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肩膀撐起6位老人的天空
51歲的孟祥春很平凡,就在這平凡的生活中,孟祥春用點滴關愛書寫了一篇篇感人肺腑的親情故事,用實際行動演繹了一個孝老愛親的生動典范。
她用肩膀撐起6位老人的天空
孟祥春,女,中共黨員,1964年出生,齊河縣國土資源局財審科科長。
51歲的孟祥春很平凡,就在這平凡的生活中,孟祥春用點滴關愛書寫了一篇篇感人肺腑的親情故事,用實際行動演繹了一個孝老愛親的生動典范。

好媳婦——結婚31年贍養6位老人
在齊河縣表白寺鎮孔家村,提起孟祥春,沒有人不豎大拇指,都說“人家攤上了一個好媳婦”,“這可是我們全村學習的榜樣啊,孝不孝順,跟人家小孟比比!”。在長輩們眼里,論孝道,孟祥春是一個標桿。
對于孟祥春婆家的特殊狀況,能夠成為一個“好媳婦”委實不易。孟祥春的丈夫,五六歲時過繼給了無兒無女的親叔叔。跟丈夫處對象時孟祥春便知道,進了張家門就有一個公公、三個婆婆。老人數量翻番,這肩上的擔子就得加倍。
自1984年結婚時起,每逢周六,孟祥春一大早便獨自騎車趕回60里外的公婆家,幫著打藥、除草、施肥、澆水,周日晚上再騎車回縣城。體重僅100斤的她,被30斤的藥筒壓得直打晃,最終落下了腰椎間盤突出的毛病;春天澆地,雙腿泡在冰冷的河水里凍得直打顫,以至于年輕時就患上了嚴重的靜脈曲張。
與繁重的體力勞動相比,老人們的相繼病倒,更是讓她勞神費力。1988年,叔公公患腦出血,孟祥春安排住院治療,做飯送飯,還要給老人換洗尿布忙個不停,被臨床的一位老大爺誤認為是親生閨女;大娘婆婆年輕守寡無兒無女,每次回家她都要給大娘婆婆買菜、挑水、做飯、洗衣、打掃衛生,1994年大娘婆婆去世,孟祥春披麻戴孝,為大娘婆婆送終;親婆婆1997年患上膀胱癌,她陪老人聊天,給婆婆更換藥布,精心照料她的飲食起居。2000年,婆婆病情惡化去世,她流著淚跪在老人的身邊,為婆婆理順散亂的白發,包扎好腐爛的傷口,洗面、擦身、一件一件地為婆婆穿壽衣….
2009年5月6日晚,嬸婆婆突發腦溢血昏迷不醒,雖治療及時保住了性命,卻成了植物人。她每天上班前先給老人喂上飯、換好尿布,下班第一時間趕去照料老人。醫生建議出院后,她不顧眾人反對將嬸婆婆接到自家剛裝修新樓房照顧,住到新樓半個月后,嬸婆婆帶著滿足安詳地離開了人世。
結婚至今31年,她先后贍養了6位(大娘婆婆、婆婆、嬸婆婆、叔公公和她自己的父母)老人,用辛勤、善良、孝心換來了一聲聲贊揚。
好妻子——巧解家庭糾紛祛夫憂
談到妻子孟祥春,張澤庚這個堂堂男子漢幾度哽咽:“她為我付出了太多,沒有她不可能有和睦的家庭氛圍,要不是她包攬起全部家務,我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當中。真要有下輩子,我還找她!”
1997年,親婆婆已經70歲高齡,被診斷為膀胱癌。老人希望每年能到張澤庚家里住上幾天。卻遭到了嬸婆婆的強烈反對。看到丈夫困擾,孟祥春心疼不已,主動找嬸婆婆聊,最終打動了嬸婆婆,將親婆婆接過來照顧。
早些年,張澤庚的工作經常外出洽談項目,為了支持丈夫干好本職工作,孟祥春任勞任怨、起早貪黑承攬了全部家務,彰顯出一位賢妻的本色。
好親屬——借債給侄子娶妻安家,替大伯哥交養老保險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孟祥春娘家哥嫂便是不幸的一家。哥嫂相繼離世,身后卻留下三個兒子。老大剛剛參加工作,老二老三尚在學校讀書,以后娶妻安家、安排工作這些人生大事誰管?
“我來管,說啥也不能把三個孩子扔下呀!”這是孟祥春當時的想法。從此,她把三個孩子視如己出,讓孩子們重新享受到了家庭般的溫暖。
老大的婚事女方父母要2000塊錢彩禮錢。當時,孟祥春夫婦每月的工資加起來也就700元,老老小小每月就指著這點錢度日,2000塊錢讓孟祥春傷透了腦筋。“當時俺倆結婚10多年,就存了1000元錢,都拿了出來,還管親戚朋友借了1000元,總算把錢湊齊了!”老大順利結婚,孟祥春卻因此背了一身債。現在,孟祥春又陸續為剩下的兩個侄子安排了工作、娶上了媳婦。
2005年,51歲的婆家二哥迫于生活壓力放棄了繳納養老保險。當孟祥春知道這件事后,二話沒說,從積蓄中取出2萬元現金塞給他:“二哥,再有幾年你就退休了,這退休金可是你以后生活的保障呀!錢俺給你拿來了,趕緊去交上!”
過度的操勞,讓本就體弱的孟祥春患上了心臟病、腰椎間盤突出、靜脈曲張等疾病,先后做過四次手術。可即便這樣,她還是改不掉“愛管閑事”的毛病,每年要接80多歲的老姑來家里小住,噓寒問暖侍候床前;逢年過節回老家探望院中的長輩,問問啥事能搭把手……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