翻身次數,為的是好讓自己能有時間睡覺。還有在接送孩子的時候,有時候心情很急躁,容易發些脾氣,每當這個時候,孩子總是默默的做著他自己能做的事情,從來不要求自己做這做那。每當看到孩子那種眼神,再急躁的心情也被瞬間平息了。
責任編輯:王樂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