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經營創大業
他1959年出生在岱岳區良莊鎮查宣洛村一個貧困家庭。家里的貧困使他養成了勤奮,堅忍的習慣,那時的他一直堅信一句話“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因此從小學到高中一只品學兼優,年年受到學校表揚。


查傳忠,男,55歲,中共黨員,大汶口鎮太平街村人,泰安市福潤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他1959年出生在岱岳區良莊鎮查宣洛村一個貧困家庭。家里的貧困使他養成了勤奮,堅忍的習慣,那時的他一直堅信一句話“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因此從小學到高中一只品學兼優,年年受到學校表揚。16歲時父親過世,母親也重病纏身,家里還有兩個弟弟和兩個妹妹,最小的妹妹才年僅一歲。身為長子,家里的重擔都落在了他的身上,剛剛考上高中的他放棄了學業。輟學后,他努力學習一些農機技術,在生產隊里謀到了一份活干。
天有不測風云,20歲在生產隊澆地時,抽水機器的拉帶突然斷裂正好打中他的左眼,拉代扣也飛出扎進他的右眼。社員們把他送到醫院,在疼痛中聽到醫生說,左眼視神經損傷,產生視力障礙,而右眼一輩子都看不到東西了。但他身殘志堅,繼續勞動。生產隊對他進行工傷賠償時,他斷然拒絕。1981年,生產隊分配土地,他抓鬮抓到了一輛獨輪車。他摸索著走到25公里外的親戚家借了五塊錢,用獨輪車開始販運青菜。1982年,借著改革開放的春風,23歲的他從親戚家借了280斤小麥,賣了100多塊錢,這就是他最初的創業基金。他推著獨輪車來到岱岳區大汶口鎮,開始販運糧食。憑著堅持和努力,從推上獨輪車,到駕上毛驢車、再到騎上自行車,最后開上拖拉機,他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干活,家庭狀況不斷改善。后來聽村里的老百姓說,大汶口產的小麥品質高,口感好,他瞅準了這個機會,于1997年創立了汶河磨面房,建成日生產面粉30噸的面粉生產線,率先實現了規模化生產。成立初期,他憑借高品質的優良產品和誠信經營,取得了較好的生產經營效益,在市場競爭中站立起來并穩住了腳根。1997年建成投產到2002年,磨面房面粉累計銷售5萬多噸,利稅200余萬元。2003年,隨著面粉市場的擴大,他又大膽投資400余萬元建成了日加工能力150噸的面粉生產線,并成立了泰安市岱岳區金鵬面粉廠。
誠信是種美德,更是他對社會的感恩,讓老百姓吃上放心面就是他的最終目的。有一年夏天下大雨,倉庫進水,庫存20000斤小麥全部霉爛。工人問他怎么辦,這可不是小數目。他覺得咱做人要講良心,不能讓老百姓吃上黑心面。于是,他毅然決然的回復:“埋掉。”2005年夏天,他和一個東北客戶達成6個車皮,72萬斤面粉的供貨協議,沒想到中途貨物發了一半,小麥價格突然上漲,如果再按照協議價格繼續發貨的話,他會損失好幾萬元,怎么辦?經過慎重考慮,他覺得人不能言而無信,做人要講良心,依然按原價格把貨全部發了過去。東北客戶知道這個情況,深受感動。后來他們不但成了生意上的伙伴,也成了生活上的好兄弟。
為了讓老百姓吃上放心面,為了給殘疾人朋友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2013年他投資成立了泰安市福潤面業有限公司。公司現有員工80余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8人,占地面積20余畝,固定資產近3000余萬元,擁有一條日產面粉400噸的面粉生產線,一條日產面粉150噸的面粉生產線和1條面條生產流水線,產品深受客戶和廣大消費者的喜愛,行銷泰安、萊蕪、沂源、博山的廣大地區,遠銷國內等十多個省市地區,年銷售額2億余元,年稅金600余萬元。近年來,查傳忠致力于公益事業,為汶川地震災區、鎮村修路架橋等公益活動捐款10萬多元;每年都捐資救助貧困學生和貧困家庭;每年都慰問五保孤寡老人,為他們贈送面粉,發放慰問金。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辛,查傳忠成為當地殘疾人自強自立、艱苦創業、脫貧致富的模范榜樣。
他先后分別被授予山東省殘疾人自主創業標兵、泰安市殘疾人自強模范、泰安市殘疾人創業明星、岱岳區殘疾人自強模范等等榮譽稱號。并多次在市政府、區政府、學校、煤礦做報告,贏得了大家的好評。
責任編輯:王云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