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鑄就永恒
吳菲菲,女,1987年3月出生,濟寧市魚臺縣王魯鎮后屈小學教師。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吳老師在教學中,始終滿懷著教書育人的高度責任心,認真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吳菲菲,女,1987年3月出生,濟寧市魚臺縣王魯鎮后屈小學教師。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吳老師在教學中,始終滿懷著教書育人的高度責任心,認真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育教學工作任務,刻苦鉆研教材,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工作之外,她默默無聞地恪守著“君子入則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人生格言,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無怨無悔地侍奉于父母雙親身旁,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照料。他以實際行動為家庭其他成員做出了表率,贏得了單位同事和親朋好友的稱道,同時也塑造了一個“現代孝廉”的典范形象。
結婚后,丈夫長期在外工作,只有過年時才能回家,無暇照顧家庭,她義無反顧的挑起了這個重擔,為了不讓丈夫分心,大事小事一個人能頂下來的堅決不告訴丈夫。結婚以來,她一直跟公婆住在一起,家庭和睦,婆媳之間相處非常好。只要在家中就忙著做各種家務,把家里整理的井井有條。80多歲的奶奶有著十幾年的老年心臟病,住院是常有的事,她就和姑姑、婆婆輪流照顧奶奶,為奶奶洗腳、喂飯、倒馬桶,跑前跑后。很多人對她說,你作為孫媳婦沒有必要做這些,但是她把這些作為自己分內的事情,作為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動力,竭盡全力用真情去幫助老人,用仁愛去伺候老人,用愛心去善待老人,大愛無疆,真愛無言,她用博大的胸懷和仁厚的摯愛,換來了人間至純至愛、至善至孝。
她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全家就靠父母種地勉強維持生計,家庭經濟十分困難。看著親母面朝黃土背朝天,揮汗如雨地勞作,看著父親跟著別人整天在外干建筑,腳被釘子穿透,都不舍得多打瓶消炎藥,心里別提有多難受。那時候她就忙著洗衣、做飯、給兔子割草,見什么活就干什么活,竭盡全力的幫父母分擔家務,并暗暗發誓,長大后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父母過上幸福的生活。后來通過刻苦努力的學習,以全縣第一的成績成了一名人民教師。她拼命的工作,用教學成績回報社會,從開始工作到結婚除了買一些日用品、家里需要的東西,把全部工資都交給了父母,讓家中不再那么緊張。可是母親由于過度操勞,腿上冒了許多的青筋,導致一條腿粗,一條腿細,走路都很累,更別提干活時了。為此,她多次勸母親去做手術,最后終于答應在假期做手術。她就一個人帶著母親來到醫院,排隊掛號、檢查、取藥…她扶著媽媽在醫院里穿梭。住院期間一個人白天黑夜的守著母親,剛做完手術時,麻藥一時沒有退去,導致母親一夜要起來十幾次的上廁所,她就一整夜的不睡覺陪著母親,一趟趟的去倒馬桶。這就是生活中的點滴,這就是孩子對父母的愛,這就是孝道的真實寫照,它無需過多的話語,只需用行動去實踐“孝”的全部。
作為女性,經營好自己的家庭,為丈夫營造愛的港灣是天經地義的。因為男人把世界當家,女人把家當世界。父母含辛茹苦的養大孩子,圖的不是回報,只希望孩子能平平安安,快快樂樂。所以,一直以來,她抱著兩個做人原則:一是不怕吃苦,二是不怕吃虧,在這個家里只講奉獻,不求索取,家庭十分和諧。“子欲養而親不在”是作為子女的最大遺憾,她不想有遺憾, 她只想從現在開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讓四位老人快快樂樂、開開心心、高質量的生活。 同時,作為一個普通人,只想兢兢業業的搞好工作,盡心盡力的當好老師,一心一意的經營好家庭,默默無聞的做一名好女兒、好媳婦、好妻子。
責任編輯:胡玥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