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癱瘓婆婆43年來
2012-05-21 15:22:00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故事得從1968年說起。那一年,19歲的路軍嫁給了肖桂蘭唯一的兒子孫志鋼,成了她的兒媳,由此開始了她們長達40余年的婆媳情。提起路軍的婆婆肖桂蘭,我們就不得不談談她的曲折經歷。

43年來,她以超常的毅力和堅韌,用柔弱的肩膀照顧癱瘓的婆婆;從初為人媳到兒孫滿堂,她任勞任怨,不離不棄,用質樸的行動踐行著親情的承諾和責任;從花季少女到年過六旬花甲,她無私付出,默默奉獻,她內心的真愛閃爍著孝老敬老的別樣光輝……
她,就是堅持照顧癱瘓婆婆43年的好兒媳——泰安市岱岳區供銷社職工路軍。
“既然結了婚,我就要撐起這個家!薄獌合甭奋
故事得從1968年說起。那一年,19歲的路軍嫁給了肖桂蘭唯一的兒子孫志鋼,成了她的兒媳,由此開始了她們長達40余年的婆媳情。提起路軍的婆婆肖桂蘭,我們就不得不談談她的曲折經歷。肖桂蘭是位1947年就入黨的老黨員、老干部,曾擔任過肥城縣第八區趙莊鄉鄉長,安駕莊人民公社婦聯主任,縣委委員等職,當選為省、地、縣人民代表、還曾被省婦聯、省民政廳、省軍區授予“山東紅嫂”、省“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她工作雷厲風行,勇往直前,響應國家號召、落實黨的政策從不打折。1944年部隊大擴軍,肖桂蘭自覺動員丈夫孫慶芳帶頭參軍,踴躍抗戰保家衛國。她在后方動員民眾支前,做軍鞋送軍糧,成為支前模范。解放軍大軍南下,丈夫另立門戶。從此,肖桂蘭與兒子志鋼相依為命,過上了孤兒寡母的生活。肖桂蘭由于長期風里來、雨里去為工作操勞,為群眾奔波,加之家庭的思想壓力,積勞成疾的她突然病倒了,一病就是49年,癱瘓在床一切需用人照顧。
1968年春季征兵,這讓剛剛接到入伍通知書的孫志鋼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遇。“一邊是把自己撫養成人的親娘,另一邊是仰慕向往的部隊生活,當一名保衛祖國的解放軍戰士。說實話,我自己哪一邊都不想放棄,當時就想找個姑娘成家照顧俺娘,這樣在部隊也能安心。娘養兒一回不容易,她病了我不能撒手不管。”后來,經人介紹路軍和志鋼登記結婚。婚后第三天,志鋼參軍入伍,送丈夫去部隊的路上,路軍向志鋼保證:“結了婚我就有贍養老人的義務,你放心地走吧,我肯定把她老人家當作親娘。”妻子的莊嚴許諾給放心不下的志鋼吃了一顆定心丸。1970年志鋼在部隊提升為軍官,路軍每到部隊探親,都先把娘家妹妹叫到家里照顧婆婆,吃的、喝的、用的全都備好。特別是把婆婆的生活習慣及吃藥的時間、數量等都介紹的一清二楚。志鋼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暗暗下定決心在部隊好好干,用實際行動報答妻子的感激之情。
“這些年來,我們家庭中最大的功臣就是路軍!薄煞驅O志鋼
從相識到結婚,再到婚后丈夫參軍,前后不到十天的時間里,路軍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丈夫走后,年僅19歲的路軍獨自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家里大事小情全落在路軍一個人身上:癱瘓在床的婆婆、當兵在外的丈夫、幾間破陋不堪的老房子和左鄰右舍的冷言熱語,這是路軍剛過門后在婆家面臨的凄慘境遇。看著眼前的一切,堅強的路軍沒有退縮,她在內心里默默暗示自己,一定要把婆婆照顧好,讓丈夫在部隊安心服役。
