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救護鐵軍
2012-04-20 16:39:00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山東能源淄礦集團礦山救護大隊成立于1953年4月,是山東煤礦系統組建的第一支礦山救護隊,也是全國最早成立的九支救護隊之一。
淄礦礦山救護大隊:享譽世界的礦山救護鐵軍


山東能源淄礦集團礦山救護大隊成立于1953年4月,是山東煤礦系統組建的第一支礦山救護隊,也是全國最早成立的九支救護隊之一。
建隊59年來,他們堅持“搶險不蠻干,救災不違章”的原則,共處理各類事故2389起,搶救遇險、遇難人員2278人,其中有1138人經搶救脫險,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3億多元。大隊先后28次被原煤炭部、國家安監總局、省委、省政府、省國資委、省煤監局授予“先進集體”榮譽稱號,4次被評為“全國先進集體”。2008年在第七屆全國礦山救援技術競賽中,該隊單獨組隊代表山東省參賽,獲得團體總分第二名。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同時被山東省人事廳、山東煤監局命名為“礦山救護鐵軍”稱號;2010年組建“中國淄礦代表隊”,在澳大利亞烏諾納市舉行的第七屆國際礦山救援技術競賽中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名,創出了自2002年以來中國救援隊伍參加歷屆國際礦山救援技術競賽的最好成績。
科學救援彰顯英雄本色
唐山地震搶險救援是救護大隊最早成名的一戰。1976年7月28日凌晨3點42分,唐山、豐南一帶發生了強烈地震。礦山救護隊受命前往抗震救災,這是全國第一支趕到災區的煤礦救護隊伍。34名救護指戰員在黨支部書記董奎儒、副總工程師張廣成的帶領下,于地震當天下午4點45分,火速趕往地震災區。他們用肩扛、用手扒,經過41天的艱苦奮戰,共搶救人員345名,其中得救人員45名,圓滿地完成了搶救遇險遇難人員、偵察探險、堵水保礦山等抗震救災任務。
2002年11月29日,淄川區嶺子鎮一小鋁土礦發生大面積塌方事故,8名礦工被困井下。救護大隊迅速趕往現場。由于井下地質狀況復雜,資料又不準確,他們制訂了多個方案,多頭并進,實施救援。連續5天6夜共131個小時沒有停歇。最終遇險者全部獲救。當遇險人員被抬出地面,他們的家人同時跪倒在地,一邊磕頭一邊高喊:“感謝共產黨!感謝救護恩人!”
2003年11月14日,淄川區昆侖鎮頁巖礦發生透水事故,22名礦工被困。接到命令后,58名救護隊員立即到達井口。他們分兵兩路,一路恢復井下通風系統,另一路安裝水泵。突然,井下涌出有毒氣體,救護大隊的隊員們指揮60多名無防護人員迅速撤離,而他們自己堅持留在現場。當水面離頂板還有0.25米時,他們紛紛進入水中,在齊肩深的水中行進50多米,從水淹巷道內陸續救出了22名被困礦工,而這時,救護大隊的隊員們已整整26個小時沒合眼,個個筋疲力盡。大隊長李剛業從始至終一直盯在現場,直到把人員一個個都送出井口,他最后一個上井,在情況匯報還不到一半時就睡著了。
2011年7月,在處理棗莊市薛城區防備煤礦“7.6”火災事故中,面對異常艱苦、復雜、危險的救援環境,一氧化碳濃度3000PPM,吸入一口就能致命,溫度高達60℃,幾分鐘就能使人脫水,他們沒有退縮、沒有畏懼,采用輪流上陣,往身上澆冷水的方法進入災區探險、排放瓦斯、封閉火區。在這15個晝夜的奮力搶救中,出色完成了指揮部交辦各項艱巨任務。全體參戰人員表現出了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堅韌不拔、勇于擔當的英雄氣概,被山東能源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卜昌森譽為“淄礦救護大隊是一支有勇有謀、敢打勝仗、能打勝仗、善打勝仗的救護鐵軍”。
像這樣巧妙、科學地搶險救災,對礦山救護大隊來說,已是家常便飯。而正是這一次次成功的搶險救災,讓救護大隊聲名遠揚。
艱苦訓練鍛造“救護鐵軍”
礦山救護是高危中的高危行業,要想戰時不流血,就得平時多流汗。救護大隊自建隊59年來,搶險救災2389次,未發生過一起人員傷亡事故,這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
