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切獻給教育事業
2012-05-21 15:31:00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他是一名退休教師,卻仍然每天風雨無阻往學校跑。他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卻主動挑起了義務為學校廁所掏糞的臟活。他是一個家庭拮據的癌癥患者,卻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積蓄捐資建學。他就是東平縣接山鎮常莊村的退休教師顏廷潤。

他是一名退休教師,卻仍然每天風雨無阻往學校跑。他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卻主動挑起了義務為學校廁所掏糞的臟活。他是一個家庭拮據的癌癥患者,卻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積蓄捐資建學。他就是東平縣接山鎮常莊村的退休教師顏廷潤。
“把我的一切獻給教育事業,獻給孩子們,我無怨無悔。”
1965年,年輕有為的顏廷潤受命建立接山鎮中心小學。在他的奔走和爭取下,總算有了三間破屋當教室。但是那時的條件非常艱苦,群眾和集體都沒有錢,辦公室用品和桌椅板凳便無從談起。顏廷潤牙關一咬,決定自力更生、勤工儉學,沒想到這條路一走就是十年。
這十年,為了增加學校收入,他帶領教職工在路邊、地頭、墻角、池塘種上了麻籽、蓮藕等作物,當年就喜獲豐收,賺了第一桶金。農閑時他們又上山砸石子、逮蝎子,麥收季節到地里拾麥穗。即使課余飯空也不閑著,自己買來理發工具,給群眾理發掙點小錢,又在村外開出一片荒地,種棉花搞良種繁育。學校收入連年增加,顏廷潤手上的繭子越磨越厚,背也越來越駝。就靠著這份勤勞和汗水,學校積攢下了400多元錢。顏廷潤用這些錢添置了20張桌凳,修整了門窗,購買了罩子燈、字典、鉛筆、作業本等學生用品。學校規模年年擴大,由最初的兩個班35人,擴展到1975年的五個班109人。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顏廷潤從電視上看到災區的孩子因地震失學甚至喪命的情景,愛孩子如命的他每天都以淚洗面。第一時間拿出自己當月的退休金2100元捐給了災區。他在日記中含淚寫道:“我雖不能到災區現場救助孩子們,但我的心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他們。只想盡我這個農村教師一點綿薄之力,希望他們能振作起來!”
2008年,接山鎮常莊小學的教學樓就要竣工了,但仍存在著資金短缺的問題,教學工作不能正常進行。顏廷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使孩子們早一天搬進新校園,早一天接受良好的教育,在村里召開的捐資助教大會上,他帶頭捐出所有積蓄6000元。而當時,顏廷潤的兩個孩子都已下崗,一家幾口還住在1988年蓋的舊屋里,連件像樣的家具都沒有。這6000元還是他背著老伴,賣掉了家中的老母雞才湊齊的。在場的村民被感動的熱淚盈眶,紛紛慷慨解囊,短缺的資金很快就湊齊了。有人問他后不后悔,他說:“錢,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只要孩子們能早一天在新校園里讀書,就是獻出一切,我也無怨無悔。不過,我還是恨自己沒用,不能給孩子們更多!”
為了給學校節省每天20元的費用,顏廷潤主動當起了學校的掏糞工。上課時,他是孩子們的好老師,教師們的好校長。放了學,他就是清潔工,推著小車,拿著鐵鍬,為孩子們打掃廁所。“別看這一天省下的20塊錢并不起眼,”顏廷潤說:“一個月就能為學校節省一年的粉筆錢!這活咱干得值!”
“如果不和村里的孩子在一起,我可能早已死去,即使活著,我的生命也失去了光澤。”
1996年,顏廷潤的脖子后面長了個小瘤子。時任接山鎮中心小學校長的他整日忙于教學工作,并沒有太在意。這一拖就拖到了年底,疼得實在受不了,他為了節省時間節省錢,到了鎮衛生院將瘤子割掉了,回來后刀口還沒愈合就接著上課。于是,孩子們就看到他們的顏老師一邊講課,一邊用紗布捂住還在滲著血的刀口。但是瘤子卻越長越大,已經化膿。在老伴和同事們的極力勸說下,他來到縣人民醫院檢查,結果卻如晴天霹靂擊中了他:他得的是皮膚癌。轉入解放軍八十八醫院后,醫生建議他立即手術,否則有生命危險。他只好交代好工作,上了手術臺。手術后,他昏迷了三天三夜,老伴和孩子們也不吃不喝的守了他三天三夜。在醒來的那一刻,他的第一句話竟然是:“我還有兩節課沒上完!”。護士小趙開玩笑地對他說:“要不是惦記這兩節課,您老人家恐怕再也醒不過來了”。出院兩天后,顏廷潤就拖著虛弱的身體重新站上了講臺,迎接他的是老師和孩子們的一陣陣掌聲和一行行淚水……
就這樣,他一邊工作一邊化療,沒有落下一節課。一年后,他重新檢查病情,他的體內已經沒有癌細胞了。老軍醫驚訝不已,連稱這是個奇跡。而他心里明白,他在日記中寫道“一本教案,一支粉筆,一片深情,清白為人,一生何求多富貴。兩間斗室,三個弟子,兩袖清風,耕耘桃李,平身已是不貧窮。傾心育人,是我終生的選擇。無悔的奉獻、忘我的工作,使我的生命得以延續,工作殺死了癌細胞!”。
2002年8月的一天,顏廷潤正式退休,老伴終于舒了一口氣,對他說:“你呀,操了一輩子心,這下可要享享清福了吧!”他只笑,不回答。第二天,他來到常莊小學,對校長說:“我自愿無償擔任咱們學校的少先隊輔導員,我不在校外當輔導員,我要留在學校里,每天按時上下班!”校長握住他的手,動容地說:“老校長,我們同樣需要您,歡迎您!”
