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癡心妻子照顧癱瘓丈夫
二十年不離不棄不言悔
—孫香蘭同志事跡材料
孫香蘭,女,1964年 6月出生,鄄城縣鄭營鎮馮莊村村民,二十多年如一日,無怨無悔照顧癱瘓丈夫。
二十多年前,孫香蘭丈夫馮福建在一次查體中得知患了腦瘤,雖經過手術治療,但仍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遺癥,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平時健康的丈夫成了這樣。面對突如其來的噩耗,孫香蘭一下就懵了,她意識到丈夫的下半輩子可能就要在床上度過了,看著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再看看臥床不起的丈夫,孫香蘭感覺天好似塌了下來。
“一定要把丈夫照顧好,孩子們需要一個爸爸”,這個信念支撐著孫香蘭擔起了生活的重擔。從此孫香蘭開始了含辛茹苦的艱難生活,當別人剛剛從睡夢中醒來的時候,孫香蘭已經在地里忙活了2個多小時,干完活回家做飯,照顧丈夫起居,吃完飯再去送孩子們上學,晚上當大多數人都進入夢鄉的時候,孫香蘭還在忙著準備第二天的伙食,每天都是這樣,象一個不斷旋轉的陀螺,終日忙得腳打后腦勺。
不僅如此,她每天還要抽出大量的時間照顧丈夫。為了保證丈夫的營養,她每天早上都要煮一個雞蛋,熬一點稀飯給丈夫喝,每次喝完后,都要端來一碗涼開水給丈夫漱口。看著妻子忙碌操勞,馮福建心里愧疚憋屈的難受,常暗自流淚,就是說不出來。細心的她觀察到了丈夫的異常情緒,就對丈夫說:“有你在,我們才是個家,再苦再難我們都能堅持下去!”
照顧癱瘓在床的病人是件很艱難的事,孫香蘭每天要為丈夫擦拭一到兩次身子,每次擦好后都會為她換上干凈衣服服。丈夫每一次大小便之后都及時清洗,每兩小時就為她翻身,晚上也是這樣。病痛的折磨讓丈夫的脾氣變的有些古怪,有時候一件小事也會招來丈夫的一頓責罵,每當這時侯孫香蘭只能選擇暫時的離開,找個沒人的地方,流眼淚,然后再回去笑臉相迎,別人問他有沒有怨言,孫香蘭說:“人不能太自私了,他也樂意和好人一樣,如果離開,我會一輩子良心不安,我不會放棄的,再難都要堅持!”。
吃苦受累洗衣做飯,這些對于孫香蘭來說還不算什么,丈夫治病、孩子上學的費用像一塊巨石一樣整日壓在孫香蘭的心頭。丈夫癱瘓在床,家里主要的經濟來源就沒了,為了籌錢,孫香蘭只能利用早上、中午、晚上丈夫休息的時間,加工一些檔發,省吃儉用,家里的糧食全部換成了錢,給丈夫治病,供孩子上學。
“久病床前見真情”,愛讓她堅持,“不拋棄、不放棄、不離棄”的信念讓孫香蘭走到了現在。問及今后的打算,孫香蘭說他還要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照顧著馮福建,“他是我的丈夫,我是他的妻子,我有責任照顧好他”。孫香蘭對癱瘓丈夫的不離不棄感動著村里的每一個人,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和諧家庭中,她是最好的典范。
責任編輯:孫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