身體素質是礦山救護的基礎。他們在體能訓練上幾乎到了苛刻的地步,給自己制定了看似無法突破的極限目標。全隊堅持“四個突破”:爬繩《救護規程》中3.5米為合格,他們規定要突破9米。引體向上《規程》中8次合格,規定要突破40次;拉檢力器《規程》中100次150秒合格,他們規定要突破80秒;長跑每天突破10000米。為調動隊員的訓練積極性,每月從每人工資里拿出200元作為獎勵基金,每天下午進行一次全面考核,月底累計計分,張榜公布,按得分高低進行獎勵。并且中隊每季度、大隊每半年搞一次技術比武。
除了體能訓練,他們還把實戰演習納入常態化工作。高溫濃煙訓練是實戰訓練的重要內容,環境最逼真、最艱苦。他們堅持每月一次,雷打不動,并不斷加大現場難度:溫度不低于35~40℃,濃煙10米以外看不見燈光,演習時間不低于180分鐘,在此環境中佩戴氧氣呼吸器模擬搶險現場搬運人員3000米或急行軍5000米、鋸圓木、爬曲巷、檢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氣體,或分別進行打風障、建造木板密閉、建造磚密閉墻、架木棚、對傷員進行蘇生急救等多項操作。原來模擬高溫濃煙是燒木柴,后來他們改為燒煤,現場溫度最高達近90℃,有時安全帽都被烤變形。一次高溫中拉檢力器,一名隊員一口氣完成訓練,等松開手時才發現雙手被燙了26個泡。而這樣的情況對他們來說已是司空見慣。
新隊員入隊要先進行三個月的集中訓練,上崗前還要過最后一道關——心理訓練。在隊員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晚上將他們帶到醫院太平間,逐個進入,只能用礦燈仔細觀察每一具尸體,出來后還要回答問題,答對了才能過關。正是靠著嚴格的軍事化訓練,造就了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救護隊伍。
揚威賽場唱響一路輝煌
在搶險救援的戰場上,救護大隊一路高奏凱歌,而在競技比賽的賽場上,他們更是取得了驕人的戰績,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
2007年8月救護大隊參加全國煤礦第四屆職工運動會拔河比賽,勇奪冠軍,打破了淄礦集團自53年建局以來在全煤運動會競技比賽中金牌為零的紀錄,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2008年5月27日,由國家體育總局、中國拔河協會主辦的“泉山·鑄本”杯2008年全國拔河錦標賽在江蘇徐州舉行。他們在正式比賽中共拔河32場,分別奪得了560公斤級銅牌、600公斤級第四名的優異成績。2010年8月,在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中國拔河協會主辦的“體彩杯”全國拔河邀請競賽上,代表全國煤炭系統參賽的淄礦集團礦山救護大隊力挫群雄,勇奪640公斤級拔河冠軍。同時,還獲得了“體育道德風尚獎”。
2008年9月,救護大隊受山東省礦山救援指揮中心委托,代表山東救護隊參加了在山西省汾西礦業集團舉行的第七屆全國礦山救援技術競賽。全國共有32個代表隊、288名救護隊員參賽。此時,他們已經闊別全國大賽17年之久,沒有參賽經驗,不懂競賽規則,能否取得好的成績、取得什么樣的成績,心里沒有底。對此,大隊班子多次召開專門會議,從集訓人員的抽調、教練員的配備,到訓練方式、方法、后勤保障、場地設施制作都進行了反復研究、進行強化訓練。最終,救護大隊在本屆競賽上獲得團體總分第二名;模擬救災第二名、醫療急救第五名;個人呼吸器操作第四名的優異成績。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被山東省人事廳、省煤監局授予“礦山救護鐵軍”榮譽稱號。
在2010年11月9日至12日澳大利亞舉行的第七屆國際礦山救援技術競賽上,首次代表中國參賽的淄礦集團救護大隊以團體總分第一名的成績榮獲最高獎。此次比賽共有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烏克蘭、波蘭、印度、 哈薩克斯坦、英國、越南和東道主澳大利亞等10個國家的16支礦山救援隊參加競賽。淄礦救護大隊代表中國單獨組隊參賽,這也是中國第一次以一個單位為主自行組建參賽隊伍。整個技術競賽共有井工礦井救援競賽、模擬礦井救援競賽、理論考試、呼吸器席位競賽和虛擬現實等六個競賽項目。設置三個單項獎、兩個創新獎和一個團體獎共六個獎項。經過4天的激烈角逐,淄礦集團礦山救護大隊獲得了團體總分的第一名,為祖國爭得了榮譽。這也是中國自2002年以來參加國際救援技術競賽的最高獎。
![]()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