乜進桂,女,沂南縣依汶鎮朱家峪子村人。今年88歲的乜進桂,每天佝僂著腰,要像照顧咿呀學語的娃娃一樣,喂養兩個50多歲的智障兒子,而他們卻連“媽媽”都叫不出來。母愛是偉大的,無私的,在歷經戰亂、喪夫和喪子之痛后,她依然對兩個兒子不離不棄,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為他們遮風擋雨。
三個殘障兒子,一位堅強母親
1956年,23歲的乜進桂嫁到朱家峪子村,原本以為這是幸福生活的開始,但大兒子的出生卻打亂了平靜的生活。
結婚一年后,大兒子出生了,初為人母的乜進桂很開心,但一歲時她卻發現大兒子“不對勁”。后來她才知道,大兒子是先天智障,無法治愈,這對初為人母的乜進桂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
后來的十年間,乜進桂又先后生育了3個兒子1個女兒,其中三兒子朱三禿和小兒子朱智烈都是先天智障,面對3個智障兒子,乜進桂曾經想過自殺,但是放心不下生活無法自理的兒子們,她只能咬咬牙,堅強地活下去。
乜進桂夫妻二人都是種地為生的農民,沒有其他的收入來源,原本就過得清貧,3個智障兒子的出生無疑是雪上加霜。丈夫每天都早出晚歸,她根本無法顧及田地,照顧孩子是她每天的全部內容。“給3個智障兒子洗臉、喂飯、擦身、照顧大小便等,同樣的事卻在無數次重復。”乜進桂小兒子體質差經常感冒發燒,需要吃藥治病。由于孩子不會正常表達出哪里不舒服,心情煩躁時會亂吼,有時晚上會因為全身疼痛哭鬧不止,她就只能不停的給小兒子按摩哄睡。
乜進桂還要照顧一雙正常的兒女成長成才,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1點,“50多年了,我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
中年喪子晚年喪夫,一雙肩膀撐起破碎的家
大兒子由于身體本就孱弱,加上長期營養不良,在18歲那年去世了。“大兒子雖然智力低下,但是總會哄我開心。”而大兒子的去世給了乜進桂沉重的打擊,很長一段時間里她都無法接受,干脆把幾個孩子送到婆婆家照管。
公公婆婆年邁,照顧孩子們很吃力。乜進桂也看不得孩子哭著找媽媽,無奈還是重新將他們接回家。每當他們頑皮、不聽話、發脾氣時,乜進桂說自己也想罵他們幾句,但想想又忍住了,“我罵他們,他們也不知道,自己也心痛。”至今,兩個孩子都已年過半百,乜進桂從未舍得罵過他們一句。漸漸地,乜進桂習慣了日復一日的生活。
時光荏苒,健康的一雙兒子已成家立業,公公婆婆相繼去世,乜進桂夫妻二人日復一日地照顧兩個智障兒子。然而,在2009年,她的丈夫突發惡疾,不久便撒手人寰,生活的擔子全落在她身上。本來丈夫還能做些農活維持生計,乜進桂在獨自照顧兒子的同時做些小手工補貼家用,孰料,天不遂人愿。
“我都不敢生病,要是病倒了,2個兒子就得挨餓,”一份深沉的母愛,支撐著她,即使每天累得腰酸背痛,也堅強地生活著。
屋漏偏逢連夜雨,出嫁的小女兒家里也傳來噩耗,女婿常年在外奔波,不幸車禍去世。母女連心,孩子遭罪,乜進桂比誰都難受,但她只能在逢集時帶著兩個智障兒子,去女兒家陪她聊聊天。
距離女兒家短短3公里的路程,乜進桂帶著兩個智障兒子卻要走上半天。智力不足3歲孩子,一路打打鬧鬧,累了還會發脾氣,乜進桂只能耐心安慰,再繼續前行。
半個世紀精心呵護,生命有邊母愛無涯
如今,三兒子朱三禿已經54歲,小兒子朱智烈也有51歲,一天三頓飯,都要母親乜進桂一勺一勺去喂,大小便依然不能自理,一年四季都得穿著開襠褲。
2019年,沂南縣天河養老服務中心向乜進桂發出邀請,卻被乜進桂婉拒了。“苦我一個人就行了,不要再給別人添負擔了。”50多年來,乜進桂一把屎一把尿,將兩個智障兒子照顧成人,她擔心三兒子走路不穩難免磕磕碰碰,擔心小兒子換了地方睡不好覺,更擔心母子成為養老服務中心的負擔。
一直以來,乜進桂母子三人所居住的房子年久失修,破舊不堪。2019年,依汶鎮政府為他們翻新了房子,娘仨都吃上了低保,現在吃住都不愁了。周邊的很多志愿者了解到老人的情況,常常為她們送去米面油,排上班來幫老人打掃衛生、洗衣服,陪老人嘮家常。看到家里一點點變好,她飽經風霜的臉上終于能流露出一絲笑容。
如今,生活已經不再是難題,但乜進桂心里還有三個未了的心愿。一是丈夫住院期間借了大伙5000元錢,現在娘仨省吃儉用,爭取在她臨終前一定把這些錢都還上;二是她要好好活著,計劃能在近幾年教會2個兒子獨立進食,學會大小便,哪怕有一天她不在了,也能為其他人減輕一些負擔;三是有生之年想聽兩個兒子喊一聲“媽媽”。
“生下來就是自己的骨肉,只要我還活一天就得管一天。”乜進桂心中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