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老人造綠鹽堿地
2012-04-22 12:06:00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都說“鹽堿地里無良樹”,但是在東營市河口區有一位叫胡敬烈的老人卻偏偏不信這個邪,37年來,他起早貪黑,饑餐渴飲,在鹽堿地上植樹造林,建造苗圃,近60畝昔日白茫茫的鹽堿地一點點變成了一片綠色的世界。


都說“鹽堿地里無良樹”,但是在東營市河口區有一位叫胡敬烈的老人卻偏偏不信這個邪,37年來,他起早貪黑,饑餐渴飲,在鹽堿地上植樹造林,建造苗圃,近60畝昔日白茫茫的鹽堿地一點點變成了一片綠色的世界。
胡敬烈今年66歲,東營市河口區六合街道西崔村人,從1974年開始,他獨自一人在貧瘠的鹽堿地里搞綠化,育植各種苗木。37年來,雖然遇到過許多困難,但他從來沒有叫過苦,從來沒有放棄過。近日,筆者來到六合街道西崔村,采訪了這位癡情綠化的花甲老人。
“以前的西崔村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就像下了一場小雪,整個村子幾乎看不到幾棵樹。”胡敬烈老人回憶起原先這里的場景時說。
為改變鹽堿地不長樹的面貌,他當年毅然考入了一所林校,刻苦學習、研究適宜東營鹽堿地種植的樹種,為以后東營地區大面積種植抗鹽堿苗木留下了第一手資料。1968年畢業后,胡敬烈放棄到機關單位工作的機會,選擇了河口區六合南林場,一干就是十幾年。他說:“我就想實實在在培育點樹苗,給雪白的鹽堿地增添點綠色,讓家鄉也變綠。”
1984年,他克服了改革開放初期各種政策限制和社會壓力,承包下了6畝土地,育上了香椿苗,看著嫩綠的香椿苗一天天長大,他欣喜不已。但天有不測風云,一天晚上大風驟起,幾個月辛勤汗水毀于一旦。望著滿地殘枝敗葉,胡敬烈不僅熱淚潸然。但擦干眼淚后,他重新栽種香椿,直到綠樹成蔭。期間,在外出學習以及訂購樹苗時,他還多次受到別人的蒙騙,總計損失達4萬多元……但再苦再難,胡敬烈從沒有想到過放棄。
走過坎坷是坦途。1988年底,在政府的幫助下,胡敬烈成立了鹽堿地苗圃基地,基地就設在西崔村,當時苗木品種達到20多種,皂角、槭樹、白蠟、苦楝、枸杞均出現在苗圃基地中。在胡敬烈的帶動下,西崔村村民也開始大面積種植苗圃,全村苗圃一度達到200多畝。
為了進一步提高鹽堿地苗木的成活率,胡敬烈先后多次到青島、臨沂等地考察學習先進種植技術,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如今的胡敬烈老人已經研究出一套適合鹽堿地苗木種植的技術。在近幾年林木市場并不景氣的情況下,他的苗木基地非但沒有受到沖擊,反而因為他另辟蹊徑,增加林木品種,提升樹木規格,實現年均收入10余萬元。
胡敬烈老人指著眼前的苗圃基地開心地說:“就是從這些苗圃地里,我先后培育了近千萬株苗木,它們銷往祖國各地,北京、天津都能見到我培育的苗木,東營更是數不勝數!”
“植樹造林,綠化祖國,造福后代。”胡敬烈老人始終將這句話掛在嘴上。當筆者問及老人年齡時,老人說:“我已經66歲了,但是我從不擔心,因為我的后代會一代一代種下去,我有三兒一女,現在他們都有自己的苗圃地,每年的育苗量也會達到好幾十萬株,植樹綠化肯定會世世代代傳下去。”
![]()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