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涉水巡井巡線

王全忠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用心呵護油井,讓每口井實時受控,平穩運行(圖為王全忠緊盤根)

王全忠總是用嚴謹負責的態度對待原油計量工作,經他手的數據都是準確的(圖為王全忠量油)

準確錄取基礎資料
王全忠,男,1960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退伍轉業軍人,現任勝利油田孤東采油廠注采501站KD162#計量站站長。
從2004年9月建站至今,作為一個老石油、一個退伍老兵,他一直默默無聞地堅守在這里,不僅堅守出了一個采油管理的“行家里手”和“多面能手”,而且也堅守出了戰勝孤寂的習慣、搏擊風浪的勇氣以及關愛小站勝于關愛家人的情懷,以自己的“最美堅守”詮釋了石油人勇于盡責、敢于擔當的內涵。2013年,被評為孤東采油廠“最美孤東人”、管理局勞動模范,2015年,被評為第五屆勝利油田敬業奉獻模范。
小站位于黃河灘涂腹地,地處偏遠荒涼,加上地處保護區核心區,除了工作以外,禁止其他人出入。孤獨、寂寞就是這個小站的代名詞。十幾年來,小站人員換了一撥又一撥,唯獨他選擇了一直留下來。目前,王全忠是班長,吳富春是他的同事,倆人輪流駐站倒班,每人上五天歇五天。如果一人有事請假,另外一人就得連著上十天。在這里上班,最怕的就是見不到人,一兩天還湊合,時間再長就難以承受了,而他卻一呆就是十二年。有人粗略算過,他駐站時間累計長達7年,其中有一次連續駐站17天,這是一個超出常人生理和心理極限的挑戰。他說之所以能做到這點,主要原因是自己當過兵,忍耐力強一些,再一個就是不能閑著,沒事就到井上轉轉,一忙起來就好多了,實在不行就找點別的事干,比如養個雞鴨、喂個狗什么的,既自娛自樂,又排解心情。就這樣,在這荒涼而又孤寂的小站上,他與一個叫虎子的小狗,還有幾只雞鴨,都成了相依為伴的“好朋友”,為的就是讓自己更好的留下來、守下去。
由于小站遠離管理區,日常管理和工作運行相對獨立,而且保護區清潔生產要求嚴、標準高,再加上潮汐、風暴潮等因素的影響,這個小站的管理不僅特殊,而且要求也非常高。“來了就要干好,決不能掉鏈子。”十年前,他從作業隊轉崗來到這個小站,就自覺發揚這種樸素的擔當精神,在干中學,在學中干,慢慢摸索,慢慢積累,不僅逐漸從一個采油門外漢成為“行家里手”,總結了一整套適應潮起潮落規律的油井管理制度、清潔生產辦法,確保了小站的安全生產、清潔生產,而且還成長為一個“多面能手”:練就了敏銳的聽力和鑒別力,單從抽油機、電機運轉聲音,他就能知道設備運轉是否正常、是否有故障及原因是什么;學習掌握了機械制圖及電工知識,一些小的故障自己就能檢查并排除;熟悉風暴潮的規律及特點,積累了豐富的應對經驗,提高了搶險救災和自救逃生能力。默默堅守,雖然平凡,但卻富有成效。他所管的小站始終保持了一流的管理水平,沒有發生任何安全、污染事故;所管的3口油井累計生產原油7萬多噸,其中KD162井免修期高達2085天,這在稠油井生產中是很少見的。
家庭和親人需要照顧,他的小站也需要管好。在不能兼顧時,他總是會選擇后者。因為,他很清楚這個小站,還有那幾口油井,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和份量,當然,他也知道這樣“選擇”,很對不住妻子和女兒,用他自己的話說,那就是家里基本顧不上,心里也很不得勁、很不舒服。因此,只要在家休息,他就陪著妻子聊天、逛街,而且還包攬了做飯、掃地、洗衣服等一切家務活。其實,妻子和女兒也明白,他這樣“表現”的目的,無非就是讓她們多理解他、多諒解他,說到底還是為了他那個小站、為了他那幾口油井。慢慢地,他的妻子和女兒也就從不理解到理解,從理解到支持他了。2013年正月十三一大早,他妻子看完天氣預報,就跟在家休息的王師傅說,明天有風暴潮,你這生日也別過了,趕緊去站上吧,要不然,你也是人在家里,心在站上。聽了妻子的話,本就有這個想法的王師傅趕忙收拾了一下換洗衣服,立即搭車趕到了小站,跟吳師傅一起迎風斗浪、搶險救災……本該在家休息的他,卻趕到了工作崗位上;本該在家過生日的他,卻沖到了抗擊風暴潮的第一線。類似的故事,類似的經歷,在王師傅身上,還有很多很多。
責任編輯:余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