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崇健,男,1963年2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濟南市公安局經偵支隊三大隊民警,一級警督。
馮崇健從小就夢想當警察,1982年,他如愿以償考入了濟南人民警察學校。兩年后,懷揣著夢想,馮崇健被分配到濟南市公安局二處工作,成為了一名真正的人民警察,一干就是30余年。
1993年,馮崇健的父親不幸罹患腦血栓,經醫院搶救治療后,留下了身體偏癱、語言功能喪失的后遺癥,生活完全無法自理,除了喂食需要照料外,大小便也需要幫助。為了既不影響摯愛的公安工作又能照顧癱瘓的父親,馮崇健召集全家商議,設計了一份照料方案,詳實記錄父親的吃飯、排便、用藥、按摩、翻身等信息,并事無巨細囑托到位——白天由姐姐負責照料,晚上的任務則留給了自己。二十多年來,他幾乎沒有睡過囫圇覺,夜里9點半、12點、4點、6點他都要定時幫父親翻身,以防父親生褥瘡。為了更好地照料父親,他就睡在父親床邊,怕耽誤幫父親翻身,他定好鬧鐘定時叫醒自己,即便這樣,他也從不敢睡踏實,一有動靜就起來看一下父親,23年來無論春夏秋冬、風霜雨雪,他都一直堅持夜班照料父親,從無怨言。23年來,面對困難,他淡定樂觀,從未放棄。馮崇健沒有豪言壯語,“做人最起碼的是孝道”是他最樸素且掛在嘴邊的話。
二十四孝中有個“滌親溺器”的故事,而馮崇健卻演繹了“制親溺器”的佳話。“做事一定要用心”是他常掛嘴邊的話。父親小便不能自理,醫用尿壺在平躺時不太好用,馮崇健觀察后便開動腦筋,準備為老父親自制一款更舒服更實用的尿壺。他找來飲料瓶,將底部用剪子剪成斜面,為防止斜面劃傷父親,細心的他又將斜面進行改造,在斜面上縫制一層棉布,這樣以來,父親躺著就可以小便了,即避免了尿液外溢,又減少了痛苦和不適。此外,馮崇健又針對父親翻身難的情況,特意制做了小褥子,并將小褥子卷成筒狀,在父親翻身時墊在背后,這樣既可支撐父親的身體又不至于硌壞背部。由于長期臥床,父親大便非常困難也很痛苦,他就定時給父親按摩肚子,精心護理,有時為減少老人的痛苦,他就用手幫父親扣出大便,從不嫌贓。
為了保持父親的個人衛生,除了平時擦洗外,每隔十天,馮崇健就堅持給老父親洗澡,而父親癱瘓在床,體重近200斤,談何容易?但這些都沒難倒他。他苦思冥想、竭盡心力,先將為父親特意設計的座椅搬到洗浴間,然后吃力地攙著父親,將其扶坐在椅子上,就這樣,每給父親洗一次澡,他都要前后忙活近兩個小時,其間,感受著曾經壯碩的父親不抵歲月滄桑,逐年老去,身體仍無知覺,馮崇健痛心不已,常感酸澀,數度掩面而泣,可一旦回到父親面前,便又立刻破涕為笑。就這樣,每次為父親洗完澡,他都累得滿頭大汗、渾身乏力,但他從未叫過一聲累。
久臥病榻,最受不了的是內心孤獨和家人冷落的凄涼。馮崇健不愿讓父親感受這種凄涼,一有空就給父親讀報紙,幫父親解讀時事,為給父親解悶,他還買了收音機,定時給父親播放新聞節目。父親雖然不能用語言表達,但從眼神里,他感受到了父親的欣慰。二十多年來,由于他的精心照料,父親從未生過褥瘡,家中也很少有異味。鄰居們常說“父親一病二十多年,小馮吃的苦比看到的要多的多”,“小馮是個大孝子”。面對鄰居的夸贊,馮崇健只是憨然一笑。
屋漏偏逢連陰雨,2012年2月,老母親又不慎摔倒,股骨頸斷裂,錯位嚴重,不能行走。母親年齡大,還患有老年冠心病,手術有風險,保守治療,可能會導致長期臥床。老母親考慮到家里實際困難以及昂貴的手術費,執拗地堅持不做手術。哥姐也擔心手術有風險,馮崇健考慮到保守治療的后果是母親不僅身體痛苦,還會讓家庭雪上加霜,而如果手術,說不定會有轉機,便做通了家人工作,主動承擔了全部手術費用。母親住院離不開照料,可是老父親更需要照顧,兩個負擔同時壓在了馮崇健肩上,也似乎讓他走到了人生最艱難的邊緣,但他沒有絲毫猶豫,咬緊牙根,勇敢地挑起了擔子。每天他匆匆穿梭于單位、醫院和家中,在本職工作未有任何懈怠的同時,盡力照顧好了兩位老人。在他的精心護理下,母親終于能下床行走了,馮崇健做到了忠孝兩全。
1993年,父親剛患病時,馮崇健的孩子只有4歲,一般家庭,老人都能幫著帶一下孩子,然而馮崇健卻截然相反,一方面父親需要照料,另一方面孩子又需要兼顧,而他所從事的偵查破案工作又分外地忙,經常出差外地,馮崇健夫婦承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有時實在堅持不住了,馮崇健產生了辭職的念頭。有了這樣的念頭,他的心理還是很痛的,言談話語間,時不時流露出留戀和不舍,平日里他是不怎么穿警服的,可自從有了這個念頭,每天他總是穿警服上班,回到家里,也是不停地撫摸、端詳。妻子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主動提出自己做出犧牲退下來照顧老人。就這樣,妻子30多歲就辦理了內退。正是由于妻子的理解和犧牲,他至今都覺得虧欠妻子,也就更加努力地工作。二十多年來,馮崇健從未因家庭原因請過一次假、從未耽誤過一次警務活動,他先后參與偵破了“吳振亞等人重大票據詐騙案”“張召偉重大騙取貸款案”等一大批大要案件,受到領導和同志們的一致好評,多次被記功嘉獎。
久病床前無孝子,孝子本身亦難為,一個人做一件事不難,難的是常年如一日地堅持,馮崇健堅持了23年。他不辭勞苦照顧病父,無怨無悔,用實際行動打破了“百日床前無孝子”的古諺,用23年的堅守成就了人間佳話,也為全社會貢獻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責任編輯:劉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