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離不棄 愛心的傳遞
馬立書,五蓮縣安監局市北經濟開發區服務大廳科員,現年45歲,中共黨員,居住在戶部鄉駐地。他孝敬老人,夫妻和睦,兄弟團結,教子有方,是同事公認的孝老愛親模范,在社會上具有良好的口碑。多年來他一直照顧著一位殘疾的遠房大哥馬立全的事跡,在戶部一帶更是被傳為佳話。

馬立書,五蓮縣安監局市北經濟開發區服務大廳科員,現年45歲,中共黨員,居住在戶部鄉駐地。他孝敬老人,夫妻和睦,兄弟團結,教子有方,是同事公認的孝老愛親模范,在社會上具有良好的口碑。多年來他一直照顧著一位殘疾的遠房大哥馬立全的事跡,在戶部一帶更是被傳為佳話。
大哥馬立全現年69歲,先天右眼失明,八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撇下他領著他的妹妹改嫁他鄉。看著孤苦殘疾的遠房侄子無人照料,馬立書的父母收養了他。馬立書的父親去世得早,不管生活多么艱辛,馬立書的母親對殘疾侄子始終不離不棄。馬立書是獨子,與妻子張連香結婚后,夫婦二人一直和母親、大哥住在一起。長兄如父,再加上大哥年齡比她們大二十多歲,因此她們一直都把大哥當做長輩來孝敬。馬立書結婚后的第十個年頭,母親因病離開了人世。臨走前母親拉著兒子兒媳的手說,“你大哥打小和咱們生活在一起,早已經成為一家人,他身體不好,還有殘疾,又沒有別的親人,活得不容易,俺知道你們兩個孝順,俺走后,你們要照顧好你大哥,讓他晚年有個依靠。”兩個人含著熱淚使勁點了點頭,正式從母親手中接過了照顧大哥的接力棒,從此對大哥更加關心體貼。
大哥除了眼睛殘疾,還患有膽結石和氣管炎,需要常年吃藥,一年要住四五次院,每年治療費扣除合作醫療也得三四千元,這對兩個孩子都在上學的老馬一家不是個小數目。為了緩解經濟壓力,妻子張連香做一點小買賣貼補家用,老馬工作之余幫著妻子干,他們每天起早貪晚,很苦很累,但從來沒有抱怨一句。2008年大哥需要做膽結石手術,手術費3000多元。當時馬立書已經兩個孩子,全家五口人就靠他一個人工資,生活很不寬裕。大哥深知弟弟的難處,不愿拖累她們,死活不肯做手術。馬立書沒有辦法,只好發動全家把大哥硬拽上車送進了醫院。然而手術并不能解除膽結石的困擾,老結石去了新結石還會再長出來,病人需要常年吃藥控制,定期住院治療,防止結石長得過快過大。氣管炎也是難以根治的疾病,經常性發作,只能常年吃藥維持,嚴重時住院治療。除了正規治療,老馬夫婦只要聽說有治膽結石、氣管炎的偏方、秘方,都想方設法給大哥試試。他們聽說雞內金烘干研成粉末能治膽結石,就一直給大哥用這個方子,效果不錯;近期又打聽到一家中醫祖傳秘方治療氣管炎很有效,就立即郵過去200塊錢買10瓶先試試。今年2月20日晚12點,大哥忽然胃部疼痛難忍,馬立書緊急撥通了120,趕到縣醫院后即刻給大哥做了鋇餐、胸透、驗血、查尿等檢查,光檢查費花了500多。馬立書推著大哥一樓、三樓來回跑,等到檢查結束后,已是凌晨四點。聽醫生說大哥只是胃痙攣,沒什么大礙后,馬立書才松了口氣。隨后經過十幾天的住院治療,大哥胃病已經痊愈。
除了給大哥花錢治病,老馬夫婦在日常起居上對大哥更是悉心照料。她們給大哥單獨騰出一間朝陽的臥室,每天打掃得干干凈凈。吃飯時先給大哥盛上,為大哥按好座位,然后全家圍坐一起高高興興地吃。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兩個孩子品學兼優,孝敬大爺。現在盛飯都不用媽媽動手了,孩子們每次先給大爺盛上,有好菜夾到大爺碗里。大哥身體瘦小,買來的衣服很難合身,弟媳張連香每件衣服都給他親手改制,讓大哥每天穿得整整齊齊的。馬立書給大哥不僅是生活上的關心,更多的是人格上的尊重。家里不管什么客人來,吃飯時總讓大哥坐在上座陪客人。重要的家庭事務,總是征求一下大哥的意見。盡管大哥一再拒絕,老馬夫婦總是經常給大哥些零花錢,讓他自己買點喜歡的東西。
就這樣,老馬幾十年如一日盡心盡力照料大哥,四處為大哥求醫問藥,并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如何孝敬老人。風雨同舟61載,不離不棄三代人,一家人對殘疾大哥的真誠付出,詮釋了“好人”的深刻內涵。
責任編輯:毛德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