自己的責任田離家有5、6里路遠,為了節省時間,路軍每天下地時帶好午飯。她說“這樣既耽誤不了地里的農活,又節省了來回時間,還能早一點回家伺候婆婆。”1970年深冬,路軍看到婆婆在陰暗潮濕、寒冷不見陽光的房子里,婆婆的病情一天天加重,心里特別難過。為改善這種居住條件,春天她到娘家取了部分錢,在鄰居家借來些糧食,讓親戚朋友和莊鄉幫工,建了四間新瓦房。婆婆住進了新房,路軍卻住進了醫院。她看到婆婆每天都高高興興的,心里也甜滋滋的,覺得生活中的苦累沒有白費,值了;貞浧甬斈甑慕洑v,路軍是如此地輕描淡寫。但從她的眼神里不難看出“兒媳伺候婆婆是天經地義的,根本不是什么新鮮事兒”。
白天在農田里忙碌一天,晚上回到家還得洗衣做飯、照顧臥床的婆婆,看管兩個年幼的兒子。過重的體力勞動、不規律的飲食和作息讓路軍換上了嚴重的胃病,也讓她的體重由145斤驟減到了90多斤。就是這樣,她也沒有讓婆婆吃過一天苦、遭過一次罪。為了全身心地照顧婆婆,路軍付出了常人難以向想象的代價:婚后40余年,她回娘家都是當天去當天回,從未在娘家住過一天。那年,娘家娘得了重病,一天下午安排好婆婆,匆匆跑到了娘家,看到老人家病魔纏身的痛苦與不愿松開手的留戀,多麼想在娘身邊多呆些時間,盡一下女兒的孝心啊,可想到婆婆在家無人照顧,還是狠心離開自己的娘回到婆婆身邊。當她第二天一大早再回去時,娘已與世長辭了……
當談及雙方的老人,路軍含著淚告訴記者:“我娘生病時家里還有其他姊妹輪流照顧,我可以隔三差五去看看;但婆家就志鋼一個獨子,我要走了,婆婆就沒人管了。”透過樸實的話語,我們看到了路軍一顆金子般的心。
“路軍是我兒媳婦,更是我親閨女。”——婆婆肖桂蘭
老人逢人便說:“俺這輩子有福氣,攤上了這么一個好媳婦,要不是有她照管,俺也不可能活到90歲這把年紀。大家都說路軍是俺的好兒媳婦,倒不如說她是俺的親閨女。路軍沒娶進門時,俺曾經想到過‘死’,是她給了俺生活的勇氣和戰勝疾病的信心!
1980年,路軍隨軍了,并安排了正式工作。環境變了,敬老愛老養老的本色沒變。她隨部隊到哪里就把婆婆帶到哪里,侍候到哪里,從未嫌棄。路軍把全部精力都傾注在了照料婆婆上,而在婆婆上了年紀后,她就更加無微不至地照顧老人,甚至自學成了“理療師”。為了給婆婆治療,路軍自己學會了注射、針灸,為減輕婆婆的痛苦,她先在自己身上練習扎針,后來再給婆婆打針就不用去醫院了。
在路軍的精心護理下,婆婆的奇跡般的好了起來,有時還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做飯、洗衣、看看孩子等。這時,路軍怕婆婆一人待在家里無聊,就把自己每月的工資攢起來,再加上平時的積蓄,購買了一臺彩色電視,解決了婆婆在家的寂寞。隨著老人年齡的增長,行動越來越不方便,2005年夏天老人不慎把腿骨折,因常期臥床而生的褥瘡令醫生們束手無策,四處尋醫問藥無果后,路軍每天堅持用紗布蘸著溫水給老人堅持擦身子,最終使老人得以康復。不到半年時間,老人家又能下地走路了。從此,路軍怕婆婆睡覺掉下床來,近年來每晚都和婆婆在一起休息。每天夜里都得給婆婆端屎端尿、擦身服藥、舔蓋衣被,有時一晚上折騰下來天都亮了,多少年她都沒睡過一個囫圇覺。路軍告訴記者“我婆婆是對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做出杰出貢獻的人,我們晚輩沒有理由不關心和照顧她老人家。這是兒媳婦應該做的,更是應盡的義務!43年來,路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結婚伊始的莊重承諾。她的事跡在泰安電視臺、泰安日報等新聞媒體多次做過專題報道。泰安日報2012年3月14日又以“最美泰安人”做了宣傳報道。
行孝是善心的體現、是愛心的寫照;行孝是至高的道德、是做人的風范。路軍把贍養癱瘓的婆婆看成了自己的使命,她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怨天尤人,用自己質樸的行動,用一腔的真愛,演繹了至純至孝的動人情結,詮釋了大愛無言的高尚情懷,也譜寫了一曲“孝老愛親”的時代贊歌。這真是——人間自有真情在,久病床前有孝媳。
![]()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