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衷公益事業,助人為樂
工作中,徐文峰兢兢業業、扎實創新,多次被評為聊城市“黨史系統先進工作者”、“國防教育先進工作者”,并被聘任為“聊城市人民檢察院人民監督員”。

2016年4月7日,徐文峰到肥城尋訪張海亭烈士的后人,圖為徐文峰與烈士侄子張安貴交談

徐文峰生活照
徐文峰,男,49歲,中共黨員,山東高唐人,現任中共高唐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
工作中,徐文峰兢兢業業、扎實創新,多次被評為聊城市“黨史系統先進工作者”、“國防教育先進工作者”,并被聘任為“聊城市人民檢察院人民監督員”。2010年12月27日,在山東省黨史工作會議上,高唐縣委黨史研究室被授予“全省黨史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并作為全省黨史系統唯一的黨史部門,在會上作了交流發言。
在扎實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徐文峰還樂衷于公益事業,助人為樂。
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徐文峰第一時間主動交納1000元“特殊黨費”。
2012年8月,徐文峰多方協調努力,為兩名寒門學子每人爭取了5000元的助學金。
此后,徐文峰又幫助河北大學華工問題研究室原主任劉寶辰教授找到了三名擄日華工的子女,將日本西松建設公司賠償的每人60萬日元(合45366元人民幣)的擄日華工補償金分發給他們。
2012年12月,接到家居濟南的高唐縣革命烈士張春嶺兒子的求助后,徐文峰不辭辛苦將烈士遺孀安置到梁村鎮敬老院。
2016年1月,一篇名為《烈士尋親!聊城烈士張海亭的親人你們在哪?》的文章,更是讓徐文峰義無反顧地踏上為烈士尋親的紅色征程。出于對烈士的敬重,他第一時間與尋找烈士親人的發起者之一、上海市女作家、四野軍人后人白玉芳女士取得了聯系,并開始了艱難的查找。通過查找發現,張海亭烈士并非聊城人,而是肥城人。于是,徐文峰又聯系肥城市委黨史研究室幫助查找。幾經周折,最終確定烈士是肥城市儀陽街道張袁村人。
為找到烈士后人,4月7日,徐文峰趕赴肥城,在張袁村找到了張海亭烈士的侄子和三個外孫。
在尋找過程中,徐文峰加入了為烈士尋找親人的志愿者隊伍。并根據志愿者路客、尹江紅、石川河、章老兵等提供的烈士資料,先后為11位犧牲安葬在青海、西藏的高唐籍烈士尋找到了后人。
為了修復高唐縣楊屯鎮董莊村王憲友烈士僅存的一張破損的照片,徐文峰與各地志愿者開展了眾籌活動,修復了烈士遺照,剩余款項捐贈給了烈士的兩位在世的姐姐。
當烈士后人多次提出要為徐文峰贈送錦旗時,他說:“革命烈士為國家連生命都獻了出來,我做這點小事是份內之事,根本不值一提,我也承受不起您們的謝意!
《大眾日報》農村版、《農村大眾》《聊城新聞網》、《聊城晚報》紛紛報道了徐文峰為烈士尋親的事跡。
目前,徐文峰又整理完了聊城市各縣市區(高唐籍除外)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犧牲安葬在外地的,五十多名烈士的資料以及山東籍的1100余名烈士資料。并準備通過各種渠道繼續為烈士尋親。
助人為樂是一種美德,幫助他人是快樂之本,多一點愛心,為他人多做一點事情,多幫一份忙,就多一點快樂,社會就多一份和諧。徐文峰用他的實際行動將“助人為樂”這一美德傳承下去。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