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醫生一干就是51年
周章存,男,69歲,大專文化,鄉村醫生,山東省莘縣張寨鎮蘇村人。自1964年擔任村衛生室鄉村醫生一干就是51年,扎根農村,在最基層的醫療衛生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守護著當地農民群眾的健康,憑著崇高的醫德、精湛的醫術,為病人除疾祛病,排憂解難,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賴和贊譽。
51年扎根農村的鄉村醫生


周章存,男,69歲,大專文化,鄉村醫生,山東省莘縣張寨鎮蘇村人。自1964年擔任村衛生室鄉村醫生一干就是51年,扎根農村,在最基層的醫療衛生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守護著當地農民群眾的健康,憑著崇高的醫德、精湛的醫術,為病人除疾祛病,排憂解難,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賴和贊譽。
一個承諾,守了半個世紀
1945年父親參軍,之后參加了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而就在父
親離開家之后不久,周章存出生了。那時的家里除了小腳的母親,還有年事已高的爺爺和奶奶。他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在那個日子本就不好過的年代,這樣的一家人過得更加艱辛。小時候看著母親為了籌錢為爺爺奶奶看病而一個人默默哭泣,幼小的他立志要成為一名醫生,為像自己家這樣苦于無錢求醫的鄉親們治病。
懷著這樣的抱負,一直默默努力。1964年,18歲的他終于當上了一名鄉村醫生。51年過去了,已經69歲的周醫生還記得那天自己被任命為村醫時的激動心情。他興沖沖地跑去告訴母親和爺爺奶奶的時候,爺爺對他說:“咱們窮人看病有多難,你比誰都知道。以后,好好給咱們窮苦人瞧病吧!”。爺爺的這句話,他記了半個世紀。
抗戰勝利后,父親任昆明軍區某團團長,母親因農村小腳婦女不
能隨軍,與父親離婚。父親曾多次想讓周醫生去城市的大醫院工作,但是他每每婉言謝絕。他說不為別的,就為了守護著爺爺奶奶和母親這三位老人,還有像他們一樣的父老鄉親。多年后,爺爺奶奶先后去世,奶奶臨終時拉著周醫生的手說:“只要你母親活著,只要咱們村里人還需要你,你就一定要在這里守著!你母親這一輩子不容易,你要好好孝敬她!”送走了兩位老人之后,他更加盡心盡力孝敬母親,更加全心全意為鄉鄰治病。曾經有多家城里的大醫院再三請他,但他都婉言謝絕了,他說:“只要母親在,自己絕對不遠行!”
就這樣,為了一句“好好照顧苦命母親”,現年已經69歲的他依然和妻子一起精心照顧著已90高齡的母親。就這樣,現如今就在一斤白菜都超過1元的時代,為了一句“好好為窮苦人瞧病”,他依然在自己那兩間破瓦房里堅持著用兩三元為鄉鄰治病。他的好多徒弟都已經開了診所甚至醫院,大家勸他變通變通不要再固守老思想了,但他總是堅定而自豪地對他們說:“我當醫生不是為了掙錢,要是為了掙錢,我早成富翁了!我當醫生就為了能讓像咱們父輩那樣的窮苦人也能看得起病!”
一個承諾,半個世紀。付出了青春,放棄了繁華。默默地堅守,永遠的口碑!十里八村,一提起周醫生無人不豎大拇指。
情系農村,服務百姓無怨無悔
“做人就要實實在在”、“莊稼人掙錢不容易,能省一分是一分”,這是周醫生掛在嘴邊上的話,周醫生從來不把治病當做發財的行業,他對于前來看病的病友,總是微笑的與他們打招呼,并采用低利潤的看病方式來給他們看病,甚至對老人、孩子、困難村民看病費用是零利潤或者免費。而他自己的診所,至今還是兩間破瓦房。
多年來,他在臨床實踐中不斷探索,利用單方、偏方救治了數萬名患者。一次晚上出急診,由于雨天路滑,不幸跌倒,腳踝嚴重扭傷,為了盡快控制病情,帶傷仍然堅持到病患者家中,患者家屬看到他有時痛得直冒冷汗,感動地流下了眼淚。得到周醫生精心醫治的人,都夸他是個“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好醫生。
扎根農村,守護鄉鄰一諾千金
成為一名鄉村醫生之后,為了提高醫學水平,更好的為鄉親們治病,他自費參加了六年鄉村醫生中醫學院函授,經刻苦學習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大專文憑。他在實踐中經過多年的臨床總結創造了多個自己的單方,例如:利用麥苗治療小兒黃疸,食醋治療膽囊蛔蟲,單純阿托品靜入治療農藥中毒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推廣到上級醫院挽救了無數生命,受到了廣大醫學工作者的好評。
2008年,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工作在莘縣進行試點。為了辦好百姓家門口的醫院,他不顧年過60的身體,不分白天黑夜,積極配合上級,建立健全了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積極主動地做好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為轄區2000多名常住居民進行了健康查體并建立了居民健康檔案,為轄區200多名老人,123例高血壓病人,32名糖尿病人,7名重型精神病人建立健康檔案并納入健康管理,提供每三個月一次的上門隨訪服務。他特別關心老年人健康狀況,每年都親自上門為65歲以上老人進行一次健康體檢,并及時將查體信息存入檔案,成為老年人的貼身健康顧問。
堅守農村, 護衛父老盡力盡心
從醫50多年來,為了自己心中的夢想,為了父老鄉親的生命健康,他多次放棄轉正機會,獻身農村的衛生醫療事業。50多年來,周章存將自己的青春和熱情都奉獻給了家鄉的父老鄉親。他就像一粒能生根開花的種子,用自己的默默奉獻,改變著農村缺醫少藥的現狀。
他本著奉獻一方,造福一方,救死扶傷的宗旨,在平凡的崗位上幾十年如一日,默默無聞,無怨無悔,辛勤耕耘,扎根農村,情系百姓健康,為農村衛生服務工作無私奉獻。為父老鄉親治病,他可以不計報酬,披星戴月、不管白天黑夜, 早出晚歸、不畏酷暑嚴冬,真正做到有求必應,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鄉村醫生的信念與人生價值。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這是周醫生一直遵守的醫療宗旨,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鄉村醫生,在鄉村醫療這個有限的空間里,默默奉獻、任勞任怨、辛勤耕耘,盡管他的崗位非常平凡,盡管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業績,但他會一直把好事做下去,永遠做村民的好醫生、鄉親們的健康衛士。
責任編輯:余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