擔任少先隊輔導員之后,他把自己積攢多年的二千多冊圖書捐給學校,又自己掏錢給孩子們訂閱了十幾種青少年讀物,自愿兼任學校閱覽室管理員,每天對孩子們開放,節假日也不例外。他在日記中寫道“這樣我就能天天和孩子們在一起了,我感到非常充實、快樂……”
東平縣接山鎮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紅色鄉鎮”,流傳著很多抗日戰爭時期的英雄事跡。為了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他帶領孩子們到陸房戰役和香山戰斗遺址參觀,當起了講解員。他還背著干糧和水,翻山越嶺收集資料,把發生在接山鎮的革命故事編寫成了校本教材,讓學生們牢記先輩的功勛,珍惜現在的生活。
憑著對孩子們的滿腔熱愛,顏廷潤退休不離崗,在少先隊輔導員的位置上發揮余熱,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先隊輔導員”,并到人民大會堂領獎,圓了他“去北京當模范”的夙愿。在至高的榮譽面前,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只是盡了自己的一份心,黨和人民就給了我這么高的榮譽,我倍感慚愧,唯有以更加的努力工作來報答這份信任!”
“留守兒童不是沒人管的苦孩子,我就是他們的‘集體家長’!”
學校里有個男孩子叫顏瑞,小學四年級時爺爺身患重病去世,他的父母為償還給老人治病的巨額債務外出打工掙錢,家里只留下了年近七十的奶奶照管著小顏瑞。顏瑞不光學習成績好,還懂事孝順。放了學就幫著奶奶洗菜、喂雞、打理農活。顏廷潤聽說后,非常心疼這個“留守孩子”,經常找他談心,給他買學習用品,幫他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問題。但顏廷潤考慮的不僅僅是這一個孩子。
隨著外出打工人員的逐漸增加,學校的“留守兒童”也越來越多。怎樣使他們健康成長,成了顏廷潤思考最多的問題。他把這些留守兒童登記造冊后一一家訪,掌握著每個孩子最詳細的情況。哪個孩子情緒有了波動,他都會主動找他們談心,及時疏導心理,解決問題。他還自費在辦公室開通了一條留守生專用電話,每月讓孩子和家長免費通話一次。每當孩子們對著電話那一頭說:“爸爸媽媽,我想你們!你們什么時候回來啊?”,顏廷潤都會在一旁潸然淚下。而每當孩子們說:“爸爸媽媽別擔心我,我們有顏爺爺呢!”,他打心眼里感到高興。
僅這一項,顏廷潤每月的話費都在二百元以上,但他卻從來不心疼錢,孩子們想打多長時間就打多長時間,他從不催促。“留守兒童不是苦孩子,我就是他們的集體家長!”顏廷潤說。
為了適應新的社會形勢,更有效地教育孩子,他不斷為自己“充電”,每天查閱有關資料,學習最新的教育方法。針對留守青少年經常出現的心理問題,他用春風化雨的方式幫助孩子走出誤區,與孩子們成了忘年交。同時,還用自己的退休金給家庭貧困的學生交學費、買文具。孩子們對他產生了一種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依賴和眷戀,他們都知道,只要有困難,那個面容慈祥、心地善良的顏爺爺會一直陪在他們身邊。
記者手記:采訪雖然結束了,心情卻久久無法平靜。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我們習慣于看到那些光鮮的作秀和拙劣的表演,用來掩飾內心的冷漠與虛榮。而顏廷潤老師無怨無悔的付出,不光是因為他自愿背負這份沉甸甸的責任,更是源自于內心對教育事業、對孩子們純粹的癡迷和熱愛。他可以傾家蕩產捐資助學,他可以身患癌癥不離講臺,他可以心甘情愿當掏糞工……他始終微笑著,用40多年血與汗的耕耘,告訴人們什么才是真正的“人民教師”。
![